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戰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統一戰線,简称统战,是一種由共产主义者(或其他人士)採用的政治鬥爭方式,指聯合及團結不同政治團體及社會各界的力量,為同一政治目的而共同奮鬥,其基礎理論由第三国际確立。通過統一戰線,共產黨人得以聯合不同的工農階級,推翻敵對的資本主義勢力[1]

起源

「統一戰線」學說最早出現在列寧的著作。列寧重視無產階級領導革命時,如何擴大己方陣營,鞏固革命成果,擊敗資產階級敵人的策略。無產階級必須在革命中使其他社會階層、陣營如小資產階級、中農、民族資產階級等加入己方,或者支持己方的政策,或者最少保持中立,以最大程度孤立敵人——官僚資產者與帝國主義。「統一戰線」的具體定義是「無產階級政黨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為了反對主要敵人,同其他革命階級、革命政黨和團體,以及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結成的聯盟」。[2]在1924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統一戰線正式得以确立。

統一戰線在中国

民国时期的統一戰線

参见:國共關係

中国共产党於1921年成立以來,「統一戰線」就走上了獨特的歷史軌跡,中国共产党曾與中国國民黨實現過兩次「統一戰線」。1923年,國民黨時任總理孫中山聯俄容共」,在蘇聯撮合(《孫越宣言》)下與中国共产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稱「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其後,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國民黨實行反革命政变,使土地革命战争爆發;而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亦對各地工農階級展開統戰工作(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3]

在1936年西安事变後,國共於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對抗日本入侵;在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其他政治力量(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稱「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對抗国民党反动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新統一戰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并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新的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2006年11月新頒《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文件,是这一時期統一戰線的改革、以及繼續作為中国共产党重要政策的範例。特別是文件中提到下面的意見:

「要切實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份子組成,集中分佈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他們作為中国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在促進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統一戰線工作新的著力點,要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團結在党的周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2020年9月16日,新華社刊發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的指示[4],要求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加强对民营经济中的中共党员的教育培训,同时還要吸引更多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發佈的首份关于统战民營企业的文件,統戰对象除了中国内地的民營企业家,還包括港澳人士。

國際政治

「統一戰線」也用在國際政治的政治鬥爭中。苏联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主義陣營大國都曾積極拉攏第三世界發展中国家支持,一同反對美国資本主義陣營國家。這些國家雖不願加入華沙公約,但也願意採取不結盟政策。中蘇等國聯合當時稱為「第三世界」的新獨立國家,在聯合國大會許多投票中,多次使美國居於孤立地位。最經典的案例見於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参考文献

  1. Theses on Comintern Tactics. 1922 [2008-02-20]. .
  2. 北京大学党支部工作指导手册(征求意见稿) (PDF). 党委组织部. 2016年12月 [2020年6月6日]. 
  3. 关于科学认识和运用统一战线法宝的几个问题. 人民政协报. 2019年7月10日 [2020年5月17日]. 
  4. 习近平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0-09-17].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