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平原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水仙平原(Asphodel Meadows),又译为水仙花平原常世花平野。是古希腊宗教信仰中冥界范围的一部分(其他尚包含有:至福乐土塔耳塔罗斯),古希腊人认为此处是人类在辞世后,若他们生前没有很伟大的功绩能够莅临至福乐土,但也没有重大罪孽可以落入塔耳塔罗斯接受惩罚,那么水仙平原就是这些平庸灵魂所驻留之处。

后人相关的描述

透过古希腊宗教的了解,水仙平原很可能是指那些在世时期过著平庸生活且没有重大善行还有恶行的人们,在他们往生后的魂归处,但是这里与古希腊来世观的其他地方关系仍然是不确定的。

对后来希腊诗人而言,非常古老的前荷马时代对水仙花(原文正式翻译为日影兰拉丁学名写作Asphodelus albus或是以英文写作Asphodel flower,中文语境也译为阿福花,但是这里请注意古希腊诗人们所指的阿福花通常是水仙)和建构正面形态的来世观做了联想,加上诗人还放大人们能够往生至福乐土资格的观念,也就是说在他们诗人眼里至福乐土不仅仅是少数幸运的英雄可莅临的净土,水仙平原的原始意义也被诗人改变了。荷马时代后写作的希腊诗人便将水仙平原描述为原初的、迷人的、柔软的还有圣洁的等等如此形象。这种(对来世美好的文学想像)演变是相当普遍的情况:“就像人类历史上多数从古至今的文化一样,希腊人对来世观持有复杂并且有时还相互矛盾的观点(Like most cultures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he Greeks held complex and sometimes contradictory views about the afterlife)[1]”。值得一提的是,文学对来世观的想像是被美化的,纯粹就宗教上来探讨或许不是这么一回事。

有些对水仙平原的叙述则是把它描绘属于一块完全中间性质的地方。也就是说,人们在世时既然没有重大的善行与恶举,因此他们来世后便会受到冥界神祇如此对待,将魂魄遣送到此处。不过其他描述还表明,所有在水仙平原上的灵魂在进入此处前早已先喝过忘川(the river Lethe,也译为遗忘河或勒忒河)的水,他们曾经在世时的记忆以及其身份地位全部都丧失了。这种对来世有点的消极看法对于那些影响不大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为了激励希腊文化中的军国主义而为政客所操弄(并非是毫无作用的,可是这绝非其宗教本质)的信念,不过这是军国主义者蛊惑人民的手段,战争残酷杀戮若以今日正统宗教观点而言,对来世的影响可能是非常不好的。事实上,从古希腊来世信仰研究中,他们认为唯有成为真正的英雄的人(对世人有良好的贡献、福泽后人,英雄不是暴徒),才有资格进入至福乐土获得永恒的快乐。

伊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认为这些来世观平原的水仙不完全等同我们人类世界的水仙,而“可能是种陌生、苍白、幽灵般的花朵(presumably strange, pallid, ghostly flowers)”。[2]其他的人则认为这些花实际上就是指水仙花[3]

大众文化

注释

  1. Reece, Steve, "Homer's Asphodel Meadow," Greek, Roman, and Byzantine Studies 47 (2007) 389-400.
  2. Edith Hamilton. Mythology (book). New York: Warner Books, 1999. Ch. 1, p. 40.
  3. Dweck, A. C. The folklore of Narcissus (PDF). : 19–29 [2021-07-18].  In Hanks (2002)

参考书目

  • Hanks, Gordon R. Narcissus and Daffodil: The Genus Narcissus.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2002. ISBN 0415273447. 
  • Anonymous. Homer the botanist. Macmillan's Magazine (London: Macmillan and Company). May–October 1887, 56: 42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