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不转换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Gini coefficient”的各地常用别名
中国内地基尼系数
中国台湾吉尼係數[1]、基尼係數[2]
港澳堅尼系數
马新基尼系数
2017年世界银行基尼系数世界地图。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數(英语: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科拉多·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所定義的判断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3],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基尼指數(Gini index)是基尼系數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众收入中,基尼系數最大为“1”,最小為“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年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该年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裏,其餘的國民沒有收入),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该年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绝对平等,基尼系數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即0~1之间。基尼系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要注意基尼系数只计算某一时段,如一年的收入,不计算已有資產,因此它不能反映國民的总积累财富分配情况。

定義

图中橫軸為人口累計百分比,縱軸為該部分人的收入佔人口總收入的百分比,三條色線各表示不同情況下後者和前者的比例。绿线表示人口收入分配處於绝对平均状态,蓝线表示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由一人獨佔),红线則表示实际情况。紅線和綠線之間的面积越小,則收入分配越平等。

设右圖中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紅線)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綠線)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红線)和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线藍線)之间的面积为B,則表示收入与人口之間的比例的基尼系數[4]

如果A为零,即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紅線和綠線重疊);如果B为零,则係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紅線和藍線重疊)。该系数可在0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斜度越傾向1:1),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的调节需要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例如对民众的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和税收等,从而讓收入均等化,令基尼系数縮小。

区段划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规定:

  • 若低于0.2表示指數等級極低
  • 0.2-0.29表示指數等級
  • 0.3-0.39表示指數等級
  • 0.4-0.59表示指數等級
  • 0.6以上表示指數等級極高

通常,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過這條“警戒線”时,贫富两极的分化较为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对立从而导致社会動盪。

财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由居民的年收入来定义,而需要衡量居民财富分配公平程度时可用财富基尼系数,它由居民所拥有的财富来定义。

绝大部分国家的财富基尼系数都集中在0.6到0.8的区间内,财富基尼系数在0.7左右的国家最多。 [5]

根據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的報告,2012年中国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1/3以上的財產。[6]丹麥瑞士等國則紛紛超過0.8,在美国這一數字更是高達0.84。[7]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調查研究,美国前10%的富人大約占有80%的社会總財富,而前1%的富人占有40%的財富,前0.1%的富人占有20%的財富,前0.01%仍然占有10%的財富。[8]

各经济体系情况

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较高,2007年为0.45[9],2013年为0.49。Janet Gornick 教授2013年的比較圖顯示,美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用稅前計算差距不大,以稅後計算則偏高。[10]

在收入差距方面,據美国人口調查局提供的數據,1973年,收入最高20%的家庭收入佔美国總收入的44%;2002年佔50%;而到2012年,這一比例已經增至51%。對收入最低20%的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佔美国總收入的比例從1973年的4.2%,2002年的3.5%,降至2012年的3.2%。[11][12]

目前全球基尼系數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納米比亞。2001年以後香港達到0.525,2006年高達0.533,2012年更高達0.537,香港成為已高收入經濟體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区;即使把發展中国家包括在內,香港的貧富懸殊也十分嚴重,僅次於薩爾瓦多哥伦比亚智利危地馬拉巴西南非以及一系列非洲經濟體而排名倒數18位[9];而台灣方面,台灣2010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422013年学者計算為0.36[10];2018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38,日本韓國、西歐、東歐等經濟體的收入基尼係數也低於0.4。

2013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一次性公布了自2003年以来十年的全国基尼系数。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按照国际新的统计口径,中国大陸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是0.485,2006年是0.487,2007年是0.484,2008年是0.491,2009年是0.490,2010年是0.481,2011年是0.477,2012年是0.474。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中国基尼系数在逐年下降。[13]西南財大公布的历年統計結果顯示中国大陸的基尼係數在0.6左右。[14][15] [16] 这两份不同的结果也被大众广泛讨论[17]。2014年密西根大学谢宇教授根據中国的六份調查,估算中国2005年後基尼系数為0.53–0.55,並指出差距主要來自沿海与內陸差距以及城鄉差距。[18][19]

