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呼倫貝爾市 · ᠬᠥᠯᠦᠨ
ᠪᠦᠢᠷ
ᠬᠣᠲᠠ
地級市
呼倫貝爾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呼倫貝爾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國家 中國
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設立2001年10月10日
語源呼倫湖貝爾湖
政府駐地海拉爾區
下級行政區2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4個、3個自治旗
政府
 • 市委書記於立新蒙古族
 • 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繼榮
 • 市長高潤喜
 • 政協主席王曙光
面積
 • 地級市252,777 平方公里(97,598 平方英里)
 • 市區1,309 平方公里(505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區第1位(佔全內蒙古自治區21.89%)
最高海拔1,520 公尺(4,990 英尺)
人口(2015)
 • 地級市252.65萬人
 • 排名全區第5位(佔全內蒙古自治區10.06%)
 • 密度10人/平方公里(30人/平方英里)
 • 城鎮(2015)178.98萬人
語言
 • 母語方言漢語東北官話蒙古語巴爾虎方言、蒙古語、達斡爾語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21000
電話區號470
車輛號牌蒙E
氣候溫帶半濕潤氣候
年均溫-0.1 ℃
年降水367.3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150700
舊稱呼倫布雨爾
本地生產總值(2015)¥1,596.01億(全區第6位,佔全內蒙古自治區7.76%)
256.25億美元匯率
人均¥63,133(全區第7位
10,136美元(匯率)
HDI(2016)0.764  高 [1]
網站http://www.hlbe.gov.cn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內蒙古統計年鑑-2016》

呼倫貝爾市蒙古语ᠬᠥᠯᠦᠨ
ᠪᠦᠢᠷ
ᠬᠣᠲᠠ
鲍培转写Kölön buyir qota西里尔字母Хөлөнбуйр хо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原名呼倫貝爾盟,以境內呼倫湖貝爾湖得名;清朝時稱呼倫布雨爾首府海拉爾。市境南接興安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東鄰黑龍江省黑河市,北界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西與俄羅斯蒙古國相鄰。地處內蒙古高原東北部,大興安嶺縱貫市境,將市境分為三大部分,西部為呼倫貝爾草原,中部為大興安嶺林區,東部為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西緣額爾古納河為中俄界河,於市境北端與石勒喀河交匯後稱黑龍江,東緣嫩江為與黑龍江省的界河。全市總面積25.28萬平方公里,人口252.65萬,漢族人口佔82%,蒙古族人口佔9%。市政府駐海拉爾區。呼倫貝爾市曾經是名義上全世界陸地面積最大地級市行政單位[注 1],其面積大小與英國相當。這一紀錄被2018年新成立的地級市那曲市打破[2]

歷史

呼倫貝爾的歷史可追溯到二至三萬年前[3],自古即為游牧民族的牧場,境內大興安嶺為古代鮮卑族居住之地[4]。元朝時為齊王封地。

清朝時期為黑龍江將軍轄地。嶺西為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管轄索倫八旗、巴爾虎八旗、厄魯特旗、鄂倫春旗。嶺東為西布特哈總管公署管轄布西、巴彥等四旗。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設黑龍江省,為該省所轄之區。

中華民國初期,曾呼應外蒙古獨立運動,以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名義成立呼倫貝爾自治政府,民國九年(1920年)取銷自治並回黑龍江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侵佔中國東北地區,並在此成立「偽滿洲國」,屬興安總省

1945年-1949年,呼倫貝爾市屬興安省管轄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興安省,面積與呼倫貝爾盟相同。

1945年11月,在扎蘭屯成立興東地區行署。1946年3月27日,嶺東地區成立納文慕仁省政府,受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領導,原興東地區行署撤銷;5月26日,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撤銷,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與興安省政府,為此於6月7日納文慕仁省改為納文慕仁盟政府,受興安省政府領導。

嶺西地區的民族上層人士於1945年10月1日成立呼倫貝爾省自治政府,1946年3月改為呼倫貝爾臨時地方政府。後於1948年1月1日改為呼倫貝爾盟,加入內蒙古自治政府。1946年5月中旬,蘇軍撤退回國,東北民主聯軍以中東鐵路護路隊名義,進駐濱洲鐵路沿線扎蘭屯、博克圖、免渡河、牙克石、海拉爾、滿洲里,並成立「中共海拉爾、滿洲里臨時工作委員會」。1946年6月下旬,在海拉爾成立中共興安省委北分委。1946年10月,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正式批准呼倫貝爾地方自治,設立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

