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世间梵语लोका (loka),音译路迦,意为坏灭;又作लौकिक (laukika),意为世俗、红尘),印度宗教术语。包括了代表有情有情世间,以及有情所居住之山河大地的器世间。世间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称为世间。因世间是一切有情众生存在生活的地方,故世间在一些语境下也等同于世俗的,或称入世

概论

“世”或“世间”(loka)本意是有时限的、会坏灭的,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发展而衍生了现在的世界,故以其指称世俗间。汉地翻译时用“世”字对应是工整巧妙的,因“世”(卋)的造字本义就是取枼(叶)的上半部,是一枝上重叠的叶子的象形,以引申比喻为世代的传承衍生。[1]

无论是出生在三界中的有情众生、或者作为众生居住之地的山河大地器世间,都是因缘和合[2],不是本来真实、本来自在的法,都是“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3]的无常法、有为法

世间之分类

大智度论》中三世间:

  • 假名世间:一切的有情、生命
  • 国土世间:有情所居住之山河大地、国土等
  • 五蕴世间:此世间之众生能成之法,其五蕴各有差别。

《华严经疏》分为以下三类,第三种不同于大智度论:

数论派分为以下三类:

  • 天上
  • 人间
  • 兽道

世间与出世间

世间的称为世间法,是指世俗生活的各方面,也就是色法上的维持和生存。佛教要在世间传播,僧俗信要在世间生存,是离不开世间法的。但世间法是有为法,必定是无常的而有坏灭之日,唯有无为法才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又称作出世间法出世间,简称出世法。出世法的目的是的净化,涅槃解脱。

世间和出世间的区别并不是截然断裂,实际上佛教常说“出世间不离世间”、“烦恼即菩提”,甚至主张应该了解世间法,以此导向出世间

真正的出世间是无我的,不生不灭,非空非不空,非有非无有的。但众生对于许多尚未知道的事而产生的自己错误的理解,产生了,尤其对于自我世界的不如实了知,认假为真,以致将五蕴所代表的色心自我与四大所组成的宇宙世间,错误的认为是真实永恒的,由此错误的认知因而产生种种的贪爱与执著,便无法解脱在三界世间不断轮回生死的宿命,甚至进而引发更深重的痛苦情绪与有罪的恶行,因上期所造恶业为缘而下堕出生于更恶劣的生处如三恶道来受身心的苦。这就是让无明众生无法解脱于生死轮回的道理。因此正确的了解世间的虚妄无常的本质,产生出离心和菩提心,正是佛教中修行者的最基本及重要课题之一。[4]

参见

参考文献

  1. 汉语多功能字库【世】
  2. 《瑜伽师地论》卷90:“复次有二世间。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其器世间。为火灾等之所坏灭。有情世间。刹那刹那各各内身任运坏灭。”(CBETA, T30, no. 1579, p. 812, a6-8)
  3. 《杂阿含经》卷2:“佛告婆罗门:“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CBETA, T02, no. 99, p. 12, c23-25)
  4. 《瑜伽师地论》卷44〈17菩提分品〉 :“云何菩萨善知世间?谓诸菩萨普于一切有情世间,如实了知,如是世间极为艰崄,甚为愚暗。所谓虽有生老及死,数数死生。而诸有情于老死等上升出离不如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