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隋朝)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寿州隋朝时设置的

沿革

隋唐五代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杨州(治寿春)为寿州,隶寿州总管府,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领四县:寿春、安丰、小黄、长平。开皇十九年(599年),析置霍丘县。大业元年(605年),废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寿州为淮南郡。后省长平县。[1]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平杜伏威,改淮南郡(领寿春、安丰、霍丘、小黄四县)复置寿州,隶和州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寿州改隶寿州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析置松滋、肥陵二县,松滋、霍丘二县改属蓼州。武德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废蓼州,其所领霍丘县改属寿州;省小黄、肥陵二县。贞观元年(627年),寿州直隶于扬州大都督府;废霍州,其所领霍山县改属寿州。至此,寿州领四县:寿春、安丰、霍丘、霍山。贞观十年(636年),寿州直属淮南道武周神功元年(697年),改霍山县为武昌县。

唐朝神龙元年(705年),复武昌县为霍山县。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改霍山县为盛唐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寿州为寿春郡,析置霍山县。天宝十五载(756年),寿春郡隶淮南节度使(驻扬州)。乾元元年(758年),复寿春郡为寿州。至此,寿州领五县:寿春、安丰、霍丘、盛唐、霍山。乾元二年(759年),寿州改隶淮南西道节度使(驻寿州)。上元二年(761年),寿州还隶淮南节度使,又改隶舒庐寿都团练使(驻寿州),又还隶淮南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寿州改隶濠寿庐都团练观察使(驻寿州)。贞元四年(788年),寿州还隶淮南节度使[2]

唐朝寿州辖县
618年 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小黄县[3]
621年 寿春县安丰县小黄县霍丘县改属蓼州,新设肥陵县[4]
624年 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来属,废除小黄县肥陵县
627年 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霍山县[5]来属)
697年 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霍山县(改名武昌县
705年 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武昌县(改名霍山县
739年 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霍山县(改名盛唐县
742年 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盛唐县(新设霍山县[6]

五代十国时期,寿州先后为南吴(907年-937年)、南唐(937年-957年)、后周(957年-960年)的领土。南吴天祐十四年(917年),寿州改隶清淮军节度使(驻濠州)。乾贞元年(927年),清淮军节度使移驻寿州。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改清淮军节度使为忠正军节度使,寿州仍隶之;颍州下蔡县改属寿州,寿州移治下蔡(今安徽省凤台县)。至此,寿州领六县:下蔡、安丰、霍丘、寿春、盛唐、霍山。[7]

宋金

北宋时,寿州属淮南路开宝元年(968年),霍山县并入盛唐县。开宝四年(971年),改盛唐县为六安县。至此,寿州领五县:下蔡、安丰、霍丘、寿春、六安。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两路,寿州属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8]

金朝天会七年(1129年),占领南宋寿春府淮北的下蔡县,亳州蒙城县改属寿春府。刘齐阜昌元年(1130年),得金之寿春府,降为寿州金朝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刘齐,得寿州。天眷二年(1139年),归还寿州予南宋,废州,领县并入寿春府(治下蔡)。皇统元年(1141年),占领南宋寿春府下蔡、蒙城、安丰、霍丘四县。同年议和,归还淮南的安丰、霍丘二县(置安丰军)。

皇统二年(1142年),降寿春府寿州(刺史州),隶山东西路武宁军节度使(驻徐州),领二县:下蔡、蒙城。贞元元年(1153年),寿州改隶南京路宣武军节度使(驻归德府)。正隆六年(1161年),寿州陷于南宋,升为寿春府大定二年(1162年),夺回寿春府,复为寿州。泰和六年(1206年),升寿州为防御州,同年陷于南宋后又夺回。天兴元年(1232年),下蔡陷于大蒙古国,不久被弃。天兴二年(1233年),下蔡陷于南宋,州治迁至蒙城,不久蒙城亦陷于南宋南宋改寿州为寿春府[9]

明清

吴元年(1367年),降寿春府复置寿州,属江南行中书省临濠府,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领五县:寿春、安丰、下蔡、霍丘、蒙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寿州直隶于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寿州还属临濠府,省附郭寿春县及安丰、下蔡二县入本州。至此,寿州领二县:霍丘、蒙城。洪武六年(1373年),改临濠府中立府,寿州仍属之。洪武七年(1374年),改中立府凤阳府,寿州仍属之。[10]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占领寿州。雍正三年(1725年),霍丘县改属颍州,蒙城县改属亳州,寿州不再领县。雍正十一年(1733年),分寿州置凤台县[11]

1912年,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12]

