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2015年開始實施的高等教育政策[1],目標是在21世紀中葉建成高等教育強國[2]。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佈了高校建設名單,共有42所一流大學、140所高校的465個一流學科入選[3][4]。2022年2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由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新增7所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行列,「雙一流」高校數量共計147所[5]

背景

199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相繼實施「211工程」和「985工程」,部分高校與專業學科取得重大發展,高校的實力增加。但是這兩項工程存在入選高校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複交叉、高校資源不均等問題[6],有改變計劃、加強資源整合的需要[7]

從2007年—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每年都會在工作要點中提及「985工程」和「211工程」,其中2013年首次談到了「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重點學科」,自2014年起的工作要點中都談到了「雙一流」建設,而自2015年起的工作要點中已不見「985工程」和「211工程」[8][9][10][11]

歷史

2015年8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12]

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自2016年起針對大學以及學科建設明確提出了「雙一流」的任務要求,分三個階段制定了時間表,其中將「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的最終目標節點定於21世紀中葉[1]

2016年2月4日,教育部印發《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要求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制訂「雙一流」實施辦法[13]

2016年6月3日,《教育部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國家語委關於宣佈失效一批規範性文件的通知》發出,決定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文件清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辦函〔2016〕12號)的要求,宣佈失效一批規範性文件[14],其中包括《關於繼續實施「985工程」建設項目的意見》、《關於補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設規劃的通知》、《關於實施「重點特色學科項目」的意見》、《關於繼續實施「優秀學科創新平台」建設的意見》等。前兩份文件是985工程、211工程建設的主要依據;後兩份文件被視作非211工程院校獲得重點扶持的紅頭文件[15]

2016年6月29日,針對宣佈部分「985工程」與「211工程」文件失效,教育部表示,將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作出新部署,985工程、211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還有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等,這些重點特色建設項目都將納入「雙一流」。目前教育部等部門正研究制定實施辦法和配套政策,於2016年內啟動「雙一流」建設[7][15][16]

第一輪建設

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提出每五年一個建設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同時該《辦法》還提出設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17]

2017年3月1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陳寶生表示,「雙一流」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其定性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標準是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機融合,「雙一流」建設不是「985工程」、「211工程」的翻版、升級版、山寨版;部屬高校和地方高校在「雙一流」遴選範圍中是平等的,分為「大學」和「學科」兩類進行遴選,通過「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產生,高校和學科通過競爭,經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評選形成初步名單,由政府根據服務於國家戰略來比選確定,確定後的名單不像「985工程」、「211工程」那樣是終身制的,而是有周期性的動態篩選[18]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的名單。[19]

第二輪建設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在官網發佈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逐步淡化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身份色彩」,將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統稱為「雙一流」建設高校[20]

2022年2月14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由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經國務院批准,「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更新公佈[5]。根據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新增7所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行列,「雙一流」高校數量共有147所,另外其中15所高校的16個雙一流學科被警示或撤銷[21]

內容

目標

根據《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將分三步走:

  1. 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
  2. 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
  3. 21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1]

特色

2016年6月,教育部官員表示,「雙一流」建設的評審標準、資金分佈將更注重學科建設,而不是像「985工程」、「211工程」那樣向確定的高校撥款,在遴選上加入滾動淘汰機制,「雙一流」建設方案將給之前未入選「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機會,而且以前入選「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也不一定會被列入「雙一流」建設[22]。但在最終名單中,原985工程高校均進入了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原211工程高校均至少有一個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名單

第一輪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其中A類36所,B類6所。[23]

