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南川 (2010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热带风暴南川(2010年)
Tropical Storm Namtheun(英文)
8月31日的热带风暴南川
8月31日的热带风暴南川
十分钟平均风速
热带风暴JMA65 km/h
(35 kt
轻度台风CWB65 km/h
(18 m/s
热带风暴 (KMA70 km/h
(20 m/s
热带风暴 (HKO65 km/h
二分钟平均风速
热带风暴 (CMA65 km/h
(18 m/s
一分钟平均风速
热带风暴 (JTWC75 km/h
(40 kt
概况
形成日期2010年8月28日
消散日期2010年9月1日
最低气压996 hPa
瞬间最大阵风95 km/h
影响
影响地区 日本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热带风暴南川英语Tropical Storm Namtheun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92010),是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南川”是由老挝所命名,是老挝的一条河流。

发展历史

8月27日,一个比较广阔的云团在台湾东面海域形成。在8月28日随即发展成一低压区,并在同日18时在日本八重山群岛一带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气压。香港天文台则于8月30日才升格。由于附近两侧都有热带气旋发展,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圆规的强度较强,所以朝西偏南方向进入台湾海峡。此热带低气压在台湾东边徘徊,并于8月30日当天造成台湾北部尤其台北地区强烈降水,中央气象局却只发布热带低压特报。其的强度一直没有受到日本气象厅的重视,直到晚上8时,突然增强为热带风暴,因此为其命名“南川”。但由于南海东北部又有强烈热带风暴狮子山的发展,两者相碰之下,使南川难以增强,所以日本气象厅预计南川将在台湾西北部陆地登陆后消散。

8月31日17:00,香港天文台将南川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预料会于两天内消散。中央气象局亦于同日为南川发出最后一次警告,并改向轻度台风莱罗克发出海上台风警报。23:50,南川中心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岞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1],9月1日凌晨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南川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于3时停止编号[2]

影响

 中国

30日至31日2天之累积雨量,以彭佳屿及台北山区较大,彭佳屿累积雨量385.8毫米。

 日本

09W暴风圈持续笼罩日本琉球群岛西部持续到南川进入台湾海峡北部海面。

中国大陆

福建省

当地发出最高热带气旋警告: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 2010年8月31日
    • 上午07时05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热带风暴南川位于莆田偏东方190公里的海面,预计未来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逐渐向福建中部沿海靠近[3]
    • 下午15时35分,福建省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热带风暴南川位于莆田偏东方80公里的海面,预计将于8月31日夜间在长乐晋江沿海沿海登陆或擦过[4]
    • 下午16时30分,福建省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南川将于8月31日夜间在福清到晋江沿海沿海登陆或擦过[5]
    • 晚上20时00分,福建省泉州市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预计南川可能于8月31日夜间在福建莆田厦门沿海登陆或擦过,也有可能在台湾海峡减弱后并入狮子山环流[6]
    • 晚上23时50分,热带风暴南川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岞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1]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

台湾

台湾地区中央气象局 台风警报
上一热带气旋 海上台风警报
    2010.08.30 22:30 - 2010.08.31 20:30
下一热带气旋
强烈台风芭玛 轻度台风莱罗克
强烈台风芭玛 陆上台风警报
    2010.08.30 22:30 - 2010.08.31 20:30
轻度台风莱罗克

福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气象台 台风预警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2010.08.31 07:05 - 2010.09.01 06:00
下一热带气旋
台风莫拉克 强热带风暴狮子山

参考

外部链接

参见

相关热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