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File:澎湖天后宫|沈有容谕退红毛番.jpg
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

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为中国台湾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碑,内容指1604年明朝将领沈有容在谈判下,使荷兰人韦麻郎离开澎湖的事件。此碑于1919年被发现。本碑高200公分,宽28公分,厚14公分,目前保存于澎湖县马公市澎湖天后宫

沿革

为了扩张势力范围,增加贸易金额,荷兰东印度公司希望在东亚地区找到一个可供船只补给的长期据点。1602年(明万历30年)攻打澳门失败后,接受中国商人李锦之建议,于1604年6月(明万历32年),再次出航,计划经澳门转往澎湖,但在广州地区遇到大风,改为直接前往澎湖。

抵达澎湖后,司令韦麻郎派人至福建请求互市。10月,福建海澄税监高宷派人来澎湖,声称可以打通明朝各关节,向韦麻郎取得巨额贿络。[1]明朝当局无意与荷兰进行贸易,故于接获消息后,指派都司沈有容带领兵船五十艘(约两千人),于同年11月18日抵今日之马公市,于“娘妈宫”(即今澎湖天后宫)会晤韦麻郎,要求撤出澎湖。韦氏因互市无望,兵力亦相差悬殊,于同年12月15日离开澎湖,转往台湾寻找据点。事件结束后,明朝政府立此碑以表彰沈有容。

发现与保存

1935年,日本政府在台南市举办历史展览会纪念领台四十周年时,台南市长谷泽胜之在澎湖采访史料,在妈祖宫发现“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并稍来拓本。据中村孝志所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に就いて〉一文,得知此碑是于大正八年(1919年)维修澎湖天后宫时,在天后宫祭坛下发掘出此碑。在此碑出土前,台、澎地区最古老的石碑,一向是公认立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靖台碑”(亦存于马公市)及“靖海将军侯施公功德碑”(始立于台南大天后宫)。出土后此碑成为妈宫庙之柱。[2]

经1985年重修天后宫后,将此碑安置于清风阁二楼,随后移置至清风阁一楼的过道间,并设立说明告示牌。石碑本体大致完好,惟字体稍有模糊。

相关条目

注释

  1. 韦麻郎. [2017-01-17]. 
  2. 中村孝志著,许贤瑶译,关于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咾咕石》季刊第九期,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参考资料

  • 中村孝志(1939),〈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に就いて〉,《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创立三十年记念论文集》,台北:台湾总督府博物馆。
  • 中村孝志著,许贤瑶译,关于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咾咕石季刊第九期,澎湖县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