长官

隋朝寿州刺史(589年-607年)
唐朝寿州刺史(619年-742年,758年-907年)
五代十国寿州刺史(907年-960年)
北宋知寿州军州事(10世纪-1116年)
刘齐知寿州军州事(1130年-1137年)
  • 王威
  • 宋超(?-1137年)[53]
金朝寿州刺史(1142年-1206年)
金朝寿州防御使(1206年-1233年)
明朝寿州知州(1367年-1645年)
  • 夏侯显(1369年出任)
  • 秦克用(1380年出任)
  • 钱唐(洪武时)
  • 王谦(1404年出任)
  • 惠理(1440年出任)
  • 甄𬤝(1445年出任)
  • 王长福(1445年出任)
  • 罗训(1460年出任)
  • 杨晟(1465年出任)
  • 赵宗(1468年出任)
  • 陈镒(1478年出任)
  • 李冲(1484年出任)
  • 刘㮣(1486年出任)
  • 刘瓒(1488年出任)
  • 王肃(1489年出任)
  • 王嘉庆(1493年出任)
  • 江潮(1501年出任)
  • 李昆(1503年出任)
  • 吴节(1509年出任)
  • 林僖(1513年出任)
  • 常龙(1516年出任)
  • 李凤(1519年出任)
  • 郑元深(1521年出任)
  • 河东莱(1524年出任)
  • 刘天民
  • 王蓥(1525年出任)
  • 戴奇(1533年出任)
  • 王重质(1535年出任)
  • 刘永准(1537年出任)
  • 钱雍熙(1539年出任)
  • 周宗正(1541年出任)
  • 史弘询(1541年出任)
  • 栗永禄(1547年出任)
  • 郑绍恷(1550年出任)
  • 郑源彬(1554年出任)
  • 吕穆感(1559年出任)
  • 陈懋兴(1560年出任)
  • 傅霖(1563年出任)
  • 杨惟乔(1566年出任)
  • 甘来学(1568年出任)
  • 南轩(1573年出任)
  • 杨润(1573年出任)
  • 周以敬(1574年出任)
  • 郑珫(1574年出任)
  • 庄桐(1576年出任)
  • 黄克缵(1583年出任)
  • 李联芳(1585年出任)
  • 张允绅(1586年出任)
  • 李和(1589年出任)
  • 李邦潢(1595年出任)
  • 舒琛(1599年出任)
  • 徐来建(1604年出任)
  • 马□□(1609年出任)
  • 彭汝贤(1610年出任)
  • 阎同宾(1615年出任)
  • 王□□(天启时)
  • 李来凤(天启时)
  • 郭宗振(1627年出任)
  • 范绍裘(1627年出任)
  • 茅望之(1635年署任)
  • 刘纯庆(崇祯时)
  • 朱大绂(崇祯时)
  • 袁翎(崇祯时)
  • 张鸿勋(崇祯时)
  • 李彬(崇祯时)
  • 赵□□(崇祯时)
  • 王□□(崇祯时)
清朝寿州知州(1645年-1912年)
  • 胡永善(1645年出任)
  • 刘士瑜(1645年出任)
  • 王棐(1646年出任)
  • 王业(1647年出任)
  • 于三跃(1651年出任)
  • 李大升(1653年出任)
  • 裘组(1658年出任)
  • 刘裴印(1660年出任)
  • 黎士毅(1663年出任)
  • 张希召(1668年出任)
  • 沈显贵(1678年出任)
  • 甯养气(1682年出任)
  • 王治国(1683年出任)
  • 佟山年(1687年出任)
  • 黄汝钰(1694年出任)
  • 王永偀(1695年出任)
  • 傅君锡(1697年出任)
  • 王帝臣(1700年出任)
  • 徐国玺(1708年出任)
  • 祝钟隽(1710年出任)
  • 谢亮揆(1712年出任)
  • 李孔嘉(1715年出任)
  • 鲍学灏(1722年出任)
  • 姚宗先(1728年出任)
  • 饶荷禧(1729年出任)
  • 王瓒(1731年出任)
  • 张毓珂(1732年出任)
  • 唐际运(1732年署任)
  • 周之晋(1734年署任)
  • 冯原(1734年出任)
  • 段文元(1735年署任)
  • 赵宗炅(1736年出任)
  • 范从辙(1737年出任)
  • 孔传檀(1742年署任)
  • 金宏勋(1743年出任)
  • 王瓒(1744年出任)
  • 陈韶(1746年出任)
  • 冯源(1747年出任)
  • 郭瀛(1751年出任)
  • 朱扆(1753年出任)
  • 刘瑍(1754年出任)
  • 李天玺(1756年出任)
  • 王如玖(1757年出任)
  • 王心铭(1757年出任)
  • 徐廷琳(1761年出任)
  • 席芑(1765年出任)
  • 张肇扬(1767年出任)
  • 梁钰(1767年出任)
  • 周锡疆(1769年署任)
  • 郑基(1770年出任)
  • 亢愫(1770年署任)
  • 周锡疆(1770年署任)
  • 刘立诠(1772年署任)
  • 杨先仪(1773年署任)
  • 张佩芳(1774年出任)
  • 杜明德(1774年署任)
  • 徐绍基(1777年署任)
  • 黄周鼎(1778年署任)
  • 杨有源(1780年署任)
  • 林梦鲤(1783年出任)
  • 陈于礼(1786年署任)
  • 蔡必昌(1786年出任)
  • 姚继祖(1787年署任)
  • 赵霖(1787年署任)
  • 李廷仪(1790年署任)
  • 何孝达(1791年署任)
  • 李法(1792年署任)
  • 彭同堉(1793年署任)
  • 周光邻(1793年署任)
  • 黄绳祖(1794年署任)
  • 高质连(1794年出任)
  • 孙菖生(1797年出任)
  • 郑泰(1799年出任)
  • 沈南春(1803年署任)
  • 玉福(1805年署任)
  • 靳天培(1807年署任)
  • 陈之揆(1810年出任)
  • 许鸿磐(1811年署任)
  • 沈南春(1811年署任)
  • 李兆洛(1812年兼理)
  • 靳天培(1813年署任)
  • 沈南春(1813年出任)
  • 杜茂材(1814年署任)
  • 姜廷灿(1816年署任)
  • 周恕先(1818年署任)
  • 龚式谷(1819年署任,1820年出任)
  • 张家檙(1822年兼理)
  • 王毓芳(1822年署任)
  • 王友仁(1823年署任)
  • 傅怀江(1825年署任)
  • 裘恩澍(1826年署任)
  • 朱士达(1826年出任)
  • 袁忠图(1829年代理)
  • 高瑞庆(1830年出任)
  • 续瑞(道光时)
  • 王恩植(道光时)
  • 陆耀如(道光时)
  • 徐青照(道光时)
  • 陈葆森(道光时)
  • 许道藩(道光时)
  • 张清元(道光时)
  • 刘汝刚(道光时)
  • 杨斯熙(道光时)
  • 饶元英(1847年任)
  • 裕泰(1851年代理)
  • 李宝善(1851年任)
  • 金光筋(1852年任)
  • 黄元吉(1855年任)
  • 任春和(1857年任)
  • 毛维翼(1862年任)
  • 施照(1863年任)
  • 颜海飏(1868年出任)
  • 李蔚(1869年署任)
  • 陆显勋(1870年出任)
  • 王寅清(1873年署任)
  • 金耀奎(1875年代理)
  • 何庆钊(1875年署任)
