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垍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裴垍(8世纪?—811年),字弘中绛州闻喜人,出自河东裴氏定着五房之一的东眷裴,隋朝太子斋帅、内直监裴师道七代孙,高陵县县令裴昱第二子,唐朝官员,曾为宰相。

生平

裴垍生年没有可靠记载,弱冠时进士出身,以贤良方正对策第一,补美原县县尉。累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元和三年(808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生为国尽心尽力,“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他尽力完善法律制度,年方四十四岁,须发尽白。元和初年叙任中书舍人,当时李吉甫方拜相,不知该如何用人,便向裴垍请教。垍随即列出三十人的名字,李吉甫按照他给的列表录用人才,受人称赞。元和三年,代替李吉甫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入相。在担任相国的期间,裴垍提拔了许多能人贤士,包括裴度李绛崔群韦贯之等,这些人后来都相继入相。白居易《赠裴垍官制》称:“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元和五年(810年),裴垍因病罢相,改任兵部尚书。隔年(811年)再改任太子宾客,后旋即病逝,追赠太子太傅。元稹在《感梦》诗中曰:“自从裴公无,吾道甘已矣。”

裴垍育有二子,子裴锽、裴处休。裴处休娶了属陇西李氏宣州治中李有则之女,生有一女裴氏(842年—873年),嫁知盐铁陈许院事、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孙虬。裴处休又有孙乡贡进士裴岩。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