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战役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硫磺岛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

美军士兵在硫磺岛折钵山上竖起国旗(摆拍)(乔·罗森塔尔 / 美联社
日期1945年2月19日—1945年3月26日
地点
结果 美军获胜
参战方
 美国 日本
指挥官与领导者
霍兰·史密斯 栗林忠道 
市丸利之助 
千田贞季 
西竹一 
兵力
110,000人
登陆艇500艘
军舰400艘
飞机2,000架
坦克约200辆
23,000人
飞机30架
坦克23辆
伤亡与损失
6,821阵亡
21,865人负伤
共计28,686人
22,703人阵亡
1,083人被俘
共计23,786人

Template:Campaign Ryukyus

硫磺岛战役(英语:Battle of Iwo Jima,日语:硫黄岛の戦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日本与美国间爆发的一场战役,自1945年2月19日战斗至3月26日。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较激烈的战斗,期间日本坚守硫磺岛,但美军最终还是将其攻破,战役中美军共牺牲6,821人,负伤21,865人,而日军的23,786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余22,703人全部阵亡。随后美军将该岛建设为供战斗机起飞的机场,为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护航,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工业核心的东京进行战略轰炸之效率。

硫磺岛战役除了其战斗艰苦而成为著名的战斗外,还有美军摄影师拍下了其士兵于该岛的折钵山上竖起了星条旗的场景。虽然这张照片是摆拍,但是广为流传,成为了绘画雕塑邮票的图案,也令该战斗有别于其他太平洋的岛屿登陆战。

背景

硫磺岛的位置

硫磺岛是日本南方距离东京1080公里的火山岛,呈东北、西南走向,长8公里,北部最宽处为4公里,东南部最窄只有800米。地理上隶属小笠原群岛的一部分。往南1,130公里是关岛。岛上大部分由松软的火山灰土壤构成,保水性不佳,饮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为主;战争爆发前约有1千人左右的平民在岛上以采掘硫磺或种植秀贵甘蔗为业。

1941年12月日美开战时,小笠原群岛中只有父岛有驻军;硫磺岛的地位是在开战后才逐渐提高,日军驻岛最早的原因为巩固往南太平洋的空中航线,因此由日本帝国海军派兵在岛上开设机场。第一座机场(千鸟机场)位于折钵山东北方约2公里处,驻有20架军机和1500位相关人员;此外还有电台、气象站等辅助设施。

在经过美军收复马绍尔群岛,以及在1944年1月,对加罗林群岛楚克发动毁灭性的空中打击后,日军高层开始重新评估情势。所有的迹象显示,美军将会进击至加罗林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抵御美军的行动,帝国陆军与日本海军欲建立一个环形防卫圈“绝对国防圈”,从加罗林至马里亚纳向北延伸到硫磺岛,再到日本本土;以及从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向西延伸到帕劳群岛菲律宾

1944年3月,日军由小畑英良中将指挥的第31军进驻了此防线内,以父岛作为军部驻地。在美军攻下马里亚纳群岛后,美军开始频繁派出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硫磺岛成为向日本本土发出预警的基地,这让日本人得以做出更多防空措施。

雷伊泰岛战役之后,硫磺岛成为战略上的重点:日军战斗机利用硫磺岛作为军用机场,反击美军的B29轰炸机;且日本海军也利用该岛作为必要时的补给点。更有甚者,日军于1944年11月-1945年1月,发动了对马里亚纳群岛的空袭。美军认为,若能夺下硫磺岛即可消除这一威胁,并为日后登陆日本的行动做出准备;且B29轰炸机执行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时,距离过长且其需要战斗机的护航,而该岛可作为P-51战斗机的基地,提供护航的功能。

美军抢占硫磺岛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 消除日军对美国轰炸机的预警能力
  • 消除日军在硫磺岛附近对美军造成的隐患
  • 消灭硫磺岛上的日军,减少轰炸机经过这里的损失
  • 为轰炸日本本土后受伤的飞机提供临时着陆场
  • 为航程较短的护航战斗机提供补给
  • 打开进攻日本本土的门户,消除后顾之忧

美军很有自信的认为,只需一个礼拜就能夺下硫磺岛。美军并没有注意到日军正在构筑复杂且深入的防线:日军彻底放弃在过去惯用的,于滩头迎击美军的战术。日军成功的准备让美军在战后发现,多达数百吨的炸弹,多达上千轮的海军重炮射击,几乎没有给日军带来任何杀伤。

