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廷柱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忠勇伯 石廷柱
大清三等忠勇伯爵
前任:战功受封
继任:三等伯 石文炳
大清少保太子太保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镶红旗汉军都统)、镇海将军
国家明朝后金清朝
时代明末清初
主君明神宗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
石姓
廷柱
位阶从一品武职
封爵三等轻车都尉(1622年)
三等男(1626年)
三等子(1633年)
族裔满族
旗籍汉军正白旗
氏族苏完瓜尔佳氏
出生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逝世清朝圣祖康熙二年(1663年)
享年63岁

石廷柱(1599年-1661年),汉军正白旗瓜尔佳氏辽东都指挥使司(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万历时,为广宁卫(今锦州市北镇市守备天启二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率兵攻打,遂从众降之。被授世职游击,降清后屡立战功,封三等伯,官至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加少保太子太保衔。顺治十八年二月(1661年3月)过世,朝廷赠少傅太子太傅,谥忠勇,立碑纪绩。[1]享年63岁。[2]

家族由来

石廷柱的家族,祖上为定居在女真苏完部的女真人,姓瓜尔佳氏,为满族八大姓之一。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其曾祖父布哈,为建州左卫指挥,而布哈之子阿尔松阿,即廷柱的祖父,也在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世袭该职位。而阿尔松阿之子石翰,也就是石廷柱的父亲,举家迁至辽东,遂以“石”为氏,在辽东定居下来。而石翰有三子,分别为石国柱、石天柱、石廷柱,此即为石家之由来也。[1]

生平

广宁降清

明朝万历期间(1573年-1620年),石廷柱被任命为广宁卫(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守备,其兄长石天柱则为同卫的千总[1]

时间来到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率兵前来攻打广宁城,此时原本镇守在该城的巡抚王化贞因兵败,逃回关内。石天柱便只好与诸生郭肇基一起出城门去拜谒努尔哈赤,并且石天柱向努尔哈赤说道:“我们已经控制住城门了。”于是努尔哈赤便在隔天入广宁城,石廷柱也从众一起向努尔哈赤投降,于是石廷柱被授予世职游击的职位,并管辖这次一同投降的兵卒们。[1]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的石廷柱,后隶属于汉军正白旗。[3]

天命十一年(1626年),因喀尔喀蒙古巴林部贝勒囊努克背弃与后金的盟约,前来劫掠后金领地。所以在四月初四时(4月29日),石廷柱便跟随努尔哈赤一齐前往讨伐,攻取其寨并且得其牲畜后归还,战后,石廷柱因功被努尔哈赤晋升为三等副将(三等男爵)。[1][4]

己巳之变

天聪三年五月二十四日(1629年7月14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派遣副将石廷柱等,率兵搜剿,明朝平辽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毛文龙所属的辽东各岛屿。石廷柱则负责率后金兵两百名。前往黄骨岛。而后有来自于石城岛的明军前来进攻。石廷柱于是率领后金兵击杀明军二百人。并且还生擒了十九人。[5]而后,石廷柱还在该年的十月,与皇太极一起攻伐明朝,史称“己巳之变”,这是第一次后金女真政权入塞攻明,崇祯帝下令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蓟辽督师袁崇焕等将领前往驰援,随后后金兵一路攻至北京城之下,与明军在广渠门交战后,双方互有死伤,于是后金兵遂退回满洲,但一路上抢掠财物无算,收获极大。且此事件也导致了之后,袁崇焕被崇祯帝问罪,继而凌迟处死的部分因素。[1][6]

天聪四年正月一日(1630年2月12日),后金大军返还到沙河驿(今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沙河驿镇)时,身为副将的石廷柱与文馆总领袖达海以汉语谕告城中的军民出降;二十日(3月3日),皇太极领军自永平府三屯营(今河北省唐山市三屯营镇)而过,所到之处莫不归顺。但是皇太极此时听闻,明军某杨姓总兵领兵二千,在十八日夜进入三屯营,三屯营因而复叛,皇太极于是派遣达海、穆成格、副将石廷柱三人率领后金兵千人,前往侦察汉儿庄是否有又叛变的情形。[7]于是在当天夜里,三人收复了汉儿庄,于是汉儿庄与三屯营、喜峰口诸堡等复叛至此再度向后金投降。并后便带著汉儿庄的城守游击兼守备的官员以及1名城中百姓,前来拜见皇太极,而后皇太极便使人于该城驻防。[1][8]

