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高福
George Fu Gao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任期
2017年8月1日-2022年7月26日
前任王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
就任日期
2018年3月
张希谢心澄侯增谦高瑞平王承文陆建华同时在任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现任
就任日期
2008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任期
2004年-2008年
前任方荣祥
继任黄力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61-11-15) 1961年11月15日62岁)
 中国山西省应县
国籍 中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
母校山西农业大学(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硕士)
英国牛津大学(博士)
知名于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等传染性病原的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领域病原微生物免疫学
头衔

高福(1961年11月15日),男,山西应县人,中国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医学学部院士。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生平

高福1961年出生于山西省应县。高福少时家境贫困,他的父母有六个孩子,他是家中长子。1979年高考,高福报考了太原理工大学。尽管成绩超过录取线,但校方以近视眼为由拒绝录取[注 1]。高福随后被调剂到山西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2][3]高福1983年获山西农业大学兽医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与动物传染病学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91年赴英国留学,1994年获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分子病毒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卡尔加里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跟随约翰·贝尔安德鲁·麦克迈克尔唐·怀利史蒂芬·哈里森等人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起在牛津大学任教,担任博士生导师。[4][5][6]

2004年入选“百人计划”,由中国科学院直接从国外公开招聘为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04-2008年)。[7]之后在中科院先后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8年至今)、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8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2015年至今)。[5]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8]此外还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9]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0]

除基础科学研究外,高福的关注领域还扩展至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卫生策略。[11]2011年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5],2017年8月任主任[12]。2022年7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高福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党委常委[13]。2022年11月,国务院免去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职务[14]

此外,高福还担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常委[15],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6]

研究

高福在病毒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量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顶级学术期刊上。[11]其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新发/再发病原体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免疫学,主要领域包括:新发病毒的起源与进化;囊膜病毒的受体识别与跨物种传播机制;中和抗体的筛选及病毒和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新型抗病毒药物的设计;T细胞免疫和分子识别。[17]

其代表性知名贡献有[18][19]

家庭

高福的父亲名叫高存喜,约出生于1934年至1935年[注 2],是一个遗腹子[2],仅读过四年小学[3]。母亲杨桂莲1942年生于山西省应县杏寨乡辛坊村的一户农家,幼年丧父,她的母亲后来染上重病,杨桂莲早早辍学,在家中照顾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2]有报道称,杨桂莲不认识自己的名字。[3]1957年,高存喜同杨桂莲结婚。高存喜从事木匠工作,杨桂莲务农。[2]杨桂莲在2018年4月病逝。[2]

高存喜同杨桂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高福是家中长子。次子名叫高禄。三子高山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苏州大学任教。四子高峰也有博士学位,为四川大学副教授。高存喜夫妇的大女儿名叫高平。[2]

高福的儿子高宁达在26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高宁达与三叔高山合译的《肿瘤:进化之光》(英文书名为Evolution by Tumor Neofunctionalization,原作者为安德烈·彼得洛维奇·科兹洛夫)于201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32]

注释

  1. 高福的姐姐高平接受采访时称,录取结果公布后高福还特地前往省会太原市询问原因,招生官员给出的理由是近视眼。高平说,那时高福并不近视。[2]
  2. 2018年《朔州日报》的报道提及了杨桂莲的生年,未提及高存喜的出生年份,不过报道称当时高存喜84岁。[2]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 高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20-02-08].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出了1位院士、9位博士、2位硕士,这个学霸家庭有多牛?. 朔州日报. 2018-06-15 [2020-02-20] –通过文汇. 
  3. 3.0 3.1 3.2 【先进人物篇】高福: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成功融合. 朔州市新闻中心 (朔州新闻网). 2019-08-19 [2020-02-20]. 
  4. Gao's CV (Education).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2020-02-06] (英语). 
  5. 5.0 5.1 5.2 Gao's CV (Career).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2020-02-06] (英语). 
  6. 高福.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01-29]. 
  7. 高扬, 高福:中科院给我更广阔的“舞台”, 国际人才交流, 2006, (03): 13-14 
  8.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学部. 2013-12-19. 
  9.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2020-02-06]. 
  10. 关于学会. 中华医学会. [2020-02-06]. 
  11. 11.0 11.1 Enveloped Viruses and Structural Immunology.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2020-02-06] (英语). 
  12. 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任命高福同志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8-04 [2020-02-15]. 
  13. 沈洪兵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不再担任--组织人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 [2022-07-28]. 
  14.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2年11月30日). 中国政府网. 2022-11-30 [2022-11-30] (中文). 
  1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20-02-06]. 
  1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2019-03-02 [2020-02-07]. 
  17. Gao's CV (Research Interests).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2020-02-06] (英语). 
  18. 国科大医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 2019-03-23 [2020-02-07]. 
  19. 高福团队获得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知识分子. 2019-09-26. 
  20. J. Liu, H. Xiao, F. Lei; et al.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Migratory Birds (PDF). Science. 2005, 309 (5738): 1206. doi:10.1126/science.1115273 (英语). [永久失效链接]
  21. W. Zhang, Y. Shi; et al. An Airborne Transmissible Avian Influenza H5 Hemagglutinin Seen at the Atomic Level (PDF). Science. 2013, 340 (6139): 1463-1467 [2020-02-07]. doi:10.1126/science.1236787 (英语). 
  22. 22.0 22.1 2013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硅谷. 2014, 147 (03): 20-21. 
  23. D. Liu, W. Shi; et al. Origin and diversity of novel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es causing human infection: phylogenetic, structural, and coalescent analyses (PDF). The Lancet. 2013, 381 (9881): 1926-1932 [2020-02-07]. doi:10.1016/S0140-6736(13)60938-1 (英语). 
  24. 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简介. 中国基础科学. 2014, 97 (01): 3-12. 
  25.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2018-01-08 [2020-02-07]. 
  26. Y. Tong, W. Shi, D. Liu, J. Qian, L. Liang, X.-C. Bo, J. Liu, H.-G. Ren, H. Fan, M. Ni, Y. Sun;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bola virus in Sierra Leone (PDF). Nature. 2015, 524 (7563): 93–96. doi:10.1038/nature14490 (英语). [永久失效链接]
  27. 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简介. 中国基础科学. 2016, 109 (01): 1-6. 
  28. George F. Gao; Yong Feng. On the ground in Sierra Leone. Science. 2014, 346 (6209): 666 [2020-02-07]. doi:10.1126/science.346.6209.666 (英语). 
  29. H. Wang, Y. Shi, J. Song, J. Qi; et al. Ebola Viral Glycoprotein Bound to Its Endosomal Receptor Niemann-Pick C1 (PDF). Cell. 2016, 164 (1-2): 258-268 [2020-02-07]. doi:10.1016/j.cell.2015.12.044 (英语). 
  30. 吴卫红,郑颖璠,谭嘉,王潇雨. 2016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健康报 (北京). 2017-01-16. 
  31. 王寒,宋健,施一,高福. 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16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133-150. ISBN 978-7-5046-7892-8. 
  32. 苏州医工所高山研究员和剑桥大学高宁达博士联合主译的“肿瘤:进化之光”正式出版.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2019-04-30 [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