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永州市
地級市
冷水灘區
永州市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永州市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國家 中國
湖南省
設立1995年11月21日
政府駐地冷水灘區
下級行政區2市轄區、8、1自治縣
政府
 • 市委書記朱洪武黎族
 • 人大常委會主任朱洪武(黎族)
 • 市長陳愛林
 • 政協主席蔣善生
面積
 • 地級市22,259 平方公里(8,594 平方英里)
 • 市區3,181 平方公里(1,228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2位(佔全湖南省10.51%)
最高海拔2,009.3 公尺(6,592.2 英尺)
人口(2015)
 • 地級市542.97萬人
 • 排名全省第6位(佔全湖南省8.00%)
 • 密度243.9人/平方公里(632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108.33萬人
 • 城鎮(2015)240.26萬人
語言
 • 母語方言湘語桂柳話湘南土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25000
電話區號746
車輛號牌湘M
氣候中亞熱帶濕潤氣候
年均溫17.8 ℃
年降水1,425.8毫米
年日照1,491.7小時
行政區劃代碼431100
舊稱零陵
本地生產總值(2015)¥1,418.18億(全省第8位,佔全湖南省4.66%)
227.7億美元匯率
人均¥26,222(全省第11位
4,210美元(匯率)
網站http://www.yzcity.gov.cn/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湖南統計年鑑-2016》[永久失效連結]

永州市,簡稱,古稱零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市境西北接邵陽市,東北臨衡陽市,東達郴州市,東南界廣東省清遠市,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西毗廣西桂林市。地處南嶺山脈北麓,地勢南高北低,三面環山,西北有都龐嶺越城嶺,東南有萌渚嶺九嶷山,中部有陽明山橫亙,將市境分成南北兩部分。湘江橫貫市境北部,瀟水自南向北縱貫,於市區匯入湘江。全市總面積22,259平方公里,人口542.97萬,市人民政府駐冷水灘區。永州素有「錦繡瀟湘」之稱,2015年11月25日,永州獲批准為國家森林城市[1]。2016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永州獲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大革命」期間,永州曾發生道縣大屠殺

歷史

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疑山娥皇女英千里尋夫傷心落淚的故事而得名(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的意思)。《史記·五帝本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南境,秦時屬長沙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隋初設置永州總管府,永州、零陵從此一地二名。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按「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廢除州、郡、縣制,實行州、縣制。因零陵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永州總管府。[2]這裏所說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現在的雙牌縣永江鄉一帶的山水。自永江鄉流入瀟水的河流稱為永江,也叫「永水」。這一帶的山,也就是所謂的「永山」了。從置永州總管府到現在,永州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已經存在1400多年了。

地理

概述

永州東連郴州,南界廣東連州,西接廣西桂林,北鄰衡陽邵陽,地理方位介於北緯24°39′至26°51′,東經111°06′至112°21′之間。南北相距最長245公里,東西相間最寬144公里[3],土地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永州地勢西南較高,東北及中部較低。永州三面環山,僅東北部開口,西北有都龐嶺越城嶺,東南有萌渚嶺九嶷山陽明山紫金山攔腰穿越東西,將全市分成南北兩部分:零祁、寧道兩大盆地。

永州位於第二階梯第三階梯的交接地帶,是南嶺山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初始階段,永州地表切割強烈,以三大山係為脊線,呈環帶狀、階梯式向兩大盆地中心傾降。西北、西、西南三大山系,山體巍峨蜿蜒,山峰高達千米以上。都龐嶺的峰頂韭菜嶺,海拔2009.3米,是境內最高點。東北及中部,丘崗星羅棋佈,谷盆相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湘江河谷祁陽唐家嶺的九洲,海拔63米,是境內最低點。全域相對高差1946.3米,比降達2.7~20%,切割深一般為300~700米,最深達800~1000米。

永州境內地貌複雜多樣,以山丘地為主體,平原佔14.29%,崗地佔17.81%;丘陵佔4.51%,山地佔49.45%。

水文

河流方面,湘江自西向東穿越零祁盆地,瀟水自南至北縱貫全境。全區大小河流733條,多屬山區性河流,坡降大、水流急、水能蘊藏量大,年內洪枯變化大,含沙量少。河流分為長江、珠江兩大流域,長江流域控制流域面積佔全區面積的96.6%,珠江流域控制流域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3.4%。[4]

自然資源

永州土地類型多樣、質量較好,有宜農耕地500萬畝,宜林地2100萬畝,連片宜牧地158萬畝。永州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植物資源富集,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銀杉水杉珙桐香杉鍾萼木蘇鐵。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1000餘種,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黃腹角雉。永州已探明礦藏有55種,佔全省礦種一半,保有儲量較多的有稀土礦。永州河流密佈,水系發達,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資源蘊藏豐裕,總量達238萬千瓦,位居湖南第三。[5]