日本战备

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

当美军占领马绍尔群岛后,日军加强了硫磺岛的军事力量,在硫磺岛上的军事力量达到5,000人,13门火炮,200挺轻重机枪,4,551枝步枪,12架高射炮,30挺25毫米双管高射机炮,此外防御工事还有120毫米口径的火炮。

1944年6月,栗林忠道被任命为负责硫磺岛防御的指挥官。栗林知道日军不可能赢得战斗,但他仍希望日军可以尽可能地给美军带来大量伤亡,以拖延美军与英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栗林忠道中将借鉴日军在贝里琉战役的战术,以及塞班岛战役日军反登陆战3天内损失3万人的战例后,主张对美军抢滩采取不抵抗战术。直到美军先头部队进入陆地500米再发起反击,利用隐蔽工事近距离地大量杀伤美军有生力量。

因此,他设计了一道打破日军过去惯例的战术:放弃在海滩上建立阻止美军登陆的防线,而是建立一套由重型机关枪、火炮、迫击炮、地雷所组成的,坚固的,可互相支援的纵深防御西竹一的坦克被改造成伪装起来的火炮。粟林将折钵山视为岛内主要的据点,他下令将折钵山打造成一个巨大的要塞:要塞内部有多条通道、碉堡、地堡彼此相连。要塞内四通八达的通道,方便日军在战时可以重新占领碉堡和地堡。有的地堡深度高达90呎并被多条来自不同方向的通道连接。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的水、煤油、汽油被储存于要塞内,以作为地底下无线电与照明的燃料。[1]

除了该要塞外,当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可以成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日军计划用此建成许多非常坚固的地下工事,为了防止人员被围困,每个工事都有许多出口,四通八达,通风良好,大的暗堡甚至可以容下300到400人。日军还准备建成27,000米的地下通道,连接所有的地下工事。

另外,日军计划将数百门火炮、迫击炮以及地雷布置在整座岛上;这包含了九八式臼炮以及火箭弹[2]

1944年6月,硫磺岛上还驻有80架战斗机,但到了7月仅剩下4架,美国海军到达硫磺岛目视范围内,并用一次全面的轰炸炸毁了硫磺岛上所有的建筑物和仅存的4架飞机。但美军尚没有对丧失了海空支持的硫磺岛展开攻击。而日本则只余下地面部队能使用。

1944年7月底,日军将所有非战斗人员撤出硫磺岛,修建了地下工事,将主要火力集中到山脚,射程覆盖到滩头。从父岛调来5,000人、从塞班撤回2,700人都集中到硫磺岛,到8月,已经达到12,700人。后来又来了1,233名海军工兵修建工事。8月10日,2,216名海军到达。

同时日军向硫磺岛调送武器,虽然许多运送船只被美军击沉,但到了1944年末,日军仍然成功运送了许多武器到硫磺岛上,包括361门75毫米(或更大)口径的火炮,12门3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65门150毫米中型迫击炮和81毫米口径的轻型迫击炮,33门80毫米口径的海军炮(naval guns),94门75毫米(或更大)口径的高射炮,69门37毫米和47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200挺20到25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70门火箭炮,带着从90公斤射程为2-3公里到250公斤射程为7公里以上的火箭弹。

驻扎在朝鲜釜山的第26战车联队28辆坦克和600士兵向硫磺岛进发,虽然中途受到美国潜艇USS Cobia(SS-245)的鱼雷袭击,仍然有22辆坦克到达,安置到战略要点,半埋在土中,以防止空袭。

虽然受到美国舰艇的拦截,日军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岛上运送,到了1945年2月,岛上总兵力已经达到23,000人(包括海陆两军),食品储备足够坚持四个月,然而弹药量却不足,一个师仅有标准量的百分之60。[3]

在1945年2月19日,美军登陆时,已经完成了18,000米。要塞内包含大量的指挥所和营房,深度达75呎。地道能让日军得以在不被侦查到的情况下,被调动到各个位置。[4]