 名稱   所在地   所屬部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按學校代碼排序)
北京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清華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市 工業和信息化部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市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市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南開大學 天津市 教育部
天津大學 天津市 教育部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省 教育部
吉林大學 吉林省 教育部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省 工業和信息化部
復旦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同濟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南京大學 江蘇省 教育部
東南大學 江蘇省 教育部
浙江大學 浙江省 教育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省 中國科學院
廈門大學 福建省 教育部
山東大學 山東省 教育部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省 教育部
武漢大學 湖北省 教育部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省 教育部
中南大學 湖南省 教育部
中山大學 廣東省 教育部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省 教育部
四川大學 四川省 教育部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省 教育部
重慶大學 重慶市 教育部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省 教育部
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省 工業和信息化部
蘭州大學 甘肅省 教育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湖南省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按學校代碼排序)
東北大學 遼寧省 教育部
鄭州大學 河南省 河南省
湖南大學 湖南省 教育部
雲南大學 雲南省 雲南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 教育部
新疆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名稱   所在地   所屬部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按學校代碼排序)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市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首都師範大學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外交學院 北京市 外交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市 公安部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市 國家體育總局
中央音樂學院 北京市 教育部
中國音樂學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市 教育部
中央戲劇學院 北京市 教育部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市 天津市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市 天津市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市 天津市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市 教育部
河北工業大學 天津市 河北省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省 山西省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遼寧大學 遼寧省 遼寧省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省 交通運輸部
延邊大學 吉林省 吉林省
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省 教育部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省 工業和信息化部
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
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省 教育部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東華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市 教育部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大學 上海市 上海市
蘇州大學 江蘇省 江蘇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省 工業和信息化部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省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省北京市 教育部
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省 江蘇省
河海大學 江蘇省 教育部
江南大學 江蘇省 教育部
南京林業大學 江蘇省 江蘇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江蘇省 江蘇省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省 教育部
南京中醫藥大學 江蘇省 江蘇省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 教育部
南京師範大學 江蘇省 江蘇省
中國美術學院 浙江省 浙江省
安徽大學 安徽省 安徽省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省 教育部
福州大學 福建省 福建省
南昌大學 江西省 江西省
河南大學 河南省 河南省
中國地質大學 湖北省北京市 教育部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省 教育部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省 教育部
華中師範大學 湖北省 教育部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省 教育部
湖南師範大學 湖南省 湖南省
暨南大學 廣東省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省 廣東省
華南師範大學 廣東省 廣東省
海南大學 海南省 海南省
廣西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省 教育部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省 四川省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省 四川省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省 四川省
西南大學 重慶市 教育部
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省 教育部
貴州大學 貴州省 貴州省
西藏大學 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西北大學 陝西省 陝西省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省 教育部
長安大學 陝西省 教育部
陝西師範大學 陝西省 教育部
青海大學 青海省 青海省
寧夏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石河子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省北京市 教育部
寧波大學 浙江省 浙江省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市 中國科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上海市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陝西省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137所學校、465個學科)

共有137所學校、465個學科入選,其中自定學科44個,全部學科分佈在108個學科領域[24]

「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按學校代碼排序)
學校 學科數 學科名稱[a][b][c]
北京大學 41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 14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清華大學 34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
北京交通大學 1 系統科學
北京工業大學 1 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7 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學 3 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 4 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北京化工大學 1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北京郵電大學 2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 9 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北京林業大學 2 風景園林學、林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 4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3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北京師範大學 11 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影視學、語言學
首都師範大學 1 數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1 外國語言文學
中國傳媒大學 2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財經大學 1 應用經濟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 應用經濟學(自定)
外交學院 1 政治學(自定)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1 公安學(自定)
北京體育大學 1 體育學
中央音樂學院 1 音樂舞蹈學
中國音樂學院 1 音樂與舞蹈學(自定)
中央美術學院 2 美術學、設計學
中央戲劇學院 1 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民族大學 1 民族學
中國政法大學 1 法學
南開大學 5 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天津大學 4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天津工業大學 1 紡織科學與工程
天津醫科大學 1 臨床醫學(自定)
天津中醫藥大學 1 中藥學
華北電力大學 1 電氣工程(自定)
河北工業大學 1 電氣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學 1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內蒙古大學 1 生物學(自定)
遼寧大學 1 應用經濟學(自定)
大連理工大學 2 化學、工程
東北大學 1 控制科學與工程
大連海事大學 1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吉林大學 5 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延邊大學 1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東北師範大學 6 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 7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 1 船舶與海洋工程
東北農業大學 1 畜牧學(自定)
東北林業大學 2 林業工程、林學
復旦大學 17 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同濟大學 7 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上海交通大學 17 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華東理工大學 3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東華大學 1 紡織科學與工程
上海海洋大學 1 水產
上海中醫藥大學 2 中醫學、中藥學
華東師範大學 3 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1 外國語言文學
上海財經大學 1 統計學
上海體育學院 1 體育學
上海音樂學院 1 音樂與舞蹈學
上海大學 1 機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學 15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蘇州大學 1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東南大學 11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 力學
南京理工大學 1 兵器科學與技術
中國礦業大學 2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南京郵電大學 1 電子科學與技術
河海大學 2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江南大學 2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南京林業大學 1 林業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1 大氣科學
南京農業大學 2 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南京中醫藥大學 1 中藥學
中國藥科大學 1 中藥學
南京師範大學 1 地理學
浙江大學 18 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中國美術學院 1 美術學
安徽大學 1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合肥工業大學 1 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定)
廈門大學 5 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福州大學 1 化學(自定)
南昌大學 1 材料科學與工程
山東大學 2 數學、化學
中國海洋大學 2 海洋科學、水產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鄭州大學 3 臨床醫學(自定)、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化學(自定)
河南大學 1 生物學
武漢大學 10 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華中科技大學 8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 1 材料科學與工程
華中農業大學 5 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華中師範大學 2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 法學(自定)
湖南大學 2 化學、機械工程
中南大學 4 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湖南師範大學 1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中山大學 11 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暨南大學 1 藥學(自定)
華南理工大學 4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1 中醫學
華南師範大學 1 物理學
海南大學 1 作物學(自定)
廣西大學 1 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學 6 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重慶大學 3 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大學 1 生物學
西南交通大學 1 交通運輸工程
電子科技大學 2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學 1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成都理工大學 1 地質學
四川農業大學 1 作物學(自定)
成都中醫藥大學 1 中藥學
西南財經大學 1 應用經濟學(自定)
貴州大學 1 植物保護(自定)
雲南大學 2 民族學、生態學
西藏大學 1 生態學(自定)
西北大學 1 地質學
西安交通大學 8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業大學 2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長安大學 1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1 農學
陝西師範大學 1 中國語言文學(自定)
蘭州大學 4 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青海大學 1 生態學(自定)
寧夏大學 1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新疆大學 3 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定)、化學(自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定)
石河子大學 1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寧波大學 1 力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2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5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1 基礎醫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1 臨床醫學(自定)