1949年4月,呼倫貝爾盟與納文慕仁盟合併,稱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簡稱呼納盟)。1950年1月,呼納盟政府改稱呼納盟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東部呼納、興安、哲里木等盟,保留昭烏達盟,合併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2月1日,內蒙古東部行政公署在烏蘭浩特市成立。1954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撤銷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將原興安盟與呼納盟合併,改為呼倫貝爾盟,盟人民政府設在海拉爾市,轄17個旗縣行政單位,即烏蘭浩特市海拉爾市滿洲里市新巴爾虎左翼旗新巴爾虎右翼旗(1959年改稱新巴爾虎右旗)、陳巴爾虎旗索倫旗額爾古納旗喜桂圖旗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旗阿榮旗布特哈旗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

1955年8月,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改稱呼倫貝爾盟人民委員會。1958年6月,呼倫貝爾盟人民委員會建制撤銷,改稱呼倫貝爾盟行政公署,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的派出機構,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人民委員會所行使的一級政權職能宣告結束。

1969年8月,呼倫貝爾盟大部分劃歸黑龍江省,剩餘小部分劃入吉林省管轄。1979年7月,呼倫貝爾盟改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80年7月,恢復興安盟建制,呼倫貝爾盟管轄區域恢復到1954年的狀況。

2001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原縣級海拉爾市改設海拉爾區

地理

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52,777平方公里,東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5]。呼倫貝爾市北與俄羅斯聯邦,西與蒙古國,南與興安盟,東與黑龍江省相鄰。大興安嶺橫穿中部,東部為東北平原、西部為內蒙古高原的延伸。境內主要有嫩江額爾古納河克魯倫河等河流和呼倫湖貝爾湖等湖泊。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0
(30.2)
4.3
(39.7)
16.2
(61.2)
29.4
(84.9)
33.7
(92.7)
38.8
(101.8)
39.5
(103.1)
36.9
(98.4)
33.2
(91.8)
26.2
(79.2)
12.2
(54.0)
2.4
(36.3)
39.5
(103.1)
平均高溫 °C(°F) −19.2
(−2.6)
−13.5
(7.7)
−3.4
(25.9)
9.5
(49.1)
18.4
(65.1)
24.4
(75.9)
26.1
(79.0)
24.3
(75.7)
17.6
(63.7)
8.0
(46.4)
−5.8
(21.6)
−16.2
(2.8)
5.8
(42.5)
日均氣溫 °C(°F) −24.8
(−12.6)
−20.3
(−4.5)
−9.9
(14.2)
3.0
(37.4)
11.6
(52.9)
18.0
(64.4)
20.4
(68.7)
18.3
(64.9)
10.8
(51.4)
1.2
(34.2)
−11.7
(10.9)
−21.4
(−6.5)
−0.4
(31.3)
平均低溫 °C(°F) −29.2
(−20.6)
−25.7
(−14.3)
−15.8
(3.6)
−3.0
(26.6)
4.4
(39.9)
11.4
(52.5)
14.9
(58.8)
12.8
(55.0)
5.0
(41.0)
−4.0
(24.8)
−16.3
(2.7)
−25.7
(−14.3)
−5.9
(21.3)
歷史最低溫 °C(°F) −42.9
(−45.2)
−42.3
(−44.1)
−32.5
(−26.5)
−21.6
(−6.9)
−8.4
(16.9)
0.1
(32.2)
5.3
(41.5)
2.5
(36.5)
−7.9
(17.8)
−20.5
(−4.9)
−38.0
(−36.4)
−40.1
(−40.2)
−42.9
(−45.2)
平均降水量 mm(吋) 4.6
(0.18)
3.6
(0.14)
6.0
(0.24)
13.9
(0.55)
22.7
(0.89)
55.1
(2.17)
94.0
(3.70)
88.0
(3.46)
33.6
(1.32)
16.7
(0.66)
6.4
(0.25)
7.4
(0.29)
352.0
(13.86)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7.6 5.9 5.6 5.9 7.0 12.9 14.5 12.4 9.5 6.2 7.1 9.6 104.2
平均相對濕度(%) 78 78 69 52 46 59 69 70 64 62 73 79 67
月均日照時數 167.0 195.6 244.1 246.2 298.0 285.9 279.8 268.7 218.6 210.1 165.3 139.4 2,718.7
可照百分比 63 69 67 60 63 59 58 60 58 63 60 55 61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6][7]

政治

現任領導

呼倫貝爾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呼倫貝爾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呼倫貝爾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呼倫貝爾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於立新[8] 李繼榮[9] 高潤喜[10] 王曙光[11]
民族 蒙古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山西省河曲縣 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 山東省煙臺市
出生日期 1965年11月(58歲) 1964年11月(59歲) 1971年7月(52歲) 1964年2月(60歲)
就任日期 2018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2月 2021年2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呼倫貝爾市現轄2個市轄區、4個、3個自治旗,代管5個縣級市

其中,滿洲里市為自治區准地級計劃單列市,代管扎賚諾爾區(原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礦區)。

