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北京時間BJT),又名中國標準時間(China Standard Time,CST),是中國標準時間,比世界協調時快八小時(即UTC+8),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標準時間相同。

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市的地方平太陽時間(東經116°23'),而是東經120°的地方平太陽時間,二者相差約14分鐘28秒[1]。北京時間由位於中國版圖幾何中心位置陝西臨潼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9台銫原子鐘和2台氫原子鐘組通過精密比對和計算實現報時,並通過人造衛星與世界各國授時部門進行實時比對。

歷史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清朝海關曾制定海岸時,以東經120度之時刻為標準。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位於北京的中央觀象台將全國分為五個時區。1939年3月9日,國民政府內政部召集標準時間會議,確認1912年劃分之時區為中國標準時區,分別為:

  1. 崑侖時區(GMT+5.5,新疆西部與部分西藏)
  2. 新藏時區(GMT+6,新疆及西藏)
  3. 隴蜀時區(GMT+7,中國中部)
  4. 中原標準時區(GMT+8,中國海岸)
  5. 長白時區(GMT+8.5,中國東北)

1947年4月1日,東北政聯行政委員會決定自是日起,東北解放區統一實行東經120度上海時間。

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北平」恢復使用「北京」的決議。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UTC+8時區正式命名為北京時間。1949年10月7日,西安人民廣播電台稱「本台時間一律以北京時間為準」,當時西安仍在使用隴蜀時間。1949年11月2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出通知,為與全國各主要地區時間一致,自11月3日起停用隴蜀時間、改用北京時間。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在其後十餘天內宣布改用北京時間,全國其他時區則予以廢除。到1952年,除了新疆、西藏等地區外,全國統一使用北京時間[2][3]

西部地區時間

參見:新疆時間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境均採用北京時間(UTC+8)。但在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作息時間雖然用北京時間來表示,但都比其他各省延遲2小時。而在新疆民間(特別是維吾爾族群眾中間),使用UTC+6的情況較為普遍(即新疆地區同時使用新疆時間和北京時間兩種標準)[2]新疆電視台漢語頻道與少兒頻道使用北京時間,維語頻道與哈語頻道使用新疆時間。[4]

夏時制

1986年至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全國範圍實行了六年夏時制,每年從4月中旬的第一個星期日凌晨2時整(北京時間)到9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北京夏令時)。除1986年因是實行夏令時間的第一年,從5月4日開始到9月14日結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規定的時段施行。由於省電效果不抵需要適應時間的弊端,1992年4月5日後不再實行,改為調整上下班時間:夏季下午工作開始及結束時間比冬季推後半個小時。

實行夏令時間的建議最早由竇星元提出。198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夏時制的通知》,通知動員全國人民為節約能源而早睡早起,並要求全國各部門做好宣傳和安排工作。具體作法是:每年從四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北京時間),將時鐘撥快一小時,即將錶針由2時撥至3時,夏令時開始;到九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北京夏令時間),再將時鐘撥回一小時,即將錶針由2時撥至1時,夏令時間結束。在夏令時開始和結束前幾天,新聞媒體均刊登有關部門的通告。值得注意的是,夏令時間中出生的人,生時須減去一小時。

不適合使用夏令時間的原因:新疆雲南四川西藏等地實行的都是北京時間,實際上已經全年實行夏令時間。在中國,夏令時制只對東北華北華東等東部地區起作用。例如,新疆西部的喀什等地區時間已經快上3小時多,是世界上時區偏差最大的地方之一。如果這裡也用夏令時間,偏差就更大,當地很有可能時間顯示北京時間上午10時才天亮,嚴重影響生活秩序。

參考文獻

  1. 国家授时中心科普网站. [2010-12-25]. 
  2. 2.0 2.1 冷知识:“北京时间”的由来. 新華網. 2015-11-03 [2015-11-03]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3. “北京时间”其实来自西安. 濟南時報(濟南). 2015-08-13 [2015-08-13]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4. GUO, Qing-sheng. 中国标准时制考. China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22 (3): 269–280 [2016-12-09]. 1000-0798(2001)03-0269-12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