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汝耕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殷汝耕
性别
出生1885年
 大清浙江省温州平阳
逝世1947年12月1日
中国南京市
别名
职业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行政长官

殷汝耕(1883年—1947年12月1日),亦农浙江温州平阳人(今属苍南)。中国近代史著名汉奸,并曾出任日本扶植的伪“冀东自治政府”要职。

生平

殷汝耕于1883年出生,光绪30年12月(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21岁),宣统元年(1909年)入第七高等工科,后加入同盟会,曾追随黄兴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再赴日本留学。1919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进入北洋政府财政部里担任司长,与殷同袁良(前北平市长)、程克(前天津市长)并称日本通四巨头。殷汝耕也用妻姓,取了个日本名叫井上耕二。

1935年,日本与中国在华北的冲突增加。11月24日,在土肥原贤二怂恿下,冀东“非武装区”专员殷汝耕宣布“自治”,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殷汝耕出任伪“冀东自治政府”委员长,宣布脱离国民政府,并且将通县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滦县乐亭丰润等二十二县纳入其辖下;因这一汉奸行为,国民政府宣布通缉殷汝耕。殷汝耕出任伪政府行政长官,以池宗墨任“秘书长”,下设民政、财政、外交等“五厅”。国民政府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殷汝耕等人进行对抗。

1937年3月2日,殷汝耕飞长春面见板垣征四郎,商谈扩大伪组织事宜[2]:5377。6月17日,殷汝耕所属教导队在冀东玉田县城北强缴民间自卫枪械,激起人民反抗,参加反抗者共21村[2]:5447。6月21日,殷汝耕由通县至天津,往见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议定扩充“保安队”实力,并重新分配防区[2]:5450。殷汝耕后来在1937年7月29日发生的通州事件中失去了日方的信赖。

1938年2月1日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被并入王克敏的伪“临时政府”。抗战胜利后,殷汝耕因汉奸罪行被国民政府逮捕,入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在狱中手抄《金刚经》。

1947年,判处死刑。12月1日上午,殷汝耕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刑场被枪决[2]:8464

家族

殷汝耕有一兄长殷汝骊,为国民政府前财政部次长。汝骊厌恶汝耕,曾对陈铭枢说:“此弟品质极坏,只要有利可图,他就能卖友,甚至会出卖民族。”殷汝骊之子殷之浩大陆工程公司创办人,殷之浩之女殷琪曾为台湾高铁董事长。

参考文献

  1.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著,《中华民国史》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第378页
  2. 2.0 2.1 2.2 2.3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华民国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