此外,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有實際由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管轄的加格達奇區松嶺區兩個不列入國家行政區劃序列的「地轄區」。

呼倫貝爾市行政區劃
區劃代碼[12] 區劃名稱
蒙古文
漢語拼音
拉丁轉寫[13]
面積[注 2][14]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3][15]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6]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蘇木 其中:
民族蘇木
150700 呼倫貝爾市
ᠬᠥᠯᠥᠨ
ᠪᠤᠶᠢᠷ
ᠬᠣᠲᠠ
Hūlúnbèi'ěr Shì
Kölön buyir qota
252,777.38 2,242,875 海拉爾區 021000 36 68 19 13 19 1
150702 海拉爾區
ᠬᠠᠶᠢᠯᠠᠷ
ᠲᠣᠭᠣᠷᠢᠭ
Hǎilā'ěr Qū
Qayilar toγoriγ
1,308.78 365,012 正陽街道 021000 7 2
150703 扎賚諾爾區
ᠵᠠᠯᠠᠢᠨᠠᠭᠤᠷ
ᠲᠣᠭᠣᠷᠢᠭ
Zhāláinuò'ěr Qū
J̌alainaγur toγoriγ
312 84,424 第三街道 021400 5 1
150721 阿榮旗
ᠠᠷ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Āróng Qí
Arun qosiγu
11,073.31 257,815 那吉鎮 162700 8 4 4
150722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ᠮᠣᠷᠢᠨ
ᠳᠠᠪᠠᠭ᠎ᠠ
ᠳᠠᠭᠤᠷ
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 ᠦ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Mòlìdáwǎ Dáwò'ěrzú Zìzhìqí
Morin dabaγ-a
daγur ündüsüten-ü
öbertegen ǰasaqu qosiγu
10,356.13 228,822 尼爾基鎮 162800 11 4 2
150723 鄂倫春自治旗
ᠣᠷᠴᠣᠨ ᠤ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Èlúnchūn Zìzhìqí
Orčon-u öbertegen
ǰasaqu qosiγu
54,687.96[注 4] 174,023 阿里河鎮 165400 8 2
150724 鄂溫克族自治旗
ᠡᠸᠡᠩᠬᠢ
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 ᠦ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Èwēnkèzú Zìzhìqí
Evengki ündüsüten-ü
öbertegen ǰasaqu qosiγu
18,656.54 141,102 巴彥托海鎮 021100 4 1 1 5
150725 陳巴爾虎旗
ᠬᠠᠭᠤᠴᠢᠨ
ᠪᠠᠷᠭᠤ
ᠬᠣᠰᠢᠭᠤ
Chén Bā'ěrhǔ Qí
Qaγučin barγu qosiγu
17,457.63 50,556 巴彥庫仁鎮 021500 3 4 1
150726 新巴爾虎左旗
ᠰᠢᠨ᠎ᠡ
ᠪᠠᠷᠭᠤ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Xīn Bā'ěrhǔ Zuǒ Qí
Sin-e barγu ǰegün qosiγu
20,107.18 37,007 阿木古郎鎮 021200 2 5
150727 新巴爾虎右旗
ᠰᠢᠨ᠎ᠡ
ᠪᠠᠷᠭᠤ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Xīn Bā'ěrhǔ Yòu Qí
Sin-e barγu baraγun qosiγu
24,839.47 38,358 阿拉坦額莫勒鎮 021300 3 4
150781 滿洲里市
ᠮᠠᠨᠵᠤᠤᠷ
ᠬᠣᠲᠠ
Mǎnzhōulǐ Shì
Manǰuur qota
734.56[注 5] 150,508 東山街道 021400 5 1
150782 牙克石市
ᠶᠠᠭᠰᠢ
ᠬᠣᠲᠠ
Yákèshí Shì
Yaγsi qota
27,802.84 256,396 新工街道 022100 6 10
150783 扎蘭屯市
ᠵᠠᠯᠠᠨ
ᠠᠶᠢᠯ
ᠬᠣᠲᠠ
Zhālántún Shì
J̌alan ayil qota
16,784.63 318,933 興華街道 162600 7 8 4 3
150784 額爾古納市
ᠡᠷᠭᠦᠨ᠎ᠡ
ᠬᠣᠲᠠ
È'ěrgǔnà Shì
Ergün-e qota
28,958.01 68,482 拉布達林街道 022200 2 3 3 2 1
150785 根河市
ᠭᠡᠭᠡᠨ
ᠭᠣᠣᠯ
ᠬᠣᠲᠠ
Gēnhé Shì
Gegen γool qota
20,010.33 71,437 河西街道 022300 4 4 1 1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54.9278萬人[17],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187265人,減少6.84%。年平均增長率為-0.71%。其中,男性人口為1311382人,佔51.44%;女性人口為1237896人,佔48.56%。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94。0-14歲人口為312299人,佔12.25%;15-64歲人口為2030088人,佔79.63%;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6891人,佔8.12%。

