祇园精舍

坐标27°30′34″N 82°02′24″E / 27.509466°N 82.040073°E / 27.509466; 82.040073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园精舍(Jetavana-vihāra),全称祇树给孤独园,简称祇林祇陀林祇园陀林祇园祇园精舍逝多林等,位于印度北部北方邦舍卫城南郊,是释迦牟尼佛当年传法的一大重要场所[1],它比王舍城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建筑物,但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

概论

祇园精舍由拘萨罗国富商给孤独(巴利语:Anāthapiṇḍika;梵语:Anāthapiṇḍada)长者发愿建造。给孤独原名须达多(Sudatta),意为善授、善施,名如其人,他家财巨富,常周济贫困,尤其对孤独老人,因此人称给孤独,义为“孤独老者”。他看到城南郊二公里处的一处园林,景色宜人,清雅幽静,正是设立精舍的理想地点。于是和园林拥有者祇陀(Jeta)商议。祇陀乃波斯匿王太子,富有无比,根本看不上须达多手上的银钱,于是戏言“汝将黄金铺满园地,我方肯卖。”。须达多欢欣鼓舞,耗尽家资,终于达到要求,将金箔铺满了园地,祇陀太子感动而言:“园中土地,尽满金箔,已为公得。惟我园中木未贴金箔,仍为我有。吾亦欲以献佛也。”(白话:园中的土地,已经遍覆金箔,如愿为您所得。唯有园中的树木您没有贴金箔,仍然是我所有,现在我也愿意贡献给佛陀。)[2]祇园的,即来自祇陀太子(又译逝多太子),故祇林又称祇陀林(Jeta-vana)。波斯匿王、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三人,因为捐赠祇园一事,后来被列入伽蓝圣众之列。 但是在巴利文原典内,对于祇陀太子这一段的叙述,并无如上述之戏言,而是就算给孤独长者铺满遍地黄金也不愿意出售。

佛陀后半生在此安居长达二十多年[3],因此现今流传的经典,大约有七、八成都是在这里讲说的。很多佛经比如《阿弥陀经》和《金刚经》开篇就提到佛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在佛教本生故事中,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曾在这一片地区(仍是园林)作鹿王,跟此地有缘。

同名寺院

斯里兰卡也有一处“祇陀林”寺院,但与印度祇陀林非同一处。在斯里兰卡祇陀林上还建有佛塔和佛寺佛教部派之一祇陀林派就是以该寺为学术中心而成立,并以此地命名的。

照片

参考文献

  1. 明贤法师:《楞严经》的缘起- Micro Reading. 中国日报. [2021-11-11]. 
  2. 觉性之旅朝圣地点一览. [2018-06-17]. 
  3. 僧伽罗刹所集经》:“如是世尊于波罗奈国。而转法轮。初转此法时。多饶益众生。即于此夏坐有益于摩竭国王。第二三于灵鹫顶山。第五脾舒离。第六摩拘罗山(白善)为母故。第七于三十三天。第八鬼神界。第九拘苫毘国。第十枝提山中。第十一复鬼神界。第十二摩伽陀闲居处。第十三复还鬼神界。第十四本佛所游处。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第十五迦维罗卫国释种村中。第十六还迦维罗卫国。第十七罗阅城。第十八复罗阅城。第十九柘梨山中。第二十夏坐在罗阅城。第二十一还柘梨山中。于鬼神界不经历余处连四夏坐。十九年不经历余处。于舍卫国夏坐。如来如是最后夏坐时。于跋祇境界毘将村中夏坐。”
  4. 林许文二‧陈师兰. 佛陀的生命传奇. 香光庄严. 2002-06-20 [2008-10-19]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