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战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戊辰战争
(1868–1869)

戊辰战争中萨摩藩之藩士
日期1868年1月3日 - 1869年5月18日
地点
结果
参战方

1868年:

萨长土肥联盟: 以及众多尊王派藩主大名

1868年:

其他亲藩大名

以及众多佐幕派藩主大名

1868年:
 日本帝国

1869年:
 虾夷共和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炽仁亲王
彰仁亲王
西乡隆盛
黑田清隆
大村益次郎
山县有朋
桐野利秋

1868年:
能久亲王
德川庆喜
胜海舟
榎本武扬
松平容保
田中玄清  
松平定敬
近藤勇  


1869年:
榎本武扬
大鸟圭介
荒井郁之助
土方岁三 
法国 儒勒·布吕奈
法国 尤金·科拉彻
兵力

6000人(1868年初)[1]

30000人(1868年底)[2]
超过15000人(1868年初)[3]
伤亡与损失
超过1125人伤亡 超过4550人伤亡
戊辰战争战役图

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庆应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历史上在王政复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势力的一次内战。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

战争经过

冲突开始

1867年11月9日至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倒幕派在朝廷发起宣告将政权交归天皇大政奉还)。新政府于小御所会议上要求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返还官位和领地(辞官纳地)。

此事刺激了幕府,更激化了双方的对立。会津藩桑名藩的藩兵以谒见天皇为名从大坂京都进军,同时,以萨摩长州两藩军队为主力的政府军亦重兵集结,双方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爆发武装冲突,即鸟羽伏见之战。萨长军获得压倒性军事胜利,倒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并宣布德川庆喜为朝敌。

庆应4年1月6日,德川庆喜放弃大阪城,由海路逃往江户。失去指挥官的幕府军随即溃散。

江户开城

1月31日,朝廷发布讨伐德川庆喜的命令。2月3日,剥夺了庆喜的官职;9日,由西乡隆盛担任总参谋的东征军以萨摩、长州等藩兵为主力,相继从京都出发。3月12-13日,东征军诸路接近江户,决定3月15日发起总攻。幕府主战派要求决一死战,但幕府重臣胜海舟看到了民心向背的严重形势,与萨长军统帅西乡隆盛谈判成功,劝说德川庆喜投降。4月21日,新政府军和平接收江户,软禁德川庆喜,但德川家得以延续。

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政府军先后平定了彰义队奥羽越列藩同盟虾夷共和国等旧幕府残余势力。

东北列藩的抵抗

会津战役后的会津若松城

8月的会津战役是戊辰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政府军3000人迂回突袭会津藩若松城,战斗历经1个多月;9月22日,松平容保率会津藩开城投降。会津藩战死3000人。战后会津藩被迁移到斗南藩(今青森县)。

箱馆战役

箱馆战争中新政府舰队正与虾夷共和国舰队作战,图中的2艘军舰为官军的东舰春日丸

12月15日,原幕府海军奉行榎本武扬北海道成立虾夷共和国政权,与明治政府军交战。之后旧幕府军战败,土方岁三战死。明治二年5月17日(阳历1869年6月26日),榎本决定五棱郭开城投降,并于5月18日转交给政府军陆军参谋黑田清隆,成立一百多天的虾夷共和国宣告结束。至此,幕末内战“戊辰战争”在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失败、新政府军的胜利之下告终。

关连项目

参考文献

  • 大山柏. 戊辰戦役史 上下. 时事通信社. 1968. 
  • 菊地明(他)编, ‘戊辰战争全史’〈上・下〉, 新人物往来社 (1998/04), ISBN 978-4-404-02572-2, ISBN 978-4-404-02573-9
  • 佐々木克,‘戊辰战争’,中公新书 (1977), ISBN 978-4-12-100455-0
  • 保谷彻,‘日本の战争18 戊辰战争’,吉川弘文馆, ISBN 978-4-642-06328-9
  • 野口武彦(著), ‘幕府步兵队―幕末を驱けぬけた兵士集团’, 中公新书 (2002/11), ISBN 978-4-12-101673-7
  • 稻川明雄(他)编, ‘北越戊辰战争史料集’, 新人物往来社 (2001/11), ISBN 978-4-404-02923-2
  • 中须贺哲朗 (译),‘英国公使馆员の维新战争见闻记’,校仓书房 (1974)
  • ‘会津战争-痛愤 白虎队と河合继之助’,学习研究社 (1994/9), ISBN 978-4-05-600586-8

脚注

  1. Banno, p. 39.
  2. Banno, p. 48.
  3. 15.000 soldiers during the Toba-Fushimi campaign. Banno, p.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