民族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098400人,佔82.31%;蒙古族人口為230008人,佔9.0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220870人,佔8.66%。

從春秋戰國時期直至清朝初期,呼倫貝爾草原孕育了中國北方的諸多少數民族。東胡、匈奴、鮮卑、室韋、突厥、回紇、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曾在這裏繁衍生息、游牧、轉徙。

17世紀40年代和18世紀30年代,蒙古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遷入呼倫貝爾盟嶺東嶺西地區。這一地區開始有較穩定的定居民族。

全市有31個民族。這些民族是:漢、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滿、回、朝鮮、錫伯、壯、俄羅斯、苗、藏、土家、柯爾克孜、侗、赫哲、羌、彝、高山、維吾爾、黎、哈薩克、納西、白、瓦、瑤、畲、普米、布依、水族等。[18]

呼倫貝爾市民族構成(2010年11月)[19]
民族名稱 漢族 蒙古族 滿族 達斡爾族 回族 鄂溫克族 朝鮮族 俄羅斯族 鄂倫春族 錫伯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2098380 230007 80794 68974 29766 24897 6803 4354 3147 871 1259
佔總人口比例(%) 82.31 9.02 3.17 2.71 1.17 0.98 0.27 0.17 0.12 0.03 0.05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51.01 17.92 15.30 6.60 5.52 1.51 0.97 0.70 0.19 0.28

經濟

工業有畜產品加工、民族用品、煤炭,電力等。

呼倫貝爾的發展依託旅遊業,形成了高速的發展態勢,現已陸續在境內發現了大規模煤田和油田多處,為中國第二個大慶。並着重推出以草原、森林、民族風情為主要觀光內容的旅遊項目。

農業是該地區的又一主要依託,其中以馬鈴薯和春小麥的播種為主要糧食作物。形成各民族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

交通

鐵路

航空

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
  • 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 距離海拉爾市區僅三公里,為全國距離市區最近的民用機場。
  • 呼倫貝爾滿洲里西郊機場
  • 呼倫貝爾扎蘭屯機場
  • 加格達奇嘎仙機場(屬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
  • 民用通勤通用機場3座:根河機場、莫旗尼爾基通用機場、新巴爾虎右旗寶格德機場。

公路

國道
省道

文物古蹟

名勝與旅遊

遊覽地有陳巴爾虎草原旅遊區,額爾古納西山濕地,室韋俄羅斯民族鄉,白樺林,中俄邊境遊,鄂溫克草原旅遊區,大興安嶺森林區,滿洲里國門,扎蘭屯秀水山莊,扎蘭屯柴河天池景區,扎蘭屯泓森漂流度假村,海拉爾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重大事故

1981年10月20日,由加格達奇站開往三棵樹站的274次列車運行到訥爾克氣站朝陽村站(兩站均在鄂倫春自治旗)間,由於罪犯實施爆炸,造成旅客3人死亡,65人燒傷,客車大破1輛,中斷行車2小時50分。[20]

名人

註釋

  1. 海南省三沙市面積遠遠大於呼倫貝爾市,甚至也大於其上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然而三沙市市境絕大部份為海域,陸地僅佔13平方公里。
  2.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3.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4. 包含加格達奇區松嶺區所轄面積18,169平方公里。
  5. 含扎賚諾爾區。

參考文獻

  1. 楊永恆等 (編).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譯出版社. : 206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2. 那曲地区撤地设市. [2018-04-26]. 
  3. 呼倫貝爾日報. 呼伦贝尔最早的猎人 ——扎赉诺尔人. 正北方網. 2019. 
  4. Tang, P. S. H. Russian and Soviet policy in Manchuria and Outer Mongolia 1911-1931. 杜倫大學. : P81. 
  5. 呼伦贝尔概况/自然地理. 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 [2015-04-23]. 
  6.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7.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8. 于立新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17-07-31]. 
  9. 李继荣当选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高润喜当选市长. 中國經濟網. [2021-03-01]. 
  10. 高润喜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2-22]. 
  11. 王曙光当选呼伦贝尔市政协主席 娜日斯当选副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1-03-0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3]. 
  13. 《蒙汉字典》.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1999年. 
  14.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 [2018-12-09]. 
  15.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7. 呼倫貝爾市統計局. 《呼伦贝尔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8. 呼伦贝尔人口民族. [2018-11-16]. 
  19.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11月. ISBN 978-7-5037-6541-4. 
  20. 历年铁路事故回顾. 騰訊評論. 2011-07-24 [2020-05-09]. 原刊於中國新聞網.(原文將「訥爾克氣」誤植為鄂爾格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