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區

出自求聞百科
上海市金山區
市轄區

楓涇古鎮

上海市金山區地圖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上海市
區劃類別市轄區
區劃代碼310116
政府駐地金山大道2000號
現任區委書記劉健
現任區長李澤龍
鄉級行政區10
- 9
- 街道1
地理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10)戶籍人口73.24萬人
GDP363.3億元人民幣(2010年)元人民幣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200540
電話區號+86 (0)21
網站:jsq.sh.gov.cn

金山區,是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1997年撤縣設區,取代金山縣。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上海市西南部。東鄰奉賢區,西與浙江省平湖市嘉善縣交界,南瀕杭州灣,北與松江區青浦區接壤。金山地區6400年前已成陸,全境地勢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東南略有升高,西臨杭嘉湖浙水下游,受浙江客水和黃浦江潮水之利,河渠交織成網。區內有上海地區僅存的古海岸遺址漕涇古岡身沙岡,戚家墩、查山、亭林、招賢浜、南陽港等古文化遺址。有23.3公里海岸線。距陸地東南6.2公里海面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島(俗稱:烏龜山)三島,大金山海拔103.4米(吳淞高程),是上海市地面最高點,山上生長着上海地區陸上早已絕跡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是區境內正待開發的重要旅遊資源之一。金山三島至陸地為廣闊的深水區,是一個天然良港。區境東南部有全國特大型化工企業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化學工業區滬昆鐵路金山鐵路支線G60滬昆高速/G92杭州灣環線G15瀋海高速G1503上海繞城S4滬金高速320國道(亭楓公路)等多條鐵路、公路構成陸上交通網絡。

歷史

古代

金山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成陸,新石器時代時期有人開始在此居住[1]

近代

1862年5月,太平軍淮軍清軍綠營及法軍海軍中將卜洛德率領法軍2500名聯軍,於金山展開激烈爭奪戰,卜洛德於某日午後作戰身亡,慈禧太后贈紫貂皮並追晉升清軍提督

現代

1937年9月,日軍侵華參加淞滬戰役增援部隊海軍陸戰隊師團自此登陸。

1958年,金山縣與川沙縣青浦縣南滙縣松江縣奉賢縣崇明縣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2][3]

1997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原金山縣和中石化上海金山實業公司聯合建政、撤縣建區,掀開了金山歷史嶄新的一頁。金山成為了上海遠郊第一個建區的區縣。

地理

氣候

全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島嶼

區境杭州灣水域有大金山島、小金山島和浮山島三座島嶼,並設有上海市金山三島自然保護區。

河流

區內河網密布,有秀洲塘,中官塘,掘石港,胥浦塘,紫石涇,龍泉港等。

行政區劃

金山區現下轄1個街道、9個鎮:

人口

經過2010年11月1日零時起進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金山全區現有常住人口732410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為201126人,占總人口27.46%。男性人口為372673人,占50.88%。女性人口為359737人,占49.12%。各街鎮中,朱涇鎮人口數最多,廊下鎮人口數最少[4]

文化

方言

語言分區

金山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金山方言內部大致可以分為三小區。

  • 朱涇區:包括朱涇鎮、呂巷鎮、廊下鎮、張堰鎮、金山衛鎮、山陽鎮、漕涇鎮和亭林鎮的松隱地區(原松隱鎮)。其中,朱涇、松隱、呂巷、張堰等地方言是典型的金山方言。廊下和金山衛鎮的錢圩地區有浙江口音。
  • 亭林區:包括亭林鎮的亭林地區和朱行地區、漕涇地區(金山工業區地區)。語音特點與松江話(以松江城區方言為代表)相同。
  • 楓涇區:包括楓涇鎮。語音特點與浙江的嘉善平湖相同。