战斗序列

美军

日军

  • 陆军 (总兵力 13,586名)
    混成第2旅团 (旅团长:千田贞季 少将、旅团司令部附:厚地兼彦 大佐、旅团司令部附:堀静一 大佐)
    独立步兵第309大队 (大队长:粟津胜太郎 大尉)
    机关枪中队 (中队长:阿部武雄 中尉) - 阿部中队长被俘。
    独立步兵第310大队 (大队长:岩谷为三郎 少佐)
    独立步兵第311大队 (大队长:辰己祭夫 少佐)
    独立步兵第312大队 (大队长:长田谦次郎 大尉)
    独立步兵第313大队
    独立步兵第314大队 (大队长:伯田义信 少佐)
    旅团炮兵队 (队长:街道长作 大佐)
    旅团工兵队 (队长:大冢家一郎 中尉)
    旅团通信队 (队长:小园二三夫 大尉)
    旅团野战病院 (病院长:野口岩 军医大尉) - 4月16日投降。
  • 海军 (总兵力 7,347名)
    • 小笠原兵团

作战经过

美军进攻硫磺岛
最终攻下日军堡垒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观看日本国旗

前期准备

早在1944年10月7日,美军已经计划攻占硫磺岛,作为轰炸日本本土的空军基地,投入总兵力达7万人。

12月13日,日军海军侦察机发现有170艘美军战舰向硫磺岛驶来,日军已经作好准备。他们的战术方针是,在美军登陆时不暴露任何火力,直到美军进入内地500米时,集中所有火力消灭滩头的美军有生力量。

自1944年12月8日,美国派出马里亚纳起飞的B-24轰炸机连续4天对硫磺岛进行轰炸,投掷了800吨炸弹,这年底几乎每天晚上美军都会对硫磺岛进行轰炸,虽然击沉日军数艘运输船,但没有对其地下工事造成严重伤害。 1945年1月2日,轰炸机集中对其机场进行轰炸,日军调集11辆卡车,2辆推土机,600人对机场抢险修复,2,000人去填弹坑,平均每个弹坑有50人填,仅用了12小时就修复了机场。

1945年2月16日,美军开始对硫磺岛进行三天的集中轰炸。

美军作战计划

抢滩

1945年2月15日美军向硫磺岛海域聚集,6艘老式战列舰加5艘巡洋舰在侦查机的校准下炮击岛上表面阵地。同时派出12艘登陆艇佯动接近东海岸,折钵山上的日军炮击导致9艘失去移动能力,3艘重伤。这同时暴露了日军重炮的位置,战列舰内华达发射的重磅炮弹摧毁了这些重炮。

2月19日,

02:00,美军开始进攻,100架轰炸机先进行轰炸。
06:40,炮舰火力跟上。
08:05,由于报告战果不理想120架B29开始第二轮轰炸。
08:25,至09:00舰炮持续炮击。此时登陆艇在海面转圈航行让守军无法知道登陆的确切时间。
09:00,由第5海军陆战师组成的第一波3万人开始登陆。日军按照预先部署没有立即对滩头的美军发起攻击。

然而很不幸的,位于珍珠港的高层完全误判了局势,他们以为登陆行动进展顺利。事实上,海军陆战队在穿越海滩后,要面对的是15呎高,由火山灰组成的斜坡。[5]这火山灰无法让美军隐藏他们的行动且无法构筑散兵坑来保护自己。然而这些火山灰也能吸收部分来自日军火炮的破片杀伤

海军陆战队登陆后,岛上日军回应的稀缺,让美国海军指挥官们以为他们的炮击已经成功压制了日军,于是他们下令海军陆战队开始扩大在海滩的阵地。[5]然而,在一片沉默中,海军陆战队开始举步维艰,完全没有察觉他们正曝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在美军登陆一个小时,栗林实施他的战术,下令日军开火。

10:00,日军从机关枪、迫击炮到重型火炮同时向人潮拥挤的海滩开火,顿时间海滩成了一片血海[6];美军第24,25团死伤25%,第一波上陆的56辆坦克半数损失。

折钵山的日军,将他们用来隐藏重型火炮的钢门打开并开火,并立刻关上以防止来自海军陆战队与美国海军的炮击。这让美军难以摧毁这些火炮。对美军更糟的是,地堡被密集的通道相连,所以即使地堡被火焰喷射器手榴弹清除干净,日军仍然可以快速地重新占领。这个战术造成海军陆战队大量的伤亡,当他们从被重新占领的地堡后方经过时,就会遭受意外的炮火攻击。

傍晚,美军已将山头包围,其余4万人也开始登陆。当晚,海军陆战队以为日军将会发动万岁冲锋,就像是塞班岛战役一样。然而,栗林将军已严格禁止这样的波浪状冲锋,因为他认为根本没用。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袭扰滩头的美军。

