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毛诗西汉时期鲁国毛亨毛苌学派的《诗经》。为当时的乐官所采集而成,各篇作者大都已不可考。汉代诗经》学分为四家,为《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四家。后仅《毛诗》独传于世,今本十三经中之《诗经》即为《毛诗》。

诗经的版本

毛诗是《诗经》的版本之一,也是目前唯一流传下来的版本。今本十三经中的《诗经》即是毛诗。《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年代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跨五百多年。其篇目固定于春秋时期,因传承流派的不同,有多个版本存在。《诗经》在成为儒家的经典之前,在先秦古书中称之为《诗》或《诗三百》,据传孔子曾删定三千篇成三百篇,总以《诗》名(《史记·孔子世家》),然而后世研究表明在孔子以前《诗》即有固定的篇目、和当下所传三百一十一篇仅略有出入。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古籍遭劫,《诗三百》也在其内。至汉朝文化复兴,鼓励民间献古籍、藏书,有鲁、齐、韩、毛四家传《诗》者,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皆今文经(当时的“今文”指汉隶);毛诗为鲁人毛亨所传,为古文经(当时的“古文”指大篆,也泛指秦“书同文”以前六国各自的字体)。汉朝将鲁、齐、韩三家《诗》列于官学,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设“五经博士”负责讲习,多以《鲁诗》、《韩诗》等称呼加以区分。[1]魏晋以后,鲁、齐、韩三家《诗》先后亡佚(《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曹魏,《韩诗》亡于),只有《毛诗》流传下来。到了之后,《诗经》这一名称才确定下来,沿用至今。今《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由西汉毛亨作,东汉郑玄和唐孔颖达作;至南宋,朱熹作《诗集传》;清朝学者陈奂撰《毛诗传疏》、胡承珙撰《毛诗后笺》、马瑞辰撰《毛诗传笺通释》,这些都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书。分(160篇)、(105篇)、(40篇)三部分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有名无辞(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共三百一十一篇。

《毛诗序》提到:“《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所谓《诗》之六义,风、雅、颂指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则指诗之作法。

诗经的内容

为民间歌谣,依地域分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其时代,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诗,大部分是东周时的诗。

西周中期或晚期宫廷乐歌,作者为士大夫阶层。 “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冶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 分为:

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字,即“容”字,指“舞容”(舞态、舞形)。 有三部分,分为:

  • 周颂
  • 鲁颂
  • 商颂

诗的做法

《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甚大。

赋:“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毛诗注疏

  • 毛诗注疏》--西汉毛公(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毛诗笺)注《毛诗传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七十卷。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
    • 《毛诗》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凡40卷。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孔颖达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
    •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祭酒等职。其时撰《五经正义》,孔颖达以年辈在先,名位独重,受命主持其事,诸儒分治一经,《毛诗正义》出自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孔颖达总其成。《毛诗正义》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传”“笺”被称为“注”,“正义”被称为“疏”,合称《毛诗注疏》。《四库全书总目》说:“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说明此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朝影响之大。其中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有的地方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对于《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删《诗》之说表示怀疑等,但其书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此书颇多烦言赘语,这是唐人义疏的共同缺点。
    • 《毛诗正义》通行的有《十三经注疏》本,以阮元所刻为佳,书后附阮元的《毛诗校勘记》。
  • 诗集传》二十卷—南宋朱熹注。

注释

  1. 陈乔枞在《诗经四家异文考 • 自叙》指出:“四家之《诗》,其始口相传授,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各用其乡音,故有同言而异字,同字而异音者。然而古人文字声音训诂通假之源,未始不可于彼此同异之间观其会通,触类而引伸之,足以举一反三焉。”
  2. 《毛诗序》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还没有定论。郑玄谓《诗序》为子夏所作。清人魏源认为《毛诗》之最不可信者在《毛序》,而《毛序》其实非传自子夏,乃卫宏所作。他在〈毛诗义例篇上〉云:“夫《毛》之释《诗》者非《传》乎?其统《传》者非《序》乎?辅《传》者非《笺》乎?考《诗序》之说,不见于《史记》、《汉书》,即《毛传》亦绝无‘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