語言特色

金山方言中的一些習慣用語,富有地方特色,幽默、形象化,比喻生動,表達力很強。如:五斤哼六斤(比喻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三代勿出舅家門(形容一脈相承)等。常用詞彙極為豐富。如:日頭(太陽);勞曹(垃圾);花頭勁、花樣勁(主意、辦法)等。此外,金山方言的語法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如:在動詞後接上「仔」,表示動作完成。例:吃仔飯再走。金山方言中廣為流傳的諺語歇後語不下千百條,豐富多彩。如:和尚撐傘——無法(發)無天;胡桃里肉——不敲不出。

古今名人

金山是上海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代英才薈萃,名人輩出。

文學

藝術

科學

衛生

教育

政治

金山農民畫

金山農民畫,是在金山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一朵現代民間藝術奇葩。金山農民畫起源於1972年,是特殊人群——金山農民在特定時期的畫作,這些畫豐富地表現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再現生產的場面和豐收的喜悅,有濃厚的風土人情,這些畫既充滿了悠久的文化傳統又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金山農民畫,源於民間的藍印花布、灶壁畫、剪紙、刺繡、編織、木雕、磚刻、泥塑等傳統工藝,根植於金山五百八十六平方公里的沃土、有着廣泛的群眾基礎。她以江南水鄉、風土人情和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構思質樸、線條流暢、着色鮮明、對比強烈、誇張多變,朴中見雅、拙中藏巧,有着強烈的生活氣息和藝術表現力。

金山農民畫已經走向世界,它形象地袒露了中國農民熱愛土地,熱愛人、熱愛植物與動物的淳樸和愛心,這種愛心也是世界人民世代相傳,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恆的主旋律。金山農民畫在世界性文化交流中起到民族文化和藝術形象大使的雙重作用,日本仙台宮城大學甚至將金山農民畫優秀作品列為終身教育的教材。金山農民畫是金山乃至上海的一個文化品牌,在國際上也頗具影響力。

金山農民畫的創作是無形的,它存在與人的頭腦中,民俗的成分占了許多,它沒有學院派的專業技巧,是對過去生活的一種「美好記憶」,這種記憶本身帶有農民對於生活的審美眼光,而這種審美記憶很容易丟失,這些古老的文化因子源于田野、傳承于田野、也瀕臨着消失在田野的危險。

由於金山農民畫藝術的非物質文化意義,金山農民畫藝術於2007年6月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

經濟

經濟指標

2011年,全區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25億元;工業總產值128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920億元。財政總收入217.07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01億元。2011年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640元和14000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12%[6]

產業結構

金山在1997年建區之前是一個農業大縣。1997年之後,區委區府推動金山產業結構轉型,目前已經形成了「二三一」的產業結構格局。截至2008年,金山區的第二產業比重占到整個GDP比重的64%,第三產業比重占到32%,第一產業占4%。經過10多年的發展,金山的第一、二和三產業都各自形成了各自的產業格局。在農業方面主要有四大主導產業:優質稻米、綠色蔬菜、名優瓜果和特種養殖。第二產業的四大主導產業是: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和整車及汽車零部件。而在第三產業方面,金山正在着重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尤其是為建設國際化工城服務的化工物流行業[7]

未來,金山將繼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其中,將着力鞏固先進製造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如上海漕河涇綜合保稅區金山功能區[8]

區域規劃

目前,金山在完善和豐富原有的「一線兩軸三區」(即:海岸線;亭楓、亭衛發展軸;金山新城、金山工業區、金山現代農業園區)即「四大組團」(即濱海新城、亭林新區、古鎮風貌、現代農業四個組團)的區域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提出了「城鎮聯動,雙軸發展,綠心聚核,多點均衡」的區域發展戰略[9]

城鎮聯動

從松衛南路看金山新城

城鎮聯動概括而言,即「1158」:1個新城,指金山新城。1個特色鎮,即楓涇特色鎮。5個新市鎮,即朱涇、亭林、張堰、呂巷、廊下五鎮。80個左右中心村。其中,金山新城和楓涇特色鎮將作為重點進行建設。

