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式點心

出自求聞百科
香港茶樓的各式點心
點心

廣式點心是糕餅糖品之類的體型較小但又有一定分量、味道好的(固態)食物,比零食正式。通常不單獨地作為正餐。最初的定義是在略有些飢餓的時候食用的小食品,但現在其涵義也不限於此,凡是分量較小精巧的食物都可以稱作點心。如茶點——在喝茶的時候吃的一些小食,比如糕點糖果[1]。還有廣義上以甜味為主的甜點等。

廣式點心以嶺南小吃為基礎,廣泛吸取中國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宮廷面點和西式糕餅技藝發展而成。廣式點心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漢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西關是三百多年來廣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區域,也是廣式點心的發源地,廣州的十大名小吃皆是出自西關地區。 「西關名點」是以傳統廣州西關早茶包點為主打產品的廣式點心連鎖,到廣州,不可不來西關飲茶;飲早茶,自然少不了「西關名點」。

廣式點心的主要特點是用料精博,品種繁多,款式新穎,口味清新多樣,製作精細,鹹甜兼備,能適應四季節令和各方人士的需要。 各款點心都講究色澤和諧,造型各異,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厭。

廣式點心具有廣博的包容性。品種異常繁多,豐富性居全國之首。除了採用各種烹飪手段外,餡料的選擇也非常廣泛,甜鹹、葷素、各種食材均有。同時也糅和了西點的一些技巧和特色,在原料上也會選擇某些西點原料,如巧克力、奶油等。口感總體較為清爽。

概述

廣東的點心的皮有四大類二十三種;餡有三大類四十六種。點心師們憑着高超的技藝,給這些不同的皮、餡千變萬化的組合和造型,製成各種各樣的花式美點。 在各類點心中,代表名品有:鮮蝦荷葉飯、綠茵白兔餃、煎蘿蔔糕 、馬蹄糕、皮蛋酥、 冰肉千層酥、叉燒包、酥皮蓮蓉包、芝麻包、刺猥包子、粉果、及第粥、干蒸蟹黃燒麥等傳統點心包括了包點餃子腸粉。很多點心酒家同時提供其他菜式,例如油菜燒肉、不同款式的。在眾多烹飪方法中,點心通常是採用的,而數量則是4件甚至3件一碟。 點心的品種、款式和風味是由皮、餡和技藝構成。 在餅食點心中,以粵式中秋月餅最為有名。 月餅的製作有其獨到之處,選料廣泛,加工精細,皮簿餡精。 不但在國內市場上十分暢銷,而且遠銷海外。如蓮茸月餅(蓮香樓),陶陶居上月(陶陶居酒家),香港的美心、大班月餅等。此外還有老婆餅(香港榮華)、小鳳餅(成珠樓)等。

廣式點心的種類

名稱典故

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點心」一詞。《唐書》記載:「唐鄭為江淮留侯,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意思是一家人準備吃早飯的時候,還沒有開飯;女主人對弟弟說,我還沒有梳妝打扮好,你們可以先吃些小點心。「點心」在這裡的意思是「餓的時候,可吃的一些小零食(墊肚子的食物)」。

後來動詞「點心」演變成名詞「點心」,成為糕餅之類的小食品統稱。例如,宋人周暉《北轅錄》:「洗漱冠飾畢,點心已至。」意思是早上起來梳洗好,此時早餐已經送來了。其中引文說明「點心(早餐)」內容為:饅頭餛飩包子等食物。

參見

參考文獻

  1. 楊明華 編著. 《有关文化的100个素养》. 台北市: 驛站文化. 2009年7月. ISBN 978-986-683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