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充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吴充(1021年—1080年),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景祐五年戊寅科进士,北宋大臣。

生平

未到冠礼之年便举进士,与吴育、吴京、吴方等兄长皆高第。

景祐五年戊寅科进士,初调任谷熟县主簿。后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充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宋仁宗命缮写赐皇族,宋英宗在藩邸,书之坐右。除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胡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以忠直擢侍从,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历知陕州,京西、淮南、河东转运使。

宋英宗立,数问吴充在哪里,会入觐,语其为吴王宫教授时事,嘉劳之。寻权盐铁副使。

熙宁元年,知制诰宋神宗谕以任用意,曰:“先帝知卿久矣。遂同知谏院。言:“士大夫亲没,或槁殡数十年,伤败风化,宜限期使葬。”诏著为令。河北水灾、地震,为安抚使。使还,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知审刑院,权三司使,为翰林学士。

熙宁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熙宁八年,进检校太傅枢密使。吴充虽与王安石连姻,而心里不喜欢王安石的变法,数次向皇帝说政事新法不便于民。帝察其中立无与,欲更换宰相,熙宁九年(1071年),王安石罢相,吴充遂继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吴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吕公著韩维苏颂,并荐孙觉李常程颢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迫于诛敛,愁怨流离,转死沟壑。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几年于兹矣。今日救天下之急,苟不罢青苗、免役、保甲、市易,息征伐之谋,而欲求成效,犹恶汤之沸,而益薪鼓橐也。欲去此五者,必先别利害,以悟人主之心。欲悟人主之心,必先开言路。今病虽已深,犹未至膏肓,失今不治,遂为痼疾矣。”,又不愿罢青苗、免役、保甲等法,受王珪忌恨。王珪利用蔡确困毁吴充。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病卒。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素病瘤,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三月,舆归第,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逾月,卒,年六十。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正宪。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子安诗、安持。安诗在元祐时为谏官、起居郎。安持为都水使者,迁工部侍郎,终天章阁待制。安诗子储、安持子侔,官皆员外郎,坐与妖人张怀素通谋,诛死。

兄长

  • 兄长:吴育、吴京、吴方

后代

参考书目

  • 脱脱等,《宋史》卷三百十二,列传第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