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法海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金山法海唐朝禅师,俗名裴文德孟州济源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宰相裴休之子,曾考取状元,后拜沩山灵祐为师,成为禅门沩仰宗僧人,为镇江金山寺开山之祖,以修练头陀苦行闻名,号称裴头陀

简介

裴文德的父亲裴休笃信佛法,是知名的禅宗居士。文德中状元,出任翰林学士。当时有一个皇子[谁?]生病,求医无效,裴文德有菩提心,志愿作为皇子的替身出家为皇室祈福。

父母不舍,文德跪求父母,一家流涕,裴休当时写了一首《送子出家诗》曰:“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倾向岁寒存。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又写了《警策笺》 曰:“汝即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非容易;烧香换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扫拭。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敬师兄,爱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衣食难,得不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十地。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报答爷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皆欢喜。”

裴休送之入潭州沩山密印寺湖南省宁乡县境内)出家,由沩山灵祐禅师为剃发,取名为法海。剃发之后,灵祐禅师役使其为头陀,担柴挑水三年,以磨其心,法海出身士族,不堪其苦,一日遂对著水开玩笑说:“丛林(或作“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谁知一言之下,众僧皆苦于腹胀,灵祐禅师听说众僧腹胀之后,知道是法海的玩笑话灵验,于是当众大喝一声:“老僧打一坐,能消万石粮。”从此众僧不再腹胀,法海之姐听闻此事,于是发心捐献金钱,并亲自督工,修一水涧引泉水到寺,从此再也不需要跋涉提水了,人称“美女涧”。而法海在心内忏悔,每日冥想苦修,闭关三年,终于得道。

白蛇传说

法海学成后,在镇江修道,在深林中打坐,发现一尊佛像,上刻泽心寺字样,才知此地是晋朝泽心寺。于是发心重修,重修之时,挖掘地基,见到许多黄金,禅师原封不动送交官府,唐宣宗大为感佩,将黄金送还泽心寺,并赐御匾金山寺,即今镇江金山寺

据说法海修金山寺时,有一白色大蟒蛇占据寺地,一动也不动,工人们欲伤之,法海斥曰:“檀越!我们都不是斩蛇起义的汉高帝!”[1]法海召集僧众,设坛念诵《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等毕,该蛇突然昂首,向法海吐信,法海又念诵了一遍《金刚经》,该蛇又吐信示意,之后自行离去。离去时下起大雨,水淹数日方退,时人说是;“龙王伽蓝”,而法海禅师仍然端坐岩洞之中,后人建造“法海洞”以为纪念。宋朝宰相张商英有诗赞曰:“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小说家者流,演之为《白蛇传》。

另外一个说法是法海修金山寺时,驱逐了一只食人的蟒蛇。《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

宗教修为

金山讲经问檀越:“谁解《金刚经》者?”众不应。唯一人答诺。师喜曰:“善知识,为我解‘我相人相众生寿者’一句。”其人论甚高妙,引及如来先祖。师又喜曰:“汝解、大众不解。”其人有喜色,师笑,遣之堂外。这段公案,法海禅师的笑,即指出该人有我相的分别心,根本不能理解金刚要旨。

法海劝戒弟子重视禅定的功夫。演变到后来甚为严格,如打坐一动,监僧就赐以警策棒。故江南人称:“金山腿子高旻香,海潮只是哩啦腔。”指金山寺僧人打坐最端正,高旻寺僧人坐的时间最久,必定要烧完几炷线香,每炷香都是一个时辰(两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要坐上六个时辰,海潮寺僧人不守规矩,打坐时还聊天嬉闹。

文化形象

白蛇传》角色法海的原型即来自于此。不过故事中的法海,为一个不通情理而顽固的僧侣,许多读者都憎厌法海,并时常戏谑法海,如2013年中国艺人龚琳娜的歌曲《法海你不懂爱》,涉及戏谑法海,遭到佛教界抗议,引发法海事件

2017年,胡国瀚导演了网络电影缉妖法海传》。此剧人物与《白蛇传》中设定无关。剧中裴文德为一位爱上妖怪的捉妖师。由于扮演裴文德的白宇在2018年的爆红,使之在当年7月上映时成为受人关注的电影[2]

注释

  1. 檀越!尔、我非汉高帝也。”
  2. 朱婷. 《缉妖法海传》是一部不及格的作品/专访导演胡国瀚. 网易. 2018-08-12 [2018-11-26] (简体中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