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黄精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 天门冬目 Asparagales
科: 天门冬科 Asparagaceae
属: 黄精属 Polygonatum
种: 黄精 P. sibiricum
学名二名法
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é

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Siberia landpick、Siberian solomonseal rhizome)是百合科黄精属的植物。葛洪抱朴子》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

形态

落叶灌木。小枝方形,密被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对生,具长柄,通常有小叶5枚,有时3出;卵状披针形小叶片,背面被白色绒毛。夏季开淡紫色两唇形花,圆锥花序,密被柔毛。

分布

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以及中国山西河北安徽黑龙江河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东浙江吉林甘肃宁夏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2,8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灌丛、林下和山坡阴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听说云南有人工栽培,称为"滇黄精"。[来源请求]

药用

自古黄精就被视为防老抗衰、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杜甫有诗云:“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日华诸家本草》曰:“黄精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本草纲目》曰:“补诸虚,止寒热,塡精髓。”《青阳县志》记载,唐开元年间,新罗王子金乔觉平日以野生黄精为食,高寿110岁。黄精味甘而能“作食充饥”,又被称之为“救穷草”。

黄精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润肺滋肾,补益脾气之功,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痰少,胸中隐痛,肾阴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乏力,脾胃亏虚所致的纳差食少等。

本草便读》言“黄精,为滋腻之品,久服令人不饥…。此药味甘如饴,性质平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

《本草纲目》言其“补诸虚…填精髓,下三尸虫”。

本经》言其“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

日华子本草》言其“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

名医别录》言其“补中益气,安五脏”。《滇南本草》言其“补虚填精”。

四川中药志》言其“补肾润肺,益气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药理研究表明,黄精水煎液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肝脏脂肪浸润,对实验性结核病的豚鼠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且能改善健康状况,其疗效与异烟肼接近。临床观察发现,单用黄精治疗浸润性肺结核病人,可促进结核病灶吸收,因此,肺结核病人在常规化疗的同时,服用一些黄精粥,有助于疾病向愈。老年人常食黄精粥,不仅可延缓衰老,还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品质润多液,性较滋腻,易助湿邪,故咳嗽多痰者不宜选用。

《本草便读》言“脾虚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

别名

黄精样子很像鸡头,又称鸡头黄精(中药志),黄鸡菜(东北),笔管菜(辽宁),爪子参(陕西),老虎姜(宁夏),鸡爪参(甘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黄精炮制方法 HuangjingPaoZhiFangFa 中药材资料数据库 (淘草网) (中文)}
  • 黄精 Huangjing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黄精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黄精 Huang Jing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