金山新城

金山新城是金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位於金山區南部,主要包括石化街道及金山衛鎮和山陽鎮的部分地區。經過多年的建設,金山新城已經初具雛形。

而根據規劃,至2020年,金山新城將建設成為占地41平方公里,人口規模40萬人,以生產性服務業和創新產業為支撐的杭州灣北岸濱海新城。[10]

雙軸發展

金山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亭楓發展軸(即320國道 亭楓公路沿線,串聯起楓涇、朱涇、亭林三鎮)和亭衛發展軸(即亭衛公路沿線,串聯起亭林、金山工業區、金山新城等街鎮)兩條發展軸。未來,金山將繼續以雙軸作為主要發展帶,使雙軸沿線街鎮聯動發展。

綠心聚核

金山中部將以生態建設作為主要工作。綠心將依託以建成的金山現代農業園區以及在建中的金奉生態走廊,使金山中部形成生態綠色核心。

多點均衡

主要以5個新市鎮以及中部綠心建設互相依託,並形成各自特色。

交通

高速公路

(路名下為金山區境內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和立交)

國家高速公路

G15瀋海高速(上海段)

  • :亭林立交,多向互通立交,連接G1501上海繞城、亭衛公路
  • :金山工業區出入口,普通出入口,連接金山工業區大道
  • :山陽立交,多向互通立交,連接S4滬金高速、亭衛公路
  • :金山新城出入口,普通出入口,連接杭州灣大道
  • :新衛立交,四向互通立交,南北向為S19新衛高速,東西向為本線
  • :滬浙收費站

G60滬昆高速(上海段)/G92杭州灣環線高速(上海段)

  • :楓涇收費站
  • :楓涇服務區
  • :G320亭楓公路(楓涇)出口,普通出入口
  • :楓涇立交,多向互通立交,連接S36亭楓高速(位於浙江省境內)

G1503上海繞城高速

  • :亭林立交,多向互通立交,連接G15瀋海高速、亭衛公路
  • :松衛南路出口(預留)
  • :新農立交,四向互通立交,連接S19新衛高速S36亭楓高速
  • :G320亭楓公路(新農)出口,普通出入口

省級高速公路

S19新衛高速

  • :新農立交,四向互通立交,北側和東側為G1501上海繞城,西側為S36亭楓高速,南側為本線
  • :呂巷出入口,普通出入口
  • :張堰出入口,普通出入口
  • :金山衛立交,四向互通立交,東西向為G15瀋海高速,南北向為本線
  • :金山衛收費站

S36亭楓高速

S32申嘉湖高速

  • :朱楓公路出入口,普通出入口

幹線公路

  • 國道: 228國道 320國道(車亭公路-亭楓公路)
  • 省道: 124省道松衛北路-松衛南路、 223省道浦衛公路、 225省道朱楓公路、新衛公路-金山大道(新衛公路-杭州灣大道段)-杭州灣大道、 324省道葉新公路、 325省道南亭公路
  • 縣道: 016縣道滬杭公路、 017縣道松金公路(松江區界-亭楓公路、亭楓公路-金山大道)、 031縣道廊平公路、 249縣道漕廊公路、 250縣道亭衛公路、 251縣道亭衛南路、 252縣道金張公路、 253縣道金張支線、 256縣道朱山路、 257縣道田陽路、 258縣道秦彎路、 259縣道朱呂公路-金山工業區大道、 262縣道莊胡公路-天華路、 264縣道金石北路-金石南路、 265縣道朱平公路、 267縣道大亭公路、 501縣道興新公路、金廊公路、金張輔道、楓美路-楓冠路、興豪路、劉建路、時代大道、亭朱公路-金舸路、榮昌路、宏尊路、環楓北路、建安路、天工路、興北路、景邱路-景錢路、金山大道(浙江省界-新滬杭公路)
  • 在建: 320國道(新線)南楓公路、奉朱公路
  • 規劃:茸衛公路(部分建成)、新滬杭公路