当日美军死亡548人,包括二次大战中唯一同时获得荣誉勋章海军十字勋章的海军陆战师传奇人物: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机枪分队队长约翰·巴西隆(John Basilone)枪炮军士长。他在硫磺岛战役爆发前不久才调往第5海军陆战师第27团1营C连机枪小队长。另外受伤共1755人。

夺取折钵山

20日,美军留下28团进攻折钵山。其他三个团向元山方向进击。黄昏时占领千鸟机场。切断折钵山同岛中央栗林中将指挥部的联系。折钵山独立守备队由日军第312大队和速射炮第10大队组成。日军防守顽强寸土必争,美军用火焰喷射器手榴弹进攻地堡,折钵山独立守备队队长厚地兼彦大佐战死。

21日,后备队第3海军陆战师登陆。日军32架飞机从千叶县香取基地起飞对美军展开敢死攻击。击伤美军航母萨拉托加号,击沉护航航母俾斯麦海号。美军当日死亡644人,伤4,108人,失踪560人。

22日,由于战斗减员严重,第3海军陆战师接替第4海军陆战师继续进攻元山。折钵山方面还在山脚处于胶着状态。美军用火焰喷射器逐次消灭坑道中的日军,无法烧到的情况用黄磷弹或者灌入汽油点燃熏烤。

23日早上10点15分第5海军陆战师第28团第2营终于登上折钵山插上星条旗。12点15分又换了一面更大的旗帜,这就是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thal)拍下了著名的《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的照片,后来这幅照片成为许多雕塑绘画作品的原型。在华盛顿市外的阿灵顿县依照这张照片做的雕塑成为纪念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纪念碑。

元山附近的战斗

24日至26日美军占领折钵山后集中力量以每小时10米的速度向元山机场推进。日军使用战车26联队防守。26日黄昏美军占领元山机场,至此日军死伤过半,弹药只剩原来的1/3。

同日美军工兵修复千鸟机场可供侦察机起降。3月初机场基本上完成修复。3月4日,一架轰炸东京后受伤的B29在两军的炮火下首次着陆成功。

日军在元山的正面由千田少将率领混成第2旅团防守,美军称其为“绞肉机”。3月5日栗林中将把指挥部从中部撤往北部。

3月6日,第一架P-51战斗机在硫磺岛降落。

3月7日,拂晓美军发起突击切断北部和东部的联系。

结局

3月16日18时,美军宣布硫磺岛之战胜利(登陆后第25天)。

败局已定,栗林中将命令步兵第145联队长池田大佐烧毁军旗,并于3月16日向东京大本营发出诀别电:“物量的优势ヲモッテスル陆海空ヨリノ攻撃ニ対シ、克ク健闘ヲ続ケタルハ小职自ラ聊カ悦ビトスル所ナリ…然レドモ要地ヲ敵手ニ委ヌル外ナキニ至リシハ小职ノ誠ニ恐惧ニ堪エザル所ニシテ、几重ニモオ詫ビ申シ上グ…。”(面对数量和质素占优的陆海空攻击,卑职已尽全力,然现在险要尽落敌手,卑职万分抱歉)。

3月17日,美军到达最北端的北之鼻,同日栗林晋升大将并发出最后一次命令。

3月21日,美军摧毁了日军的指挥所;同日,日军大本营发布硫磺岛日军玉碎的报告:“戦局ツヒニ最后ノ関头ニ直面シ、17日夜半ヲ期シ最高指导官ヲ阵头ニ皇国ノ必胜ト安泰トヲ祈念シツツ全员壮烈ナル総攻撃ヲ敢行ストノ打电アリ。通尔后通信絶ユ。コノ硫黄岛守备队ノ玉砕ヲ、一亿国民ハ模范トスヘシ。”(战局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17日午夜最高指挥官胸怀必胜的信念和对皇国安泰的祝福率领全军向敌人发起冲锋,随后音讯皆无,硫磺岛守备部队的玉碎壮举,必将成为一亿国民的典范)

3月24日,海军陆战队将硫磺岛北部剩下的洞穴都封闭。[7]

3月25日晚上,栗林大将、市丸少将率领剩余的数百名士兵向美军航空兵营地作了最后一次反击。造成美军53人死亡,120人受伤。这是栗林最后的行动,此外日军军官们则切腹自杀,就像是塞班岛战役冲绳战役一样,不过硫磺岛之战中比较不一样的是日军并没有进行主动进行自杀冲锋,多数士兵是在美军的强攻下坚守岗位直到战死。至此日军全军覆灭再也没有组织的抵抗。由于栗林大将冲锋前扯去了军衔章,因此无法确认尸体。从市丸少将尸体上发现了写给罗斯福的遗书。早上9点,硫磺岛被正式宣布肃清。