  • 陆显勋(1876年出任)
  • 李祖福(1880年署任)
  • 觉罗锡光(1881年兼理)
  • 陆显勋(1881年出任)
  • 沈庆立(1883年署任)
  • 周辛炳(1884年署任)
  • 王鼎臣(1885年出任)
  • 曾道唯(1887年出任)
  • 郑思贤(1888年代理)
  • 曾道唯(1888年回任)
  • 宗能征(1889年代理)
  • 王万甡(1890年署任)[61]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
  2.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朝卷》
  3. 安徽省寿县建设乡
  4. 安徽省长丰县孙庙乡
  5. 安徽省六安市
  6. 安徽省六安市青山乡
  7.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8.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9.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10.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朝卷》
  11.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朝卷》
  12.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13.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
  14. 《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
  15. 《唐刺史考全编》
  16. 《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第二十》
  17. 《新五代史·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十一》
  18.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
  19. 《宋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
  20. 《宋史·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三十五》
  21. 《宋史·卷二百九十六·列传第五十五》
  22. 22.0 22.1 《宋史·卷三百○四·列传第六十三》
  23. 《宋史·卷三百○七·列传第六十六》
  24.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九》
  25. 25.0 25.1 《宋史·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三》
  26. 《宋史·卷三百○二·列传第六十一》
  27.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
  28. 28.0 28.1 《宋史·卷三百○一·列传第六十》
  29. 《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
  30. 30.0 30.1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
  31.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32. 《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
  33.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
  34.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
  35. 《宋史·卷三百○九·列传第六十八》
  36. 《宋史·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五十三》
  37.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38. 38.0 38.1 《宋史·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
  39. 《宋史·卷三百○三·列传第六十二》
  40. 《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八十三》
  41.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42. 《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
  43. 《宋史·卷三百三十三·列传第九十二》
  44. 《宋史·卷三百三十·列传第八十九》
  45. 《宋史·卷四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46. 《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
  47. 47.0 47.1 《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48. 《宋史·卷十八·本纪第十八·哲宗二》
  49. 《宋史·卷四百四十二·列传第二百○一·文苑四》
  50. 《宋史·卷三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51. 《宋史·卷三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52. 《宋史·卷三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五》
  53. 《宋史·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高宗六》
  54. 《金史·卷九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55. 《金史·卷五·本纪第五·海陵》
  56. 56.0 56.1 56.2 《金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忠义一》
  57. 《金史·卷一百〇二·列传第四十》
  58. 58.0 58.1 《金史·卷一百〇三·列传第四十一》
  59. 《金史·卷一百〇四·列传第四十二》
  60. 《金史·卷十六·本纪第十六·宣宗下》
  61. 《光绪寿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