公交汽車

  • 石梅線、上石線、蓮衛線、蓮石線、虹橋樞紐7路、蓮朱線、蓮金線、莘金線、虹橋樞紐8路、楓梅線、蓮楓線、蓮廊線等線路通往上海市區[11]
  • 松江、青浦、嘉定、浦東、南匯等區縣有公交線路通往金山新城、朱涇、楓涇等地
  • 從金山石化、朱涇、楓涇等地還有長途車輛通往浙江和江蘇方向
  • 區內各鎮、街道之間均有線路互相連接,尤其以金山新城至朱涇的公交線路最多
  • 區內各鎮、街道也設有公交線路連接轄區內的重要設施、農村集鎮等
  • 金山區城區主要公交線路

城市軌道交通

根據滬杭鐵路金山支線改建而成的金山鐵路是上海市現有軌道交通規劃中唯一的一條市郊區域鐵路,它也將大大方便金山與上海市區間的交通。其在金山境內共設有亭林站(新建)、金山園區站(既有站改造)和金山衛站(新建)。該線路於2009年8月12日開工,2012年9月28日建成通車[12]。根據規劃,未來該線將繼續西延經省界進入浙江省平湖市境內,形成滬平城際快線。

鐵路

水運

目前,全區現有五級航道三條,分別是平申線、龍泉港、新東海港,通航里程為38.98公里,常年航道300噸級船舶,這也是上海內河航道「一環十射」的組成部分,是上海內河集裝箱運輸幹線航道;六級航道九條,分別是蒲澤塘、張涇河、白牛塘、秀州塘、中運河、楓涇塘、惠高涇、金衛城溝、紫石涇。通航里程為92.51公里,常年通航100噸級船舶。

旅遊

金山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隨着楓涇古鎮、金山廊下現代農業園區和城市沙灘等一大批旅遊景點設施的開發,來金山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加,金山在國內的知名度也日益提升。每年舉辦的「金山旅遊節」、「金山(呂巷)蟠桃節」、「楓涇水鄉婚典」等一系列旅遊活動也吸引了許多來自上海市區和全國各地的遊客。

這裡有典型的80年代設計的街區,綠蔭青翠,鳥語花香,漫步其中,宛如又回到那個充滿夢想與希望的年代,很適合懷舊的80後小夫妻來此拍攝復古的婚紗照。

旅遊景點

世界沙灘排球巡迴賽

自2004年起,世界沙灘排球巡迴賽就增設了上海站的比賽,比賽地點設置在了金山石化的城市沙灘景區。起先,在2004年時舉辦的是世界女子沙灘排球巡迴賽上海站的比賽,從2005年增加了男子沙排比賽,並改稱世界沙灘排球巡迴賽中國上海金山公開賽。至2009年,金山已舉辦了連續6屆的比賽。

宗教

金山地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信徒遍及城鄉各地。唐朝時佛教、道教已經在金山十分興盛。明末和清光緒年間,天主教與基督教相繼傳入。解放後,金山的宗教活動逐漸減少。在「文化大革命」中,金山的宗教活動一度停止並受到嚴重衝擊。1979年後,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有所發展。此外,金山還有少數回族同胞,信奉伊斯蘭教

佛教

佛教在金山的流傳極早。唐朝時在楓涇、朱涇、亭林等地已經建立了寺廟。中華民國18年(1929年),全縣有僧171人,尼62人。民國37年(1948年),縣佛教分會設在東林寺內,有會員165人,其中僧124人,尼41人,全縣參加佛教協會的寺廟有134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信佛者日漸減少,不少僧尼棄教還俗。「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運動興起,金山有大批的佛教建築和珍貴文物被破壞。直到1979年後,宗教信仰才重新受到尊重。近年來,前往寺廟燒香拜佛的人日益增多。1993年12月,金山縣佛教協會成立。1997年金山撤縣建區後,同年9月成立金山區佛教協會。現共有信徒43323名。

