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重慶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江北區
市轄區

簡稱江北
地名出處嘉陵江、長江以北

江北區地圖

重慶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重慶市
區劃類別市轄區
區劃代碼500105
建置時間1955年[1]
毗鄰渝中區渝北區南岸區巴南區沙坪垻區
政府駐地寸灘街道金港新區16號[2][3]
現任區委書記滕宏偉
現任區長陶世祥
鄉級行政區12
- 3
- 街道9
方言重慶話
地理
總面積220.77[3]平方千米
- 水域26.5平方千米[3]
最長河流長江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3]
年平均氣溫18.4℃[3]
年降水量1100.7毫米[3]
年日照時數1094.4小時 [3]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16)86.14萬人
- 常住人口87.44[1]
GDP(2017)879.4億[1]人民幣
其它
郵政編碼400025
電話區號+86 (0)23
車牌首號渝A、渝B、渝D
網站: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

江北區重慶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重慶長江、嘉陵江北岸,是重慶市主城九區之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立體快捷的交通網絡,是重慶最具發展潛力和生機活力的主城區之一。與渝中區渝北區南岸區沙坪垻區相鄰。幅員面積221.2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0萬(2006年),流動人口312萬,江北區是典型的人口淨流入地區,其戶籍人口不到25%,實際居住人口已經超過部分特大城市的人口。江北區的經濟管理機構於2010年6月併入新設立的兩江新區,目前僅保留公檢法機構。

歷史沿革

今江北區一帶歷代分別屬江州縣、枳縣巴縣。東漢時巴郡和江州縣治所曾一度遷至北府城,即今江北區江北城或劉家台一帶。[4]

洪武四年(1371年),重慶府在巴縣縣境置江北鎮。乾隆十九年(1754年),江北鎮改由重慶府直轄,並建置為江北廳,廳址即在今江北嘴;二十四年(1759年),江北廳擴大廳域,分巴縣義里10甲、禮里10甲及仁里上6甲,共42個場,隸江北理民同知,史稱「江巴分治」。[4]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廳、州稱謂,以道統縣,江北廳改為江北縣,縣治江北城。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改為江北市政管理處,駐江北城,為重慶市轄屬地。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5月,重慶全市拓為十二個區,江北城區被編為第九、十兩個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區境分屬重慶市第九區、十區、十六區。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是時區境仍分屬第九區、十區、十六區。[4]

1950年6月,重慶市將原市屬第九區、十區、十六區合併為重慶市第二區、第七區,後全部劃為第二區。1955年10月,第二區更名為江北區,區人民委員會駐任家花園。轄香國寺、陳家館、木關街、體仁堂、米亭子、三洞橋、劉家台、寸灘、溉瀾溪、唐家沱10個街道辦事處,雨花村、貓兒石、石門、大石壩4個廠區辦事處及石馬河、觀音橋、五里店、安樂、唐家沱5個鄉。[4]

至1969年,區、公社、街道辦事處均先後改稱革命委員會。1974年,重慶市江北區革命委員會駐華新村。1978年下半年起,各街道革命委員會恢復為街道辦事處。1981年1月,重慶市江北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1995年1月,原江北縣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鄉和南岸區郭家沱街道劃入江北區。1997年6月,重慶直轄後,隸屬重慶直轄市。[4]

行政區劃

江北區下轄9個街道辦事處、3個[5]

華新街街道江北城街道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寸灘街道觀音橋街道五里店街道郭家沱街道鐵山坪街道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

除五寶鎮外的9個街道與2個鎮均在兩江新區規劃範圍內,其中郭家沱街道、復盛鎮、魚嘴鎮屬於兩江新區直管區。[6]

交通

江北區交通發達,重慶寸灘港與重慶果園港(全國最大鐵公水聯運樞紐港)均位於江北區。

江北區內的軌道交通有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6號線9號線環線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友好城市

國家 城市 結好時間
 美國 北拉斯維加斯 2015年10月21日 (2015-10-21)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江北概况.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 [2018-07-05]. 
  2. 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江北区 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專欄. [2018-07-05]. 
  3. 3.0 3.1 3.2 3.3 3.4 3.5 3.6 自然地理.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 [2018-07-05]. [永久失效連結]
  4. 4.0 4.1 4.2 4.3 4.4 建置沿革.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 [2018-07-05]. [永久失效連結]
  5.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6. 《重慶兩江新區管理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2016年5月27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