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1941年创刊)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解放日报
类型日报党报
持有者中共中央西北局
创刊日1941年5月16日
停刊日1947年3月27日
语言中文
《解放日报》创刊号,1941年5月16日,藏于无锡秦邦宪故居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政治理论刊物。

创刊

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的报纸刊物,虽然发展壮大,但是一方面,中央级刊物刊发日期较长,并且理论宣传较多;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报纸在皖南事变之后处于不利境地,不但不能宣传方针政策,并且发行受到威胁。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合并现有报刊,创办大型机关报。

1941年5月14日,博古主持召开《解放日报》第一次编务会,杨松、曹若茗、丁玲、张映吾、王揖、杨永直、方紫等人出席。杨松在会议上报告了办报计划并主持了讨论。博古围绕《解放日报》的性质和任务、党报工作者的工作和制度做了长篇发言[1]

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向全国传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有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2]。”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毛泽东题写报名,撰写《发刊词》。1942年9月起,同时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解放日报》社址设在延安清凉山。最初用马兰草纸印刷,为铅印四开两版,中张两版时每份零售国币一角,每月三元,全年三十元,扩充为一张大四版后,价格提高一倍,创刊时赠阅三天。第一任社长博古,第一任总编辑杨松,次年杨松病逝,陆定一继任总编辑。博古遇难后,《解放日报》社长和新华社社长由廖承志接任。

改版

解放日报在1942年的改版被认为既是整风运动在中共机关刊物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共党报理论形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创刊前的《解放日报》存在许多问题。

  • 报纸被认为反映国际消息过多,反映边区内容过少,脱离群众实际生活,如在版面安排上一版为国际,二版远东,三版国内,主要是国统区新闻,边区新闻和根据地新闻被放在四版上半部分,下半部为副刊。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表示过不满,曾对杨松说:“讲中国历史,要多讲现代,少讲古代,特别是遵义会议以后,党如何挽救危局,要多加宣传,让大家知道正确路线是怎样把革命引向胜利的。”毛还强调“我们在中国办报,在根据地办报,应该以宣传我党的政策、八路军、新四军和边区、根据地为主[3]。”
  • 《解放日报》也存在着党性不强的问题。毛泽东曾在1942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解放日报》工作问题时指出“《解放日报》没有充分表现我们的党性”,提议让《解放日报》成为贯彻中国共产党政策和反映群众活动的党报[4]
  • 还有脱离群众的问题。《解放日报》曾发社论,认为报纸在办报过程中没有达到列宁关于“报纸是集体的宣传队、鼓动者和组织者”的办报标准。1942年3月8日毛泽东曾为《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5]
  • 创刊后的《解放日报》,将蒋介石称为“蒋委员长”、不经修改转发中央社新闻等做法,被认中共党内(尤其是毛泽东)为过分强调统一战线。

1942年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阐述《解放日报》的工作问题时指出:社论、新闻、广播三者应并重。重视社论和专论,并出题目分配中央同志写文章,报社要组织写文章的工作。报社应贯穿党的政策,题材应切实,文字应通俗。要组织新闻,在新闻中表现党的路线。广播比三千份报纸更重要,要成为第一位的工作[6]

毛还严厉批评了《解放日报》的做法,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两天后,毛在《中宣部宣传要点》中含蓄的指出“某些宣传部门没有肃清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残余”,中宣部随后的通知更明确地称“某些同志过去犯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相当严重,一时没有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把矛头直指博古。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标志着整风运动的开始。时任《解放日报》社长的博古,被认为曾犯过“左倾错误”,整风开始后,博古和《解放日报》便成为整风的重点之一[7]

1942年2月2日,《解放日报》在第三版右下角不太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毛泽东关于整风的演说。2月10日又在三版左下角不显著的位置发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

1942年2月20日,《解放日报》在编委会上讨论毛泽东的意见。

1942年3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指出:党报是集体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对党内党外是最尖锐的武器。要达到改造党的目的,必须首先改造党报的工作……党性是一种科学,是阶级性的彻底表现,是代表党的利益的,无论什么消息都要想想是否对党有利益[8]

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如果报纸只是或者以及大的篇幅为国外通讯社登载消息,那么这样的报纸是党性不强,只不过是为别人的通讯社充当义务宣传员而已,这样的报纸是不能完成党的任务的[9]。”

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我们今天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8]。”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这一天除了刊登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也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5]

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关于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国内的新闻又以抗日民主根据地消息为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专论。

解放日报改版从1942年3月开始,至1944年2月结束,两年分三个阶段:

  1. 1942年4月—8月,版面改革。一版成为要闻版,二版是边区和国内,三版为国际,四版是副刊。
  2. 1942年8月—1943年3月,确立党性观念。在此期间,毛泽东指派陆定一担任总编,并参加政治局会议。毛泽东通过陆进一步传达宣传指示。博古主动做了检讨。1942年9月22日,博古撰写社论《党与党报》,明确提出“报纸是党的喉舌”的观点。陆定一和胡乔木分别撰写《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及《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予以配合。
  3. 1943年3月—1944年2月,树立“全党办报”观点。1943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解放日报>几个问题的通知》中说:“各地党委对于《解放日报》的帮助和利用,还是不够的,还没有真正达到把它‘当作自己经常业务之一’,还缺乏系统地利用党报来指导自己地区的工作,还缺乏经常地把自己地区的工作方针和动态,及时地在《解放日报》上反映[10]。”对此,西北局要求各级党委要经常投稿,地委应加强对报纸通讯处的指导。

1942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谈到“《解放日报》今年四月改版后是有进步的”[11]

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1000期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对改版后的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总结,称:“这一年又十个月中间,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由于实行了这个方针,报纸的脉搏就能与党的脉搏呼吸相关了,报纸就起了集体宣传与集体组织者的作用[12]。”这也代表着《解放日报》改版工作的结束。

1946年5月,毛泽东指示《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合并。

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当月13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城内出版了最后一期,14日,报社人员撤至瓦窑堡继续出报[13]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13]。共出2130期,历时近6年。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中共中央24日致电华东局:“上海党报决定命名为解放日报,南京党报决定命名为新华日报。毛主席已允写报头,即可带来,在带到前可沿用旧报头。”1949年5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开始出版,沿用“解放日报”名称至今[14]

知名社论

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还套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的话语,指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被人民网评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

参考来源

  1. 1.0 1.1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 [2013-10-12]. 
  2.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延安《解放日报》. [2013-10-12]. 
  3.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总第17辑,第13页
  4. 改进《解放日报》工作. [2013-10-12]. 
  5. 5.0 5.1 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2013-10-12]. 
  6. 毛泽东思想年编:1942年1月. [2013-10-12]. 
  7. 毛泽东思想年编:1942年2月. [2013-10-12]. 
  8. 8.0 8.1 毛泽东思想年编:1942年3月. [2013-10-12]. 
  9.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126页
  10.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141-142页
  11. 毛泽东思想年编:1942年8、9月. [2013-10-12]. 
  12.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前前后后. [2013-10-12]. 
  13. 13.0 13.1 上海新闻志→第一编报纸→第三章上海解放后报纸(1949年5月~1996年12月)→第一节 三家主要报纸.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6年9月2日]. 
  14. 《解放日报的四十五年》,新闻战线,1994(5)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