名剎古寺

道教

道教在金山的發展主要從清朝開始。當時鄉間多數道士都是俗家道士。1949年前大約有道士165人。金山的道教活動主要以做道場(又稱「建蘸」)為主。1949年後,信奉道教的人逐漸減少,道教活動一度停止。如今,道教活動僅在小範圍內進行,主要做紀念性的道場。

天主教

天主教於明末清初傳入金山。1949年前約有教徒5000人,有天主堂本堂4所,分堂44所。1949年後,中共對天主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教徒於每年的復活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聖誕節聚集教堂,在主教或神父的主持下舉行瞻禮活動,平時逢週日到教堂望彌撒。1987年,金山縣天主教愛國會第一屆代表大會召開,成立了縣天主教愛國會,當時全縣約有教徒8000多人。1997年金山撤縣建區後,同年9月成立金山區天主教愛國會。現共有信徒9812名。

基督教新教

新教於清光緒年間傳入金山,民國時期逐漸興盛,抗戰勝利後,朱涇堂一度成為松江教區之首堂。1949年後,中共對新教實行「自養、自治、自傳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方針。教徒於週日前往教堂做禮拜。1986年12月,金山縣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當時全縣約有教徒4000人。1997年金山撤縣建區後,同年9月成立金山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現共有信徒3294名。

教育

高等教育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坐落於金山區金山衛鎮境內,是金山區境內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目前,金山校區已改建成為華東理工大學金山科技園區。

高級中學

全區現有兩所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金山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三附屬中學),四所區級重點高級中學(張堰中學、上海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亭林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另有一所區屬普通高級中學(朱涇中學)。

義務教育

2008年,全區義務教育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率99.1%。

衛生

全區現有醫療機構65個,在編註冊職工3726名。其中,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原上海醫科大學附屬金山醫院)為三級乙等醫院,也是上海市郊的第一家三級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為二級甲等醫院。

政治

中國國民黨

金山地區最早的政黨組織是中國國民黨金山縣黨部,創立於中華民國13年(1924年)5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金山黨部潰散。至中華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在金山縣重建黨部直至1949年金山被共產黨攻占。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在金山境內最早設立的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楓涇獨立支部和浦南特別支部,創立於中華民國15年(1926年)和民國16年(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中共浦南特支和楓涇獨支遭到國民黨的鎮壓,被迫轉入地下工作,並策劃了楓涇暴動新街暴動。抗戰時,中共在金山重建黨組織,領導抗日革命。抗戰勝利後,中共浦南特派員在境內領導了工農革命直至1949年金山解放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金山縣委員會。1997年金山撤縣建區,中共金山縣委撤銷,成立了中共金山區委。

現任中國共產黨金山區委書記、金山區人民政府區長是胡衛國

歷任中共金山區委書記和金山區區長

區委書記 任職時間 區長 任職時間
劉國勝 周耘農 1997年5月-1999年11月
李金生 李金生
李毓毅 2004年12月-2007年4月 李毓毅 2003年4月-2005年1月
吳堯鑫 2007年8月-2009年9月 郝鐵川 2005年2月-2006年11月
楊建榮 2009年9月-2014年10月 吳堯鑫 2006年11月-2007年8月
李躍旗 2014年11月-2016年7月 趙福禧 2007年8月-2011年9月
趙衛星 2016年7月-2019年10月 李躍旗 2011年9月-2015年1月
胡衛國 2019年10月- 胡衛國 2015年1月-

民主黨派

1987年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等民主黨派開始在金山縣設立地方組織。至1997年金山撤縣建區,八大民主黨派在金山都設立了自己的地方組織。另外還有金山區工商聯、區知聯會等群眾組織。[14][1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