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冯延巳
正中
出生冯延嗣
903年
唐朝广陵
逝世960年(56-57岁)
南唐
职业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宰相
作品《阳春集》

冯延巳(903年—960年),原名冯延嗣,一作冯延己正中,是五代词人广陵[1]南唐时官至宰相,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老师。他是南唐吏部尚书冯令𫖳的儿子,弟弟冯延鲁亦是著名文人。死后谥号忠肃,有《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词风清丽,善写离情别绪,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李煜影响很大。冯延巳、李煜被认为直接影响了北宋以来的词风[2]。冯延巳所著的词有《谒金门》,第一句为“吹皱一池春水”。

姓名争议

冯延巳姓名历来多有争议。《马氏南唐书》《陆氏南唐书》《资治通鉴》均作“冯延己”,但后世的唐宋词选本多作“冯延巳”。词学家夏承焘《冯正中年谱》引焦竑《笔乘》,释氏六时:“可中时,巳也。正中时,午也。”从冯氏的名与表字的对应关系考虑,认为冯氏之名应作“冯延巳”而非“冯延己”;他还考证出“巳”“嗣”二字是既同音又同义的[3]

生平

李昪时期

冯延巳是广陵人,一说是歙州[4]。其父冯令𫖳仕南唐南唐烈祖李昪时署为歙州盐铁院判官。冯延巳早年以文雅著称,多有才艺;后拜见烈祖,烈祖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吴王(后徙封为齐王)李璟交游[5]。后来李璟任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

冯延巳擅长凭依权贵,其与陈觉交好,又通过陈觉而依附宋齐丘,因得权势。同时在吴王府任职而名位在自己之上的,冯延巳便小施计谋把他排挤出去[1]。冯延巳常常恃才放旷,狎侮朝士。他曾经讥讽中书侍郎孙晟说:“您有什么能耐担任中书郎呢?”孙晟回答:“我不过是一个山东的鄙儒,写文作赋不如您,高谈阔论不如您,谄媚奸诈也不如您。但是主上让您与齐王交游的目的是想用您的仁德去辅导他,怎会是让你们成为狐朋狗友呢?我确实无能,但您的能耐,却恰足以成为国家的祸患罢了。”[注 1][1]给事中常梦锡几次上言,斥责陈觉、冯延巳、魏岑等人都是奸佞之人,不适合让他们在东宫侍奉太子。烈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不久便去世了[4]

李璟时期

南唐元宗李璟登基后,改元保大。冯延巳喜形于色,时不时地入朝向元宗陈述政事,使得元宗对其稍有不悦。保大二年(944年),元宗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宋齐丘对待陈觉素来厚重,元宗也认为陈觉是个有才之人,便委以重任。冯延巳与其弟冯延鲁、魏岑、查文徽、陈觉相互勾结,把持朝政,时人称他们为“五鬼[1][4][5]

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为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出任宰相。保大五年(947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伤数万,损失惨重。元宗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但经宋齐丘、冯延巳斡旋而免。后被御史中丞江文蔚知制诰徐铉史馆修撰韩熙载弹劾,被贬为太子少傅[6]。保大六年(948年),冯延巳出任昭武军节度使,治抚州。冯氏在抚州任职数年,并没有什么政绩。保大十年(952年),冯延巳二度担任宰相。冯延巳当政期间,先是进攻湖南,大败而归;后淮南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宰相孙晟出使后周时不屈遇害[1][5][7]。冯延巳曾评价烈祖、元宗二人道:“先主李昪在安陆打了败仗,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哀叹多日。他不过是一个田舍老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呢?当今的皇上有数万军队在外征战,依旧宴乐升平、骑马击球,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啊!”[注 2][1]

显德五年(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冯延巳与宋齐丘、陈觉、李征古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几次兵败,使得元宗决心铲除党争。于同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宋齐丘放归九华山,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但冯延巳安然无恙。建隆元年(960年)五月,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谥号忠肃[1][5]

艺术造诣

冯延巳在诗词方面造诣极深,尤其擅长乐府词。陆游在《南唐书》中记载:“延巳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如‘宫瓦数行晓日,龙旗百尺春风’,识者谓有元和词人气格。尤喜为乐府词。”[1]

冯延巳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佩文斋书画谱》列举了南唐十九位书法家的名字,其中就有冯延巳[3]

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3]

评价

正面评价

  • 王国维人间词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花间》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张皋文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8]
  • 刘熙载艺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 陈廷焯《云韶集》:“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

负面评价

  • 陆游南唐书》记载孙晟对冯延巳的评价:“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1]
  • 文莹玉壶清话》:“(常梦锡)历言宋、陈、冯、魏辈奸佞险诈,不宜置左右。主深然之。”[9]

名句或著名作品

长命女[10]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
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
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鹊踏枝[11]

誰道閑情抛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谒金门[12]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欄杆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轶事

陆游南唐书》载: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对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1]

注释

  1. 原文:“晟,山东鄙儒,文章不如公,谈谐不如公,谄诈不如公。然主上使公与齐王游处,盖欲以仁义辅导之也,岂但为声色狗马之友邪!晟诚无能;公之能,适足为国家之祸耳。”
  2. 原文:“安陆之后,丧兵数千,辍食咨嗟者旬日,此田舍翁,安能成天下事。今上暴师数万于外,宴乐击鞠,未尝少辍,此真英雄主也!”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陆氏南唐书·卷十一·冯孙廖彭列传第八》
  2. 叶嘉莹. 冯正中词的成就及其承前启后的地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4. 
  3. 3.0 3.1 3.2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冯正中年谱》
  4. 4.0 4.1 4.2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后晋纪四》
  5. 5.0 5.1 5.2 5.3 《马氏南唐书·卷二十一·党与传下第十七》
  6.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
  7.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
  8. 王国维《人间词话》
  9. 《玉壶清话·卷十》
  10.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11.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12. 冯延巳《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