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龛摩岩造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南龛、北龛、西龛摩岩造像
四川省第一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四川省达县专区巴中县城郊
地点四川省达县专区巴中县城郊
时代唐代宋代
编号39
登录1956年8月16日
南龛、北龛、西龛摩崖造像
四川省重新确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四川省巴中县
地点四川省巴中县
时代唐代宋代
编号43
登录1980年7月7日
水宁寺摩崖造像、西龛摩崖造像、北龛摩崖造像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点四川省巴中市
地点四川省巴中市
时代隋至宋
编号合并-14
登录2001年6月25日

西龛摩岩造像位于四川省达县专区巴中县城郊,文物遗址年代判定为唐、宋。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时存较完整者有北龛43龛[1],1980年7月7日公布为四川省重新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2001年6月25日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南龛摩崖造像[3]

西龛摩崖石刻造像地处巴中市城西1公里的凤谷山西龛村,现存造像92龛,分布在西龛寺(又名佛爷湾)、流杯池、龙日寺三处,三地各相距约1公里。流杯池岩前有一块窄长的平地,岩面上偶可见方形榫孔,其前原来可能有寺庙。岩面右下方凿出一平面,长约7米,高约3米,原来有刻字,左侧中下部尚可见“口……口如……”四字残痕。据《巴中县志》载:“‘流杯池’,此刻在西龛山右半岩,时代姓名无考,疑即唐元封所题,字大二尺许,亦渐泯灭矣。”,又载:“‘古珍岩’,此刻在流杯池上佛龛右岩,亦无时代姓名,字迹漫糊,似亦唐宋笔也。”。今上面二题铭尚存遗迹,凿平的石碑尚存。在距第53号龛左侧约20米处西龛村的公路旁有一水池,唐名“流杯池”,即古珍岩左下侧的一口古井。20世纪80年代,最初对窟龛进行编号时,从山下西龛寺南边开始,至龙日寺北边结束,此后发现的龛依次编号,因此。后编的个别编号未按地点顺序。因文管所曾对龛号进行过两次修改,个别龛因旧写编号未脱落。同时存在两个号。2000年调查时以文管所1990年编号为准,第01~52号龛位于山下西龛寺后,第53~55号龛、第92号龛位于山腰流杯池,其余龛位于山顶龙日寺。西龛始凿于隋代,其中现存的第18、21、22号龛可能为隋代造像,第l0号龛弥勒像有开元三年(715年)造像记,具有断代意义,第53号龛西方净土变中的唐代石雕建筑雕刻尤其精彩。参考南龛造像时间,结合西龛崖面情况。按开凿顺序,可将西龛现存龛像分为六组[4]

注释

  1.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的通知’,“(56)省二文字第0618号”
  2. ‘关于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九八〇年七月七日,川府发(1980)154号文件
  3.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国发〔2001〕25号,2001年6月25日
  4. 雷玉华著;郑炳林,樊锦诗主编,《巴中石窟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03,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