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Bernardo Bertolucci
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
导演
出生(1941-03-16)1941年3月16日
 意大利王国帕尔马
逝世2018年11月26日(2018岁-11-26)(77岁)
 意大利罗马
配偶Adriana Asti
Clare Peploe(1978年结婚)
父母Attilio Bertolucci (1911年-2000年)
Ninetta Giovanardi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1987年 《末代皇帝
最佳改编剧本
1987年 《末代皇帝
戛纳电影节
荣誉金棕榈奖
2011年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
1989年 《末代皇帝
凯撒电影奖
最佳外语影片
1988年 《末代皇帝
金球奖
最佳导演
1987年 《末代皇帝
最佳剧本
1987年 《末代皇帝
其他奖项
柏林电影节Journalists' Special Award
1970年 《同流者
柏林电影节Interfilm Award - Recommendation
1970年 《同流者
威尼斯电影节Pietro Bianchi Award
1997年
荣誉金狮奖
2007年
中国内地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
中国台湾柏纳多·贝托鲁奇
港澳贝纳多·贝托鲁奇

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意大利语Bernardo Bertolucci,1941年3月16日—2018年11月26日),意大利编剧电影导演。凭电影《末代皇帝》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在2011年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获颁荣誉金棕榈—终身成就奖。

2018年11月26日,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因癌症而去世,享年77岁。[1][2]

传记

早年

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出生在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区的城市帕尔马。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阿蒂利奥·贝尔托卢奇(Attilio Bertolucci)是一名诗人、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文选编者和影评人。在这种成长的环境下,贝尔托卢奇在15岁开始写作,不久就获得几个很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他的首部作品获得维雅雷吉欧文学奖(Premio Viareggio)。而父亲的背景也帮了他,老贝尔托卢奇曾协助意大利制片人皮耶·保罗·帕索里尼发行他首本小说,而帕索里尼后来聘请了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参与《寄生虫》(Accattone,1961年)的首席助手作为回报。不过这时候贝尔托卢奇的潜力早就被其他人发现,例如塞吉欧·李昂尼。塞吉欧·李昂尼叫贝尔托卢奇为《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撰写故事,不过他的故事后来被莱昂拒绝了,因为这故事对美国的观众来说太深奥了。

首部电影

贝尔托卢奇在1958年至1961年入读罗马大学,这是他电影事业开始的地方。正如先前提及,他为帕索里尼担任助手。不久之后,贝尔托卢奇在没有毕业的情况下离开罗马大学。在1962年,贝尔托卢奇21岁时,他执导了首部电影《死神》(La commare secca)。这是一部谋杀悬疑的小作品,内容讲述一个妓女杀人的故事。贝尔托卢奇利用倒叙法来拼合整件罪案的发生,和犯事的人。而在1964年,他执导了备受赞扬的作品《革命前夕》(Prima della rivoluzione/Before the Revolution)。

意大利戏院数量的急速成长,令贝尔托卢奇的产量在七十年代的生产速度慢下来,因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意大利电影业的情况下,导演要和其他美国、瑞典、法国和德国的电影发行商和演员合作,共同制片。所以有人推测就是从此以后,意大利的戏院开始要倚赖国际市场。

和制作人合作

导演们开始要和其他美国、瑞典、法国和德国的电影发行商合作,来资助他们和有能力在国际电影业中竞争,贝尔托卢奇也不例外。1972年的作品《巴黎的最后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由马龙·白兰度玛莉亚·史奈德(Maria Schneider )主演,展示了意大利电影的赚钱新潮流,就是聘请外国的影星当主角。在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中,只有马西姆·吉鲁提(Massimo Girotti)是意大利演员。贝尔托卢奇1976年的电影《一九零零》(1900)中,由毕兰加士打(Burt Lancaster)、当奴·修打兰(Donald Sutherland)、罗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和杰哈德巴狄厄(Gérard Depardieu)主演。这套电影经常被认为是意大利电利工业依赖国际市场时,认知到国民身份开始瓦解的始作俑者。虽然电影本身完全注重在意大利的主题上,电影讲述两个意大利男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时,在政治纷乱的意大利内的生活。

政治

贝尔托卢奇可能不会后悔这个锐变:他在政治上很活跃,而且是个公认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像维斯康堤一样,他们也是在六十年代后期大量起用外国演员的导演。贝尔托卢奇透过他的电影,表达自己的政见,所以他的电影很多都是自传式的,同时也很具争议性。他的政治电影在历史上走在前列,就像1970年的电影《同流者》(The Conformist),在戏中他就批判法西斯思想,把国家和民族主义混为一谈,还有一些公众品味和集体回忆,电影讲述墨索里尼企图暗杀一个在巴黎的政治学者。而《一九零零》也有分析左派和右派之争。而在1987年作品《末代皇帝》中,贝尔托卢奇就透过角色和动作,在政治上作出影响。他获得紫禁城史无前例的许可,使用紫禁城的场地作为拍摄。在片中,主角溥仪受到毛泽东长期的再教育,令溥仪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平民,再变成一个园丁。

