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隆武
1645年七月-1646年
君主隆武帝朱聿鍵
歷時2年

隆武(1645年七月一日-1646年)[注 1]是中國南明隆武帝朱聿鍵的年號,意為「興隆洪武」,[2][3]使用了2年。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永曆帝即位後沿用該年號,翌年改元永曆

1647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四日淮安起事者張華山用此年號起事。[4][5]

南明史》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6]據《續明紀事本末卷七記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始知永曆帝已即位。朱由榔的使節在十月到,晉鄭成功威遠侯,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一說順治五年三月(明永曆二年)改奉永曆為正朔。[7]另一說以隆武五年(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改奉永曆為正朔。[8]

改元

  • 弘光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明安宗被俘。閏六月二十七日,明紹宗朱聿鍵即位,有詔七月一日改元隆武。[2][9][10]
  • 隆武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明紹宗駕崩去世。十一月五日,唐王朱聿鐭即位,明年改元紹武。[11]十一月十八日,明昭宗朱由榔即位,有詔明年改元永曆。[12][13][14][15]

公元紀年對照表

隆武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公元 1645年 1646年 1647年 1648年 1649年
干支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參看

注釋

  1.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作閏六月改元隆武,[1]此處根據錢海岳《南明史》作七月改元隆武。

參考文獻

  1.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209頁。
  2. 2.0 2.1 錢海岳南明史《南明史》卷2:「〔弘光元年閏六月〕丁未,祭告天地祖宗,即皇帝位於南郊。詔曰:『……以其弘光元年七月初一日為隆武元年。……』」
  3. 張家玉《名山集·卷一》<敕諭總兵何成吾敏吾與臣家玉同事一道>(隆武元年七月十二日):「朕前在嘉興,力拒臣民之戴,情願轉奉潞王。潞懼強虜,偶從謬議,得遇鄭芝龍胞弟鴻逵,奉朕來閩,閏六月初七日監國。廿七日登極,年號隆武,朕志必期興隆洪武也。」轉錄自朱希祖編《明季史料題跋》,中華書局,1961年,第100頁。
  4.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226頁。
  5. 趙爾巽《清史稿·世祖一》:「〔順治四年九月〕辛亥,淮安賊張華山等用隆武年號,嘯聚廟灣。丁巳,以李猶龍為天津巡撫。辛酉,官軍討廟灣賊,破之。」
  6. 錢海岳《南明史》列傳第五十一〈鄭森傳〉,第3585頁。
  7. 沈雲《台灣鄭氏始末》卷二。
  8. 夏燮《明通鑑》附編卷五繫於順治六年中,未明言月份。
  9. 張廷玉. 連結至維基文庫 明史列傳第六諸王三. 維基文庫 (中文). 「〔大清順治二年〕閏六月丁未,遂立於福州,號隆武。」
  10. 南沙三餘氏. 連結至維基文庫 南明野史. 維基文庫 (中文). 「〔弘光元年〕閏六月二十七日,祭告天地祖宗,即位於福州。……大赦。改是年七月一日以後為隆武元年。」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27:「以隆武二年十一月朔,擁稱監國。五日,立為皇帝,改明年為紹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遂遇害藣。自稱帝至是日,凡四十日而敗。」
  12. 張廷玉. 連結至維基文庫 明史列傳第八諸王五. 維基文庫 (中文). 「〔大清順治三年十一月〕是月由榔亦自立於肇慶,偽號永曆。」
  13. 錢海岳.南明史本紀第三昭宗一.「〔隆武二年十一月〕庚申,即皇帝位,大赦。詔告天下,將勵文武兵民同仇恢復,以明年為永曆元年。」
  14. 王夫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永曆實錄. 維基文庫 (中文). 「〔隆武二年〕十月丙戌,上即位於肇慶,詔誥天下,獎勵文武兵民,同仇恢復,改明年為永曆元年。」
  15. 南沙三餘氏. 連結至維基文庫 南明野史. 維基文庫 (中文). 「〔隆武二年十一月〕是月十八日,監國即帝位。取藩封永字,又以神宗孫取曆字,改明年丁亥為永曆元年。」

深入閱讀

  •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pdf). 臺北: 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ISBN 9789860005189. 


前一年號:
弘光
明朝年號 下一年號:
紹武
前一年號:
弘光
明朝年號 下一年號:
永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