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阁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慈云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河北省定兴县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第四批第114项
登录1996年11月20日

慈云阁,原名大慈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十字街中心,是一座两层砖木楼阁式建筑。该建筑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多有修葺。新中国成立后附属建筑被拆,仅剩慈云阁。1996年,慈云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原有阁楼建于元初,但在兵乱中被毁。元大德年间,龙兴寺住持僧宝德集资重建该阁,最终于大德十年(1306年)五月建成。建成时该阁名为大慈阁,位于龙兴寺中央。明代万历年间,御史李尽曾对慈云阁加以修葺,并增建了前后山门和东西配殿,另建造了廊亭和桅杆[1]:145。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该阁又有两次重修,但建筑风格未变。嘉庆年间重修后改名为慈云阁[2]:22

新中国成立时,明朝所建的慈云阁附属建筑体系尚存,整体布局呈船形。此后建筑大多被毁,仅存慈云阁[3]。慈云阁曾多次被维修[1]:145。1956年,慈云阁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等级为二等[4]:24。1996年,慈云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文物部门对慈云阁落架大修,最终将其修复为原状。修复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梁架和散斗上发现了元代墨书题记[3]

结构

慈云阁位于定兴县城十字街中心,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楼阁建筑。面阔、进深皆为三间,上下两层开间相同。底层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9米[a],高13米。室内采用减柱造手法。柱子分为上檐柱和下檐柱两种,总计24根,直径均为38厘米,柱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柱头做出卷刹。柱子平面形状除圆形外,包括八角形、十六角形和梭形等。柱础则有覆盆和素平两种。上檐、下檐和攀间均有铺作承托。顶部为重演歇山布瓦顶。[2]:22[1]:145[3]

注释

  1. 1998年维修前测量出的柱网数据为南北长7.66米,东西宽8.98米[3]

参考

  1. 1.0 1.1 1.2 河北省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 (编). 河北名胜志.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07-01. CSBN 12365·2. 
  2. 2.0 2.1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 (编). 中国名胜词典 河北、内蒙古分册.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12-01. 
  3. 3.0 3.1 3.2 3.3 聂金鹿. 定兴慈云阁修缮记. 文物春秋. 2005, 3: 37–43. 
  4. 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编 (编).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8-02-01: 309. CSBN 7068·26. 
  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务院官方网站. 2014-07-21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