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泥石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绿泥石
基本资料
类别片状硅酸盐
化学式(Mg,Fe)3(Si,Al)4O10
(OH)2·(Mg,Fe)3(OH)6
性质
颜色绿色,少数黄、红、白
晶体惯态块状、泥状、虫状
晶系单斜晶系 2/m; 部分为三斜晶系
解理[001]良好
断口片状
摩氏硬度2–2.5
光泽玻璃光泽, 珍珠光泽, 土状光泽
条痕苍绿色到灰色
比重2.6–3.3
折射率1.57–1.67

绿泥石(英文:chlorites)为片状硅酸盐矿物底下矿物群的其中之一,根据其化学式绿泥石可以被说是以下四种矿物矿或是其矿物亚种的统称

  • 斜镁绿泥石(Clinochlore): (Mg5Al)(AlSi3)O10(OH)8
  • 鲕绿泥石(Chamosite): (Fe5Al)(AlSi3)O10(OH)8
  • 镍铝泥石(Nimite): (Ni5Al)(AlSi3)O10(OH)8
  • 锰铝绿泥石(Pennantite): (Mn,Al)6(Si,Al)4O10(OH)8

晶体结构

绿泥石的晶体结构

绿泥石典型的化学式为 (Mg,Fe)3(Si,Al)4O10(OH)2·(Mg,Fe)3(OH)6 该式强调该矿物群的结构。 绿泥石有2:1的夹层结构(2:1夹层为四面体-八面体-四面体之结构,英文取其第一个字简称为t-o-t)因此常被认为是和滑石结构类似,和其他黏土矿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绿泥石在于两个t-o-t夹层之间多了一个八面体薄层(主要由Mg2+, Fe3+)(OH)6的八面体组成又称o层,该层的结构被认为和水镁石(brucite)的结构相似),因此绿泥石结构可以用“...t-o-t o t-o-t o t-o-t ...”来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又被称为2:1:1的片状硅酸盐的原因。 [1] [2]

在旧的分类上将绿泥石分为两个子群体-正绿泥石(orthochlorites)和鳞绿泥石(leptochlorites),该做法之所以很少使用是因为“正-(ortho-)”这个字首会让将为误导人以为绿泥石是单斜晶系而非正方晶系(orthorhombic)。

发生环境

绿泥石取代石榴子石假象,密歇根州产(size: 3.5 × 3.1 × 2.7 cm)

绿泥石经常由火成岩中的铁镁质矿物(例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变换后得来的产物。在这样的环境中,绿泥石可能为过去存在的铁镁质矿物经过降级变质变换而来,也可能是过去有经过镁铁质增加的换质作用,亦或是有其他分子进入岩石所造成。绿泥石也常常和热液矿床有所关联,通常会与绿帘石绢云母冰长石硫化物矿物共生。同时也是低度变质作用中沸石相、绿色片岩相的指标矿物,另外绿泥石也会生长在石英、钠长石、绢云母、石榴子石等矿物所组成的组成泥质片岩中。 实验指出绿泥石在地幔之上的海洋岩石圈比橄榄石还要稳定,在生成岛弧岩浆地幔中甚至可能存在绿泥石。

参考资料

  1. Sturges Williams Bailey. Chlorites: Structures and crystal chemistry. Reviews in Mineralogy. 1988, 19 (1): 347–403. 
  2. 余树祯.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渤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3. ISBN 978957932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