祖大寿降

天聪五年(1631年),明朝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大凌河筑城,皇太极便率军前往围攻。祖大寿所部,因大军围攻而日益窘迫,因此在十月二十五日(11月18日),祖大寿便让侄子祖泽润向后金军射书请降,并向皇太极请求,让他派遣石廷柱前来与其讨论投降事宜。[9]石廷柱便与达海一起到该城的城南与其会面,首先让阵前刚俘获的千总姜桂前去刺探祖大寿此举的实际情况,而后姜桂带著城内游击韩栋及从者一人前来向廷柱等人言道,祖大寿想让石廷柱越过壕沟,好告诉他自己的心腹之语。而后祖大寿让他的养子祖可法前去后金军营中担任人质,并与贝勒济尔哈朗岳讬等人行抱见礼。而后便派遣石廷柱、带著文馆库尔缠觉罗龙什参将宁完我一起前往祖大寿处,而后宁完我率数人立于壕边。只有石廷柱一人跨过壕沟。与祖大寿相见。[1][10]

祖大寿对来访的石廷柱说道,“人生于天地之间。岂有不死的道理。但为国为家为身。三者并重。我等既不能尽忠朝廷。报效国家。只能珍惜自身性命。因此决意归顺于大汗。但是自己虽然得以生还。但却不能与妻子相见。活着又有什么好呢。尔等果不回军。进图大事。当务之急是先准备良策。以攻取明朝的锦州,如果攻下锦州,则我的妻子亦得以相见,惟尔等图之。”二者讨论完后,廷柱便返回了后金的军营。[1][11]

十一月一日(11月23日),皇太极迎祖大寿于五里之外,而祖大寿则杀死副总兵官何可纲后率众将投降后金。[12][13]而后皇太极让祖大寿回去作为内应,以夺锦州城(今辽宁省锦州市)。此时,佟养性乌真超哈昂邦章京(皇太极时汉军八旗的总兵官),廷柱则为其副手。[1]

屡立战功

天聪六年七月(1632年8月),佟养性病逝。[14]于是石廷柱便取代他为昂邦章京。并随皇太极征伐察哈尔部,且多有斩获。[1]

天聪七年六月十九日(1633年7月24日),天聪汗皇太极下令,派遣兵部贝勒岳讬户部贝勒德格类一起率领右翼一等总兵官楞额礼、三等总兵官兼镶红旗固山额真叶臣;左翼一等副将兼镶白旗固山额真伊尔登昂阿喇及每旗副将一员、每甲喇额真一员、每牛彔代子一员,还有及旧汉军额真石廷柱、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明,率领马步兵万余人,前往攻取明朝的旅顺口[1][15]而后金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攻下了旅顺口,八月二十一日(9月23日)时,皇太极率领诸贝勒大臣,在盛京城的十里外,迎接自旅顺口凯旋的贝勒德格类和岳讬等人,并且亲自用金杯酌酒,以慰劳石廷柱等人。[16]八月二十八日(9月30日)时,皇太极论功升石廷柱为三等总兵官(三等子爵)。[1]

天聪八年七月五日(1634年7月29日),皇太极下令四路伐明,四路大军于沿应州会合,并先后攻打宣府与大同。石廷柱也随军出征,攻应州,克石家村堡[1]

评价

清史稿·列传十八》:“养性、廷柱先世本满洲,怀旧来归,申以婚媾。永芳归附最先,思忠为辽左右族,皆蒙宠遇,各有贤子,振其家声。光远初佐养性,后与廷柱分将汉军,罢而复起。玉和战死。同时诸降将有绩效,赏延于世,或其子显者,得以类从。后先奔走,才亦盛矣。”