评价

很多评论都以电影中的性和政治定性他的电影特色。在《巴黎的最后探戈》中,以极度淫荡和心理不正常的手法探讨性。这套被视为情色的电影,打开了性的大门。而在《同流者》中,则是以政治作为主题,尤其是法西斯,和个人的感觉和理想。这套电影针对了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富有艺术性和理智,被视为展现在优秀导演的一面。在过去五十年,贝尔托卢奇参与了多部电影的制作、导演等工作,所以他的范畴很广泛,令电影主题能得以突显,尤其是他的近期作品。《偷香》(Stealing Beauty)带出一些的异质性,而《戏梦巴黎》则能够包含两者和其他元素。一些评论家则批评他的题材狭窄,不论他是有意还是真的缺乏题材。而他则利用这些批评,激发观众重新关注他们自己和社群,他也认为自己不断把礼节的界限移后。而热衷于贝尔托卢奇电影的人,也留意到每部电影间的角色相似之处,尤其是最近那两部(1996年的《偷香》和2003年的《戏梦巴黎》)。例如,两位女主角(丽芙·泰勒(Liv Tyler)和伊娃·格莲(Eva Green)),都是白皮肤、苗条、黑头发和蓝眼睛。她们都在19岁时就是吸烟者,和失去了纯洁感,而她们也以正面的赤裸方式出现。在电影中,贝尔托卢奇都表达了“爱的证明”,都使用了几乎相同的故事。

在《戏梦巴黎》中,女主色Isabelle指自己在1959年出生,虽然片中的背景是六十年代后期。而这也是实在地,参考了1959年尚卢·高达(Jean-Luc Godard)电影《断了气》(Breathless),因为在该片中的角色接下来都是作出相同的反应。

在2016年坦承《巴黎的最后探戈》对女演员的性侵片段是真实过程,此事成为他一生的污点。[3]

唯心论,确实性和自我质疑

贝尔托卢奇也擅长把人的灵魂推进显微镜。在他的电影中,心理学是他的电影的中心,因为曾参与《巴黎的最后探戈》的演员伍迪·艾伦马龙·白兰度,都指贝尔托卢奇和其他演员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分享工作,引发了他们的信心,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白兰度表现最好。

贝尔托卢奇自己也是不少心理学家跟随的对象,包括分析他的梦境,也作为论文的主题,和研究其他具创作性的演员。他研究人的心理在他的电影中的一些情节,明确的表现出来。

《巴黎的最后探戈》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Paul,表达了在他的妻子在暴力中死去后,没有了个性的舒适感。这部电影在意大利引起了对鸡奸的争议,而在评级制度中,这部电影被禁止公映,而所有母片都被下令销毁。而一个意大利法庭则褫夺了他的公民权5年和4个月的缓刑监禁。很多年后,当人的朴素转变和评级制度废除后,这部电影重见在大家眼前(因为贝尔托卢奇秘密地保存了一份母片),而公映时则有些微的过滤。

在这部和其他电影中,贝尔托卢奇测试了民众对性关系的态度。在《偷香》中,他给大家见证一个女孩,在夏天成长为一个女人。《巴黎初体验》被批评不只在于性场面,也在于包含男性自渎。在这部电影中,三位角色的性关系暴露了他们的想法,例如当Theo向那个人自渎时,就表示他最喜欢的人。而他的姐姐,似乎和他越来越疏离,而他也看见当新来者进入他的世界后,和姐姐逐渐疏离。

奥斯卡金像奖

在1987年,贝尔托卢奇执导的电影《末代皇帝》,内容讲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传记。贝尔托卢奇凭这部电影赢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这部电影由尊龙陈冲彼得·奥图尔英若诚丹尼斯·邓恩黄自强坂本龙一、 Maggie Han、里克·扬邬君梅陈凯歌主演。电影的剧本由马克·佩普罗(Mark Peploe)和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写作,末代皇帝以溥仪的一生,反映中国由封建制度的社会,经革命演进至现在的状态。

《末代皇帝》赢得所有9个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配乐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末代皇帝》是首部在紫禁城拍摄的电影,这是贝尔托卢奇向中国政府申请的候选电影项目之一,另一部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的《人的命运》。最后末代皇帝获选,并且不限制其内容。而末代皇帝就成为了自1949年起,首部获得中国政府协助,和在中国制作的西片。

作品

荣誉

参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