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曾源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黃曾源(1858年—1935年丙子十月廿四日),字石孫,號立午,晚號槐癭。其先鐵嶺人,駐防福建閩縣洋嶼鄉漢軍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1]

光緒十四年,福建鄉試舉人;光緒十六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光緒二十一年,任國史館協修官。光緒二十四年,任本衙門撰文官、功臣館纂修官;次年改鑲紅旗管學官。光緒二十七年,任山東道監察御史、署督理街道御史、署禮科給事中、江南道監察御史。後掌四川道監察御史[4]、掌河南道監察御史[4]。改安徽徽州府知府[4]。後任山東青州府知府[5]。宣統二年,任山東濟南府知府[5]

參考文獻

  1. 『三品銜候選道山東濟南府知府前禮科給事中翰林院編修黃公行狀』吳郁生 『濟南府知府黃公墓志銘』張學華。《碑傳集三編》卷二十四
  2.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五):光緒十六年。庚寅。五月。己巳朔。……○戊寅。引見新科進士。得旨、吳魯、文廷式、吳蔭培、業經授職。黃紹第、李立元、徐繼孺、孟慶榮、何聲灝、程秉釗、朱益藩、謝佩賢、王沛棻、任文燦、劉崇照、石振鋆、余堃、王斆成、李經畬、許晉祁、江雲龍、載昌、潘寶琳、吳懷清、陳光宇、朱祥暉、王修植、王安瀾、王以慜、楊家驥、朱景軾、汪鳳梁、王慶平、楊承禧、蔡曾源、徐兆瑋、劉成傑、夏之森、黃家傑、黃樹棻、王公輔、洪嘉與、管象頤、王乃征、王全綱、鄭錫光、華俊聲、夏寅官、於受慶、趙惟熙、啟綏、吳煦、霍勤燡、李驥年、李孝先、夏曾佑、王景禧、楊捷三、宋瞻扆、韋履潔、孫百斛、王海涵、胡安銓、田庚、李晉熙、鄭叔忱、范仲垚、黃曾源、陳啟緒、陳寶璐、陸承宗、米毓瑞、何錫禔、劉樹屏、張學華、吳慶祥、姚文倬、黃履初、方霆、葉文銓、邱聿征、晁鴻年、俞明震、閻志廉、宋子聯、孫笥經、王塾、高潤生、鄭文欽、崔廣沅、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3.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一十):光緒十八年。壬辰。五月。……○引見庚寅科散館人員。得旨、文廷式、吳蔭培、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朱益藩、鄭叔忱、陳光宇、許晉祁、楊捷三、劉成傑、姚士璋、吳懷清、楊士驤、李經畬、江雲龍、徐兆瑋、吳煦、朱錦、劉爾炘、鄭錫光、啟綏、王以慜、黃紹第、朱景軾、楊承禧、王景禧、米毓瑞、蔡曾源、孟慶榮、李立元、范仲垚、吳桂丹、徐繼孺、田庚、趙惟熙、王安瀾、王修植、夏寅官、汪鳳梁、潘寶琳、華俊聲、李驥年、謝佩賢、載昌、孫百斛、黃曾源、楊家驥、俱著授為編修。
  4. 4.0 4.1 4.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朝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6冊 ,741
  5. 5.0 5.1 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朝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1872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