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殷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高殷
济南王
统治559年12月4日—560年9月8日
出生545年
逝世561年(15-16岁)
配偶李难胜郑氏
全名
高殷
年号
乾明:560年正月-八月
谥号
愍悼王
政权北齐

高殷(545年—561年;在位559年—560年),字正道,北齐第二代皇帝齐文宣帝嫡长子,母亲是昭信皇后李祖娥[1]

生平

天保元年(550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但偏于柔懦,高洋对此不满,曾打算立次子太原王高绍德[2]

天保十年(559年),高殷即位,时年十五岁[3]。即位后,以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叔父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演为太傅,叔父司徒、长广王高湛为太尉,司空段韶为司徒,平阳王高淹为司空,高阳王高湜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高孝琬为司州牧,侍中燕子献为右仆射共同执政[4],励精图治,对民生极为关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5];整顿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军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壮,军力大增;下诏减徭役,使由天保朝国势的危急有纾缓[6]。然高演在位高权重兢兢业业之余也开始觊觎皇位,且引起了朝中反对派的不满。终于560年,太后李祖娥等人与高演等人的矛盾白热化[7],其六叔高演发动政变[8][9],高殷被废为济南王[10]

高殷被废的时候,其祖母娄昭君高演发誓决不伤害高殷性命,但最终高演还是虑有后患,于次年将高殷秘密杀害。高殷死时十七岁,谥号“愍悼”,没有关于子女的记载[11]

妻妾

参考资料

  •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高殷
  • 北史》 卷七 齐本纪中第七

注释

  1.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废帝殷字正道,小名道人,文宣帝之长子也。母曰李皇后。
  2.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曰:“迹字足傍亦为迹,岂非自反邪。”尝宴北宫,独令河间王勿入,左右问其故,太子曰:“世宗遇贼处,河间王复何宜在此。”文宣每言“太子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欲废之,立太原王。
  3.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十年十月,文宣崩。癸卯,太子即帝位于晋阳宣德殿,
  4.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十一月乙卯,以右丞相、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以录尚书事、常山王演为太傅,以司徒、长广王湛为太尉,以司空段韶为司徒,以平阳王淹为司空,高阳王湜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孝琬为司州牧,侍中燕子献为右仆射。
  5.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
  6.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诏九州军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职,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驱使者,并皆放免。土木营造金铜铁诸杂作工,一切停罢。
  7. 北史 卷七 齐本纪中第七 孝昭帝 高演》:乾明元年,从废帝赴邺,居于领军府。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以帝威望既重,内惧权逼,请以帝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 书事,解京畿大都督。帝既以尊亲而见猜斥,乃与长广王期猎,谋之于野。
  8. 北史 卷七 齐本纪中第七 废帝 高殷》:乙巳,太师、常山王演矫诏诛尚书令杨愔、尚书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散骑常侍郑子默。戊申,以常山王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以大司马、长广王湛为太傅、京畿大都督,以司徒段韶为大将军,以前司空、平阳王淹为太尉,以司空、平秦王归彦为司徒,彭城王浟为尚书令。
  9.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 及承大位,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等同辅。以常山王地亲望重,内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本欲立之,故愔等并怀猜忌。常山王忧怅,乃白太后,诛其党。
  10.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秋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令废帝为济南王,令食一郡,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纂大统。是日,王居别宫。皇建二年九月,殂于晋阳,年十七。
  11. 北齐书 卷五 帝纪第五》:皇建二年秋,天文告变,归彦虑有后害,仍白孝昭,以王当咎。乃遣归彦驰驿至晋阳宫杀之。王薨后,孝昭不豫,见文宣为祟。孝昭深恶之,厌胜术备设而无益也。薨三旬而孝昭崩。大宁二年,葬于武宁之西北,谥闵悼王。
前任:
父文宣帝高洋
中国北齐皇帝
559—560
继任:
六叔孝昭帝高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