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5自行火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2S5“风信子”自行火炮
2С5 Гиацинт
152-mm self-propelled howitzer 2S5 «Giatsint-S» in Saint-Petersburg Artillery museum
保存于圣彼得堡火炮博物馆中的2S5自行火炮
类型自行火炮
原产地 苏联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8年至今
使用方 苏联
 俄罗斯
 白俄罗斯
 芬兰
 乌克兰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67年~1974年
生产日期1976年~1991年
基本规格
重量28.2吨
长度8.33米
宽度3.25米
高度2.76米
操作人数5人

装甲15毫米
主武器1×2A36 152毫米火炮
副武器1×7.26毫米机枪
发动机柴油引擎
520匹马力
功率/重量26匹马力/吨
悬挂扭力杆
作战范围500公里
速度道路:70公里/小时
越野:25公里/小时
2S5 152毫米自行火炮

2S5风信子(俄语:2С5 «Гиацинт-С»俄语罗马化Giatsint;英语:hyacinth)是苏联陆军一款152毫米自行火炮,是2A36 152毫米拖曳式榴弹炮的车载衍生版本。两者在1970年代中期开始量产和服役,但2S5自行火炮在当时从未公开展出,而2A36则在1976年公开展出,故北约给予M-1976代号,并在1985年红场阅兵中受校。

设计

2S5如同2S4自走迫击炮,采用GMZ装甲布雷车作为底盘,车体由钢板焊接而成,装甲最厚处为15毫米,防护能力不佳。车头下方装有一具推土铲,使车辆能在无工程装备的支援下,自行排除障碍物或构筑工事。

但与2S4自走迫击炮不同的是,动力系统改采一具四缸涡轮增压引擎,可使用多种燃料,最大输出520匹马力,可提供19马力/吨的推重比,路面极速为63公里/时。扭力杆承载系统虽与2S4自走迫击炮相同,但路轮间距依重量分配做过调整,并在前、后各两对路轮内侧加装吸震器。

2S5的构形设计与美国M107M110相似,故缺点也相同,例如:战斗室缺乏装甲防护,炮班在操炮时容易遭敌方火力杀伤;非密闭式车体,缺乏核生化防护能力;方向射界(仅左右各15度)狭窄,战术运用极为不利。

而人员编制部分,每辆炮车配备5名乘员,尚有空间可额外配置2名弹药装填手。驾驶座位于车体左前方,后方为车长位置,装有一挺可遥控的7.62毫米机枪与一具探照灯,其他乘员位于车体后段的乘员/战斗舱内。

武装

主炮选用2A36 152毫米拖曳式榴弹炮的车载衍生版本,炮口装有五叶式制退器,可作为辨认的特征。该炮炮管为53.8倍径,无炮身抽气装置,装填弹药时可使用半自动装填系统,以节省人员的体力消耗。最高射速为5至6发/分,战斗室内装有30枚待射炮弹。接获射击任务、进入待射位置后,会将车尾的大型驻锄插入地面,以提供射击时的稳定性,待命备射约需1分钟,撤收约需2分钟。[1]

弹药采用弹头与装药分离的分离式弹药设计。使用的弹药种类,除46公斤重的高爆破片炮弹(最大射程为28.4公里),另有火箭助推式炮弹(最大射程40公里),其他还可使用化学炮弹、特殊用途炮弹和战术核子炮弹等,亦可发射激光导引炮弹以精确攻击点目标。[2]

运用

在编制方面,每个炮连拥有6至8门,每个炮营拥有3个连。每个炮兵团下属三个营。

使用国家

2S5主要部署于苏联陆军华沙公约组织国家的陆军,并少量出售给芬兰陆军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2S5 Giatsint-S 152-mm Self-Propelled Gun. [2007-11-28]. 
  2. 2S5 152-mm GIATSINT SELF-PROPELLED GUN. [2007-11-28]. 
  3. 存档副本. [2007-11-28]. 
  4. 存档副本. [2007-11-28]. 

参考文献

  • David R. Markov。Soviet/Russian Armor and Artillery Design Practices: 1945 to Present。ISBN 978-1-892848-01-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