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婺城区
市辖区

金华市的商业中心西市街商业步行街[1]
概览
国家 中国
隶属行政区浙江省金华市
区划类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30702
政府驻地宾虹西路2666号
乡级行政区27
- 9
- 9
- 街道9
方言金华话汤溪话畲话
地理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及经济
总人口76.17万[2]
其它
时区UTC+8(东八区
邮政编码321000
电话区号+86 (0)579
网站:婺城区政府

婺城区是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1388平方千米,人口76.17万人。邮政编码321000。区人民政府驻宾虹西路2666号。民间通常将婺城区金东区合称为“金华”。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春秋时期,金华为越国土地。战国时代,越国被楚国所灭后,金华成为楚地。

秦汉时期

秦始皇时(公元前222年)分吴越地,置会稽郡乌伤县(治所在今义乌),金华属乌伤县。因秦制。王莽改制后乌伤县改名乌孝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乌伤县之名。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乌伤南乡地(实为西南乡地)置长山县,因县东北长山(即金华山)而名。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长山县。

隋唐两宋

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置婺州,长山县改名吴宁县,开皇十二年又改名为东阳县,至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金华县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改称金山县,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金华县;淳化元年(990年)为婺州保宁军;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金华县为婺州路治。

元明清

朱元璋戊戌年(1358年)金华县为宁越府治,庚子年(1360年)改为金华府治;二朝五百五十年间,均为金华府治所在地。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光复时府废,金华县直属浙江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金华道,辖金华衢州二府地,道府治在金华县,民国十六年(1926年)道废,金华县又属浙江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金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义乌,金华县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婺城新区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金华,设金华县,10月析金华县城区设金华市。1950年撤金华市并入金华县,1951年仍分设金华县、金华市,1958年撤汤溪县,除两个乡并入兰溪外,余均并入金华县;1959年撤销龙游县,其中湖镇区并入金华县。其后金华县城区曾两度设县级市,1981年金华县称金华市,1983年恢复龙游县其湖镇区仍划归龙游县。1985年撤,原金华市分设婺城区、金华县;2000年撤销金华县扩大婺城区,设立金东区,原金华县的汤溪等14个乡镇划入婺城区,原婺城区的仙桥等3个乡镇划入金东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城中街道西移至婺城新区所在的白龙桥镇,以配合金华市委市政府“一中心两翼两三角”的战略构想[3]

方言

婺城区境内的方言主要是金华话汤溪话。东部通用金华话,西部(原汤溪县地区)通用汤溪话。在西南部山区有畲话以及个别未明的方言(如安地镇山道村方言,塔石乡张村、大茗一带的方言)[4]

行政区划

婺城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9个、9个[5]

城东街道城中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江南街道三江街道西关街道秋滨街道新狮街道罗店镇雅畈镇安地镇白龙桥镇琅琊镇蒋堂镇汤溪镇罗埠镇洋埠镇乾西乡竹马乡长山乡箬阳乡沙畈乡塔石乡莘畈乡苏孟乡

交通

参考文献

  1. 金华商业版图迎来史上最大规模扩张. 金华新闻网. 2012-01-10 [2016-12-24]. 
  2. 金华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3. 浙江金华婺城新区全景图. 新华网. 2004-03-10 [2016-12-24]. 
  4. 曹志耘. 金华方言词典.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引论 4. ISBN 7-5343-2881-0 (繁体中文). 
  5. 国家统计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国家统计局. 202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