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張道陵
輔漢
出生34年(東漢建武十年)
東漢沛人
逝世156年(121-122歲)
青城山(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居住地龍虎山
國籍東漢
種族漢族
宗派五斗米道
呼號張天師
修行法門長生之道
教育程度太學
修煉地洛陽北邙山
徒弟與學生300多人
傳人張衡
代表作道書24篇
老子想爾注

張道陵(34年—156年),一名張陵[1],字輔漢東漢沛國豐縣(今江蘇徐州市豐縣)人,被視為正一道的創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道教徒稱他為張道陵天師祖天師正一真人

相傳張道陵以為座騎,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張道陵與葛玄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他的從神為廣祐真君王長、普祐真君趙昇

生平

張道陵祖籍江蘇豐縣,相傳為張良八世孫。東漢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時就精通《道德經》,曾經在太學學習。漢明帝時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任巴郡江州(今重慶市)令。後來隱居洛陽北邙山,學習長生術,朝廷征為博士官,但是其稱病不去。漢和帝時又征為太傅,三詔不就。漢順帝時,其在鶴鳴山創建五斗米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並造道書24篇。漢桓帝時,在青城山騎虎昇天(約172~178年),相傳年高123歲,道教稱他為「祖天師」或「教主」。

另外據傳《老子想爾注》即張道陵所作。其弟子有300多人,並設立二十四治,為後來五斗米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從張道陵這一脈傳承下來的天師道,正是以符籙見長,故世稱符籙派,也叫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極虛道的別稱,同時也含正宗、正統、規整的意思。

家族

張道陵臨終,將劍印傳予其子張衡(稱嗣師),張衡傳子張魯(稱系師),張魯三國時割據漢中的主要勢力,在漢中地區實施「政教合一」的統治,推行很多公共福利事業,頗得民心,後來歸順了曹操

張魯晚年囑其子張盛,後來均由後人或族人世襲張天師位。而張家所傳的正一派道士,婚娶不出家,其道觀,被人稱作「子孫廟」。

歷朝帝王追加了歷代張天師不少「封號」與「贈號」。龍虎山也成為正一天師道的祖庭,歷代張天師原居「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至今張天師已傳至第63代,1949年2月,63代天師張恩溥遷往台灣,1969年12月底病故於台北

文學影響

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中第四十二回「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中,紅孩兒在試探孫悟空變化的假牛魔王時曾以「祖庭道陵張先生[2]的尊稱提到天師張道陵。

腳註

  1. 李膺《益州記》:張陵入鵠鳴山,自稱天師。
  2. 《西遊記》第四十二回:妖王伏於地下道:「愚男一則請來奉獻唐僧之肉,二來有句話兒上請:我前日閒行,駕祥光,直至九霄空內,忽逢著祖庭道陵張先生。」行者道:「可是做天師的張道陵?」

相關條目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