由于无法获得任何的支援,日军在硫磺岛誓死抵抗,其中23,786人战死,1,083人被俘。美军伤亡26,000人,其中战死6,821人。27人获得荣誉勋章,超过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荣誉勋章总数的1/4。敌对双方都承受了很大的伤亡,零散日军仍然在继续抵抗,直到3月26日,硫磺岛才完全由美军控制。

战后双方都以硫磺岛战役为题材拍了多部电影,写了多部书。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说:“对于在硫磺岛作战的人来说,不寻常的勇气是普遍的美德”。

影响

前述由于硫磺岛重要的地理位置,对此后美军的军事行动产生巨大的作用。轰炸机在护航战斗机的保护下可以在中低空轰炸日本本土的城市,大大提高了攻击效率。夺取硫磺岛之后,美军迅速组织了东京大轰炸(3月10日),名古屋大空袭(3月12日)和大阪大空袭(3月13日),有效破坏了日本的军需工业以及民生。至战争结束为止共有2251架受伤的B29在硫磺岛降落。美军以牺牲6,800人,伤2万2千人的代价拯救了约2万5千名B29机组成员的性命,光这一点也是相当伟大的胜利。此外,美军在硫磺岛战役中的巨大伤亡也间接促成了美军最终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决定。[8]

后世

此次战斗,美军死亡6,821人,伤21,865人。日军20,933人战死20,139人。至2008年3月日军收集尸骨8,638名。战争至今仍有1.2万具尸骨尚未得到收殓。收殓主要由战殁者遗属进行,但老龄化使收殓人手严重不足,为此,日本厚生劳动省自2011年7月上旬起在其主页进行志愿者招募的工作,8月底起首批志愿者加入到收殓的工作当中。[9]每年厚生劳动省会派遣4次收容团,每次仅能收敛个位数的遗骨[10]。这一工作预期将持续至2024年[11]

有两名日军士兵,山荫光福兵长和松户利喜夫上等水兵坚持到1949年方才投降。四年间,他们躲藏在硫磺岛航空基地附近的防空壕内,靠螃蟹、老鼠和盗窃美军的粮食维生。1947年,他们偶然发现美军丢弃的杂志上,美军士兵和日本女人在东京上野的合影照,才知道战争已经结束。由于厌倦东躲西藏的生活,他们于1949年1月6日向美军投降[12],遣送回日本。1951年5月,山荫光福回到硫磺岛,试图找回当年埋藏的日记以撰写回忆录,却找寻无果,绝望中从折钵山上投海自杀[12]。他的日记于1968年硫磺岛航空基地扩建施工中被偶然发现[12]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1. King, Dan. A Tomb Called Iwo Jima. Pacific Press. 2014: 58–59. ISBN 978-1500343385. 
  2. King, Dan. A Tomb Called Iwo Jima. Pacific Press. 2014: 80. ISBN 978-1-5003-43385. 
  3. History of 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 Army Section, p. 257. [31 May 2016]. 
  4. Hammel, Eric. Iwo Jima. Minneapolis: Zenith Press. 2006: 36. ISBN 978-0-7603-3733-2. 
  5. 5.0 5.1 Wright, Iwo Jima 1945: The Marines Raise the Flag on Mount Suribachi, p. 26
  6. Wright, Iwo Jima 1945: The Marines Raise the Flag on Mount Suribachi, pp. 26–27
  7. Moskin,第372–373页
  8. 曼哈顿计划. 大众日报. [2014-01-01]. 
  9. 志愿者将首次参与收殓硫磺岛战殁者遗骨. 共同网. 2011-07-30 [2011-07-31] (简体中文). 
  10. 平成 26 年度以降の硫黄岛に系る遺骨収集帰还の取组方针 (PDF). 硫黄岛に系る遗骨收集归还推进に关する关系省厅会议. 2014-03-26 [2017-04-28]. 
  11. 戦没者慰霊事业の実施. 厚生劳动省. 2017-03-31 [2017-04-28]. 
  12. 12.0 12.1 12.2 山荫光福、松户利喜夫. 硫黄岛最后の二人. 东京都千代田区: 读卖新闻社. 1968.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