氣候

永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濕冷夏悶熱,天氣終年濕潤,日照較低。1月平均氣溫6.0℃,7月平均氣溫28.8℃,年平均氣溫17.8℃。降雨集中,4-6月降雨量佔全年41%,9-12月降雨明顯減少。[4]

永州市(零陵區)(平均數據1971-2000年,極端數據1951-2013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F 81.0 88.9 96.3 97.0 102.9 104.0 107.4 110.7 102.9 102.0 92.7 83.8 110.7
平均高溫 °F 48.2 50.9 59.0 71.1 79.7 86.4 92.1 90.7 83.3 73.9 63.7 54.3 71.1
日均氣溫 °F 42.8 45.5 52.5 63.9 72.3 79.0 83.8 82.4 75.6 66.4 56.5 47.5 64.0
平均低溫 °F 38.7 41.5 48.0 58.6 66.6 73.6 77.7 76.5 70.0 60.6 50.9 42.3 58.8
歷史最低溫 °F 19 19 31.5 38.7 48.6 57.0 65.7 65.1 54.0 40.1 30.6 22.6 19
平均降水量 3.31 4.33 5.65 7.48 9.02 6.28 4.92 5.57 2.27 3.14 2.47 1.68 56.12
歷史最高溫 °C 27.2 31.6 35.7 36.1 39.4 40.0 41.9 43.7 39.4 38.9 33.7 28.8 43.7
平均高溫 °C 9.0 10.5 15.0 21.7 26.5 30.2 33.4 32.6 28.5 23.3 17.6 12.4 21.7
日均氣溫 °C 6.0 7.5 11.4 17.7 22.4 26.1 28.8 28.0 24.2 19.1 13.6 8.6 17.8
平均低溫 °C 3.7 5.3 8.9 14.8 19.2 23.1 25.4 24.7 21.1 15.9 10.5 5.7 14.9
歷史最低溫 °C −7 −7 −0.3 3.7 9.2 13.9 18.7 18.4 12.2 4.5 −0.8 −5.2 −7
平均降水量 mm 84.1 110.1 143.5 190.1 229.2 159.6 125.0 141.4 57.6 79.8 62.8 42.6 1,425.8
平均降水天數 16.3 16.1 18.9 18.2 17.3 14.2 10.7 12.1 9.4 11.6 9.5 9.4 163.7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政治

現任領導

永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永州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永州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永州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永州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朱洪武[6] 陳愛林[7] 蔣善生[8][9]
民族 黎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海南省澄邁縣 湖北省浠水縣 湖南省冷水灘區
出生日期 1971年9月(52歲) 1970年5月(54歲) 1962年8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1年8月 (候任) 2021年8月 2017年1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永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7個、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此外,永州市還設立金洞管理區回龍圩管理區2個由國營農場改制而設立的正縣級管理區。

永州市行政區劃圖
Template:永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0]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11]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12]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3]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431100 永州市 Yǒngzhōu Shì 22,259.20 5,289,824 冷水灘區 425000 30 111 40 21
431102 零陵區 Línglíng Qū 1,964.14 563,556 徐家井街道 425000 6 7 3
431103 冷水灘區 Lěngshuǐtān Qū 1,217.13 583,136 梧桐街道 425100 10 8 1
431122 東安縣 Dōng'ān Xiàn 2,204.44 490,385 白牙市鎮 425900 13 2
431123 雙牌縣 Shuāngpái Xiàn 1,726.26 157,140 瀧泊鎮 425200 6 5 1
431124 道縣 Dào Xiàn 2,447.80 621,275 濂溪街道 425300 7 11 4 3
431125 江永縣 Jiāngyǒng Xiàn 1,629.15 235,699 瀟浦鎮 425400 6 4 4
431126 寧遠縣 Níngyuǎn Xiàn 2,500.87 684,121 舜陵街道 425600 4 12 4 4
431127 藍山縣 Lánshān Xiàn 1,797.86 329,909 塔峰鎮 425800 8 6 6
431128 新田縣 Xīntián Xiàn 999.63 343,595 龍泉鎮 425700 11 1 1
431129 江華瑤族自治縣 Jiānghuá Yáozú Zìzhìxiàn 3,234.23 448,195 沱江鎮 425500 9 7 1
431181 祁陽市 Qíyáng Shì 2,537.69 832,813 長虹街道 426100 3 20 3 1
註:祁陽市數字包含金洞管理區所轄金洞鎮、鳳凰鄉、石鼓源鄉、曬北灘瑤族鄉,面積504.61平方公里;江永縣數字包含回龍圩管理區所轄回龍圩鎮,面積96.66平方公里。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永州市常住人口5,180,235人,占湖南人口的7.89%居第6位,人口密度233人/公里2;男女性別比為108.68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佔總人口的4.5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總人口的60.48%,文盲率2.93%。轄區內共有1,424,823個家庭戶,家庭戶人口5,012,813人,佔總人口的96.77%;家庭平均人口規模3.52人。年齡構成上,14歲及以下人口1,075,646人,佔總人口的20.76%;15-64年人口3,616,181人,佔69.8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 488,408人,佔總人口的9.43%[14]