第二輪

共有147所學校入選,其中新增了山西大學湘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廣州醫科大學上海科技大學7所高校,沒有高校退出,但有15所高校的共16個學科被警示或撤銷。

與上一輪相比,第二輪建設名單最大的區別是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亦不再有「A類B類」的區分[25]

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按院校代號排序)
學校 學科數 學科名稱
北京大學 (自主確定建設學科並自行公佈)
中國人民大學 14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清華大學 (自主確定建設學科並自行公佈)
北京交通大學 1 系統科學
北京工業大學 土木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8 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學 4 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 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北京化工大學 1 化學工程與技術
北京郵電大學 2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 9 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北京林業大學 2 風景園林學林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 5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3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北京師範大學 12 哲學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
首都師範大學 1 數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
中國傳媒大學 2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財經大學 1 應用經濟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外交學院 政治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學
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學
中央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
中國音樂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2 美術學設計學
中央戲劇學院 1 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民族大學 民族學
中國政法大學 法學
南開大學 6 應用經濟學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天津大學 5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天津工業大學 1 紡織科學與工程
天津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
華北電力大學 電氣工程
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大學 2 哲學物理學
太原理工大學 1 化學工程與技術
內蒙古大學 生物學
遼寧大學 應用經濟學
大連理工大學 3 力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東北大學 2 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大連海事大學 1 交通運輸工程
吉林大學 6 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延邊大學 1 外國語言文學
東北師範大學 6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世界史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 8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 1 船舶與海洋工程
東北農業大學 畜牧
東北林業大學 2 林業工程林學
復旦大學 20 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同濟大學 8 生物學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設計學
上海交通大學 18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華東理工大學 3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東華大學 2 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
上海海洋大學 1 水產
上海中醫藥大學 2 中醫學中藥學
華東師範大學 3 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1 外國語言文學
上海財經大學 應用經濟學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學
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
上海大學 機械工程
南京大學 16 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蘇州大學 1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東南大學 12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 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南京理工大學 1 兵器科學與技術
中國礦業大學 2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南京郵電大學 1 電子科學與技術
河海大學 2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江南大學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南京林業大學 1 林業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大氣科學
南京農業大學 2 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南京醫科大學 1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地理學
浙江大學 21 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中國美術學院 1 美術學
安徽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合肥工業大學 1 管理科學與工程
廈門大學 6 教育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福州大學 1 化學
南昌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山東大學 4 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臨床醫學
中國海洋大學 2 海洋科學水產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鄭州大學 3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
河南大學 1 生物學
武漢大學 11 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華中科技大學 9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 1 材料科學與工程
華中農業大學 5 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華中師範大學 3 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 法學
湘潭大學 數學
湖南大學 3 化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
中南大學 5 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湖南師範大學 1 外國語言文學
中山大學 11 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暨南大學 1 藥學
華南理工大學 4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華南農業大學 1 作物學
廣州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
華南師範大學 物理學
海南大學 作物學
廣西大學 土木工程
四川大學 6 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重慶大學 3 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學 1 交通運輸工程
電子科技大學 2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學 1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四川農業大學 作物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
西南大學 2 教育學生物學
西南財經大學 1 應用經濟學
貴州大學 植物保護
雲南大學 2 民族學生態學
西藏大學 1 生態學
西北大學 2 考古學地質學
西安交通大學 8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業大學 3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長安大學 1 交通運輸工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 植物保護畜牧學
陝西師範大學 1 中國語言文學
蘭州大學 4 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青海大學 1 生態學
寧夏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新疆大學 3 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石河子大學 1 化學工程與技術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寧波大學 1 力學
南方科技大學 數學
上海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中國科學院大學 2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防科技大學 5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海軍軍醫大學 1 基礎醫學
空軍軍醫大學 臨床醫學