部分国际组织情况

欧洲联盟各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奥地利 27.4 27.6 27.0 27.6 27.2 27.2 27.9 26.8
 比利时 26.3 26.5 25.9 25.9 26.2 26.3 26.0 25.6
 保加利亚 35.0 33.6 35.4 35.4 37.0 37.7 40.2 39.6
 克罗地亚 31.2 30.9 30.9 30.2 30.4 29.8 29.9 29.7
 塞浦路斯 29.2 31.0 32.4 34.8 33.6 32.1 30.8 29.1
 捷克 25.2 24.9 24.6 25.1 25.0 25.1 24.5 24.0
 丹麦 26.6 26.5 26.8 27.7 27.4 27.7 27.6 27.9
 爱沙尼亚 31.9 32.5 32.9 35.6 34.8 32.7 31.6 30.6
 芬兰 25.8 25.9 25.4 25.6 25.2 25.4 25.3 25.9
 法国 30.8 30.5 30.1 29.2 29.2 29.3 29.3 28.5
 德国 29.0 28.3 29.7 30.7 30.1 29.5 29.1 31.1
 希腊 33.5 34.3 34.4 34.5 34.2 34.3 33.4 32.3
 匈牙利 26.9 27.2 28.3 28.6 28.2 28.2 28.1 28.7
 爱尔兰 29.8 30.5 30.7 31.1 29.8 29.5 30.6 28.9
 意大利 32.5 32.4 32.8 32.4 32.4 33.1 32.7 33.4
 拉脱维亚 35.1 35.7 35.2 35.5 35.4 34.5 34.5 35.6
 立陶宛 33.0 32.0 34.6 35.0 37.9 37.0 37.6 36.9
 卢森堡 27.2 28.0 30.4 28.7 28.5 31.0 30.9 33.2
 马耳他 27.2 27.1 27.9 27.7 28.1 28.5 28.3 28.7
 荷兰 25.8 25.4 25.1 26.2 26.7 26.9 27.1 27.0
 波兰 31.1 30.9 30.7 30.8 30.6 29.8 29.2 27.8
 葡萄牙 34.2 34.5 34.2 34.5 34.0 33.9 33.5 32.1
 罗马尼亚 33.5 34.0 34.6 35.0 37.4 34.7 33.1 35.1
 斯洛伐克 25.7 25.3 24.2 26.1 23.7 24.3 23.2 20.9
 斯洛文尼亚 23.8 23.7 24.4 25.0 24.5 24.4 23.7 23.4
 西班牙 34.0 34.2 33.7 34.7 34.6 34.5 34.1 33.2
 瑞典 26.0 26.0 26.0 26.9 26.7 27.6 28.0 27.0
 欧洲联盟平均 30.5 30.4 30.6 30.9 30.8 30.6 30.3 30.4
欧元区 (EA19) 30.6 30.5 30.7 31.0 30.7 30.7 30.4 30.6

不足之处

美国前1%富人占社会財富比率變遷
  1. 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例如同樣的基尼系數下,如果青年平均收入比中老人低太多,社会則會出現大問題——就算是年輕人的父母能夠金援他們也是一樣,年輕人接受父母金援時會认为,他們沒有辦法在未來金援自己的子女,因此容易拒絕生育。
  2. 国际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準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缺乏比較的準則。
  3. 基尼系数一般是按年收入来算的,这样对年收入波动很大的地区(如商业投资为主导)的估计会显著高于年收入波动小的地区(如公务员为主导的地区)。如果年收入波动很大,则基尼系数会很高,但多年份积累积累下来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基尼系数显示得那么大。這也反映了基尼系数高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收入波动高,社会阶层流动快。

参考文献

  1. 吉尼係數. 国家教育研究院. 国家教育研究院. 2018-07-05 [2018-07-05]. 
  2. 基尼係數. 国家教育研究院. 国家教育研究院. 2018-07-05 [2018-07-05]. 
  3. 大陸貧富差距 續拉警報. 中国時報. 2014年1月21日 [2017年1月1日]. 
  4. 基尼系數 (PDF). 台灣大学. 2014年1月21日 [2017年1月1日]. 
  5. 北大版“0.73基尼系数”与官方数据并不矛盾. 2014-07-30 [2020年8月5日]. 
  6. 报告称我国1%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财产. 人民网. 2014年7月25日 [2014年7月29日]. 
  7.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GLOBAL HOUSEHOLD WEALTH , 美国全國經濟研究所(英文)
  8. [1] .[Wealth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英文)
  9. 9.0 9.1 CIA World Factbook (英文)
  10. 10.0 10.1 Inequality in America: Gini in the bottle. 《經濟學人》. 2013-11-26 [2014-06-28]. (英文)
  11. 美国貧富差距日趨增大 20%人口占有50%財富 .新华网
  12. Table H-2. Share of Aggregate Income Received by Each Fifth and Top 5 Percent of Households, All Races: 1967 to 2012 (XLS). 美国人口調查局. [2014-06-28]. (英文)
  13. 统计局公布2003-2012基尼系数:08年起逐年回落. 网易财经. 2013-01-18. 
  14. 中国收入差距报告 2015. 西南财经大学. 
  15. 甘梨.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04-0664-3. 
  16. 甘梨.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4.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04-1809-7. 
  17. 官方基尼系数与民间数据相差极大遭质疑. 网易财经. 2013-01-19 [2013-01-19]. 
  18. China's Income Inequality Surpasses U.S., Posing Risk for Xi. Bloomberg. 2014-04-29 [2014-12-01]. (英文)
  19. Yu Xie; Xiang Zhou. Income inequality in today's China.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14-02-20, 111 (19): 6928–6933 [2014-12-01]. doi:10.1073/pnas.1403158111. (英文)

延伸閲讀

参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