民族

永州為湖南省少數民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世居少數民族為瑤族壯族,永州為中國瑤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湖南壯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永州漢族人口4,831,376人,佔地區人口的90.02%;少數民族535,73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湖南少數民族人口的8.36%,居全省第4位,佔地區總人口的9.98%;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7個民族分佈。

永州為中國瑤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有瑤族人口513,831人,占湖南瑤族人口的72.93%,居全省第1位,佔全國瑤族人口的19.47%;瑤族占永州總人口的9.57%,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5.91%,為永州次於漢族的第2大民族。瑤族人口聚居地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江華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0%。永州也是湖南壯族人口集中分佈地,全市有壯族人口14,757人,占湖南壯族人口的62.64%,壯族主要分佈於江華瑤族自治縣清塘壯族鄉[15]

姓氏

根據資料,永州人口最多的十個姓氏依次是。全市以雙牌縣為分界線,呈現北唐南李的分佈,北五縣唐姓為第一大姓,南五縣李姓為第一大姓,第一大姓唐在永州達45萬人口,佔全市總人口的8%,放眼永州,無鄉不有唐,因此古稱「永州唐半府」[16]

經濟

永州站

永州自古便是華中、華東地區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素有「南山通衢」之稱。「距水陸之沖,當楚粵之要,遙控百蠻,橫連五嶺,梅庚綿亙於其前,衡岳鎮臨於其後」,鎮東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廣西邊陲之咽喉,據東南握廣東海濱之通道,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唯一與兩廣接壤的地區,市區到廣州僅500多公里,南六縣距廣州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湘桂鐵路、衡柳鐵路橫貫東西,322、207國道及九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永州至廣東連州二級公路、湘桂鐵路、衡柳鐵路、洛湛鐵路、衡昆高速公路、邵永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區域間的交通樞紐,北可到達華中重鎮武漢,北上中原,東出華東。西南向可以直通西南部大各省區,並可從廣西北海、防城和廣東湛江出海,是中原和華東地區通往大西南的通道。零陵機場已開通北京、長沙、深圳、昆明航線。永州是內地直達兩廣(廣東、廣西)、兩南(海南、大西南)、兩區(香港、澳門地區)的重要通道,我國華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具有明顯的雙輻射功能。永州市市區座落在瀟湘二水匯流處。整個市區分為相對獨立的零陵、冷水灘兩個區,兩區相隔垂直距離17公里,由湘江和永州大道將兩城區聯接在一起,呈啞鈴形框架,構成「瀟湘第一城」獨特的城市風貌。

文化

永州山水,融「奇、絕、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匯自然情趣與歷史文化於一身。 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廟陽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華瑤城湘源溫泉等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

大學:

高中:

  • 永州市第一中學
  • 永州市第二中學
  • 永州市第三中學
  • 永州市第四中學
  • 永州市第五中學
  • 永州市第六中學
  • 永州市第七中學
  • 永州市第八中學
  • 永州市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名勝

特產

永州山蒼子油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名人

友好城市

參見

註釋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1. 国家林业局:21个城市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 網易新聞. 2015-11-25 [2016-05-21]. 
  2. 永州市历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 2009-09-18 [2011-08-12]. 
  3. 永州市概况. 行政區劃網. 2009-09-17 [2011-08-12]. 
  4. 4.0 4.1 自然地理. 永州市人民政府. [永久失效連結]
  5. 湖南永州—永州概况. 新華網. 
  6. 朱洪武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7. 陈爱林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8. 政协领导_永州市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9. 永州市五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主席蒋善生). 中國經濟網.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4-12]. 
  11. 《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 (PDF). 永州市國土資源局. [永久失效連結]
  12. 永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永州市人民政府.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4. 2010年湖南與永州人口普查數據分別出自《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2010年湖南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15.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出自湖南省統計局/人口服務網(子網)-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分縣人口數據參考國家統計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庫
  16. 永州姓氏谈 --永州姓氏的特点. 湖南科技學院圖書館. 2012-07-07 [2020-04-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