警示(含撤銷)

公開警示(含撤銷)的建設學科[26]
學校 學科數 學科名稱
北京中醫藥大學 1 中藥學
內蒙古大學 生物學
遼寧大學 應用經濟學
東北師範大學 數學(予以撤銷,調整為教育學
延邊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
上海財經大學 統計學(予以撤銷,調整為應用經濟學
寧波大學 力學
安徽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華中師範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法學
廣西大學 土木工程
西藏大學 生態學
寧夏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新疆大學 2 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海軍軍醫大學 1 基礎醫學

註釋

  1. 不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確定的標準而認定的學科。
  2. 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議由高校自主確定的學科。
  3. 高校建設方案中的自主建設學科按照專家委員會的諮詢建議修改後由高校自行公佈。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15-11-05 [2016-06-29] (簡體中文). 
  2. 中国启动大学“双一流”建设: 本世纪中叶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東方早報(上海). 2015-11-06 [2016-06-29] (簡體中文). 
  3.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7-09-21 [2017-09-21] (簡體中文). 
  4. 双一流42所高校如何选出?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中國新聞網. 2017-09-21 [2017-09-30] (中文). 
  5. 5.0 5.1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2-02-14]. 
  6. 985、211时代或终结 高校发展如何破除身份壁垒?. 中國新聞網. 2016-06-30 (簡體中文). 
  7. 7.0 7.1 韓雪楓. 985、211不再继续?教育部回应:年内启动双一流. 新京報. 2016-06-29 [2017-09-30] (簡體中文). 
  8. 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3-01-23 [2017-09-30]. 
  9.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4-01-22. 
  10.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5-02. 
  11.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6-02-05. 
  1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2015-08-18 [2016-06-29] (簡體中文). 
  13.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6-02-04 [2016-06-29] (簡體中文). 
  14. 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6-06-03. 
  15. 15.0 15.1 985、211院校提法将成历史 教育部启动“双一流”建设调整经费投向. 新浪. 2016-06-30. 
  16. 劉詩蕾. 教育部回应985、211废除传闻:拟年内启动“双一流”建设. 界面新聞. 2016-06-29 [2016-06-29] (簡體中文). 
  17. 申寧. “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出台 五年一个建设周期. 人民網. 2017-01-26. 
  18. 陈宝生:"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升级版山寨版. 新華網. 2017-03-12. 
  19. 百年英才小編.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新鲜出炉,这才是最权威的!. 狐號. 2017-09-21 [2017-09-21]. 
  20. 教育部:逐步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 news.cyol.com. [2022-02-08]. 
  21. 15所高校的16个“双一流”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 [2022-02-14]. 
  22. 韓雪楓、沙璐. 教育部回应“985”“211”废除传闻_头版_新京报电子报. 第A01:頭版. 新京報. 2016-06-29 [2019-07-28]. 
  23.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7-12-06 [2018-10-11] (中文). 
  24. 青塔網. 双一流入选名单解读:那些省份入选多,哪些大学最受伤?. 搜狐網. 2017-09-22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5. 馮琪. 教育部:双一流高校不再区分A类B类,避免划分“三六九等”. 新京報. 2022-02-14 [2022-03-10]. 
  26. 新一轮“双一流”名单公布!这些学校上榜. [2022-02-20].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