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平原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俯瞰兰阳平原

宜兰平原,又称兰阳平原噶玛兰平原,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宜兰县境内,是一个面积约有330平方公里的小型平原,主要由兰阳溪冲积和地型升高造成,属冲积扇平原。平原南北端各有乌石渔港苏澳港两处港口,在早期为平原对外的重要口岸,今日已开发成为观光渔港商港

兰阳平原是台湾东部最早开发的地区。在汉人尚未进入前,兰阳平原为平埔族噶玛兰人活跃的区域,故早期宜兰被称为“噶玛兰”,另有少数民族语译名“蛤仔难”。兰阳平原的开发历史,可追溯到1776年,林元旻乌石港北边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垦淇武兰(今礁溪乡),为汉人入垦兰阳平原最早者[1]

1796年时,以吴沙为首的福建漳州府移民两百多人的共同垦殖,当时为侵略噶玛兰人,故从今日的头城为起始点,渐次建立了以“围”、“结”为单位的聚落群,显现出聚落的防卫功能,头城之名由此而来。宜兰县志记载:‘惟当时吴(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终于不敌溃走,撤至西势之哆啰美远、珍仔满力、辛仔罕三社为后图,吴乘势侵入,沿途无敌,遂入头围。’[2]

以地理学的区域观点而言,宜兰因水利资源(降雨、涌泉、沟渠)丰沛,故具有明显的散村聚落,与台湾常见临近水源的集村有相当不同。另外兰阳平原也具有良好中地理论的架构-平原以宜兰市罗东镇为中地,四周各有规模较小的乡镇聚落。

参考资料

  1. 清朝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歷程. [2011-03-13]. 
  2. 老宜兰的脚印-噶玛兰人的乡愁

外部链接

  • 【台湾,你好!】沙发环岛空拍鹰眼系列 - 宜兰兰阳溪谷2015/7/22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