家族

参考文献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清史稿·列传十八》.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国朝先正事略·1册卷2·石忠勇公事略》:“十八年薨,年六十有三。”
  3. 《国朝先正事略·1册卷2·石忠勇公事略》:“公遂以城降,授轻车部尉,后隶汉军正白旗。”
  4. 《国朝先正事略·1册卷2·石忠勇公事略》:“十一年,从上讨蒙古巴林部有功,晋爵三等男。”
  5.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五》. 명·청실록. 
  6. 《清史稿·列传四》:“时袁崇焕、祖大寿以兵二万屯广渠门外,阿巴泰莽古尔泰等率师攻之。”
  7.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六》 :“庚子。上自永平至三屯营。先是三屯营、汉儿庄、善峰口、潘家口、洪山口、俱经归顺。至是闻明杨姓总兵领兵二千。于十八日夜进三屯营。复叛因遣达海穆成格、副将石廷柱、率兵千人。往侦汉儿庄有无叛形”. 명·청실록. 
  8.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六》 :“是夜。达海、穆成格、石廷柱等。收复汉儿庄。率城守游击并守备一员。百姓一人。来见上赐之食。諭之曰。尔等虽云归顺。朕犹未信。尔等兄弟子姪、及城中士人。或随我往遵化。或我兵入城驻守。二者汝等以为孰便。可试言之。游击对曰。皇上发兵驻守。众心始安。遂命贝勒阿巴泰、率所属护军。偕达海、白格、往城中分撥房舍。令军士驻防”. 명·청실록. 
  9.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十》 :“是日大凌河总兵祖大寿义子泽润以书二函系之于矢自城内射出乞令副将石廷柱往亲与面议”. 명·청실록. 
  10.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十》 :“丙寅。副将石廷柱、巴克什达海库尔纏觉罗龙什参将甯完我等往城南台下遣阵获千总姜桂入城既而姜佳偕城内游击韩栋及从者一人至栋言我祖总兵欲石副将过壕。亲告以心腹之语达海曰未奉上命不敢擅令石副将往栋曰若不信吾言可令一人随吾行当送祖大寿之子祖可法为质未几韩栋果送祖可法至我军营。贝勒济尔哈朗、岳託、见之。俱起立。可法欲拜。岳託曰。前此对壘。则为我仇敵。今已讲和。犹兄弟也。何以拜为。遂行抱见礼。诸贝勒至。俱以次抱见。诸贝勒正坐。祖可法、韩栋坐于右侧。坐定。遣石廷柱、偕库尔纏、龙什、甯完我往库尔纏龙什、甯完我率数人立于壕边。惟石廷柱过壕。与祖大寿相见。”. 명·청실록. 
  11.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十》 :“大寿谓廷柱曰。人生天地间。豈有不死之理。但为国为家为身。三者竝重。我等既不能尽忠朝廷。报効国家。惟惜此身命。决意归顺于上。然身虽获生。妻子不能相见。生亦何益。尔等果不回军。进图大事。当先设良策。攻取锦州儻得锦州则吾妻子亦得相见惟尔等图之。语畢廷柱还。”. 명·청실록. 
  12.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十》 :“十一月庚午朔上迎祖大寿于五里外。”. 명·청실록. 
  13.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命可纲偕大寿护版筑。八月甫竣工,大清以十万众来攻,可纲等坚守不下。久之,粮尽援绝。大寿及诸将皆欲降,独可纲不从,令二人掖出城外杀之,可纲颜色不变,亦不发一言,含笑而死。”
  14. 此为清史稿所记,但有争议,因《天聪朝臣工奏议》里,天聪七年正月初七(1633年2月14日)时,佟养性还和马光远合奏过
  15.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己卯。遣兵部贝勒岳託、户部贝勒德格类、率右翼楞額礼、叶臣、左翼伊尔登、昂阿喇、每旗副将一员。每甲喇額真一员。每牛彔代子一员。及旧汉军額真石廷柱、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明、共马步兵万餘。往取明旅顺口。”. 명·청실록. 
  16.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庚辰,上率诸贝勒大臣。迎旅顺口凯旋贝勒德格类岳託于十里外立八纛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上御黄幄两贝勒率随征诸将遥拜畢。德格类先近御前再拜行抱见礼嗣岳託拜见亦如之总兵官楞額礼副将石廷柱、抱上膝见畢。……上亲以金巵酌酒赐之次召楞額礼、石廷柱、上亦酌金巵以赐。”. 명·청실록. 
  17. 《爱新觉罗宗谱》2册甲二第1024页 记载:爱新觉罗允禑(多罗愉恪郡王)生有五子,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子时生,母顺懿密妃王氏知县王国正之女,雍正四年五月封多罗贝勒,十月派往景陵居住,八年二月晋封多罗愉恪郡王,雍正九年(1731)辛亥二月初一日巳时薨,年39岁,谥曰恪,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石文炳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员外郎博色之女,庶福晋杜氏五尔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