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

此文具有原创性,并兼顾知识丰富性,获“好文章”评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粮液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
分类传统技艺
序号927
编号项目Ⅷ—144
登录2008年
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五粮液大曲白酒,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宜宾市,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种粮食发酵制而成,在中国浓香型白酒中独树一帜,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泸州老窖特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五粮液、沱牌曲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五、”之一[1]。目前五粮液是由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酿制销售[2]

历史

早年

宋朝宜宾绅士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到了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

新中国初期

1952年5月,宜宾城区8家旧糟坊联合改造为“国营第二十四酒厂”(这是五粮液酒厂的前身),1959年正式命名为“地方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开始了自身发展的跋涉。工厂初期由于技术欠缺。酒厂专员李鹏倾力相邀邓子均出山。1954年6月,邓子均献出五粮液秘方,并把五粮液生产扩大到“长发升”“利川永”原29口窖池生产,1955年正式投产,年产25吨[3]。1955年12月,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开始组织出口五粮液酒。1958年,五粮液已正式以国家名酒进入国际市场,销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1960年,为了解决五粮液微带涩味的风味缺陷,五粮液酒厂对陈氏秘方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以小麦替换了荞麦,结束了使用荞麦酿造五粮液的历史。以此配方烤出的酒不仅保持了五粮液的传统风味,而且消除了涩味[4]。随后,酒厂又经过多次的配合实验,对五种粮食的配比做了精细的调整,延长了发酵期,五粮液的风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963年,酒厂对五粮液酒生产流程进行改进总结,首次明确提出了五粮液质量标准。同年,五粮液参加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跻身白酒八强,并正式进入中国名酒序列[5]

改革开放后

第八代五粮液(52°,500ml)

1978年10月,五粮液酒厂以“双法”(统筹法、优选法)首先攻克了多年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成功地将酒度(由原来出口的52度)降到38度至35度。后微调至39度,酒味的口感更醇净甘爽。1979年,低度五粮液上市后受到国际市场广泛欢迎。1985年2月,根据国务院限制酒度数的指示,五粮液酒厂第一次批量生产52度五粮液内销酒,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品种。同时,内销低度酒小批量试产39度、29度、25度五粮液及39度尖庄酒,1988年10月,正式量产投放国内市场。

1993年,五粮液酒厂决定开发高档次的五粮液珍藏品。经过18个月不断实验,1994年2月,首批珍品五粮液54度开发成功;4月又推出了52度红旗五粮液珍品五粮液。到1990年时,五粮液酒厂已发展成为年产万吨以上的大型名酒生产企业,生产场地由城区旧址扩展到宜宾南岸青草坝、上江北学堂坡、红庙子等地,总占地面积34万多平方米,窖池1300余口[6]

现在的五粮液主要靠陈酿勾兑而成。五谷酿出的五粮液原酒被称为“基础酒”,“基础酒”按质分级分别储存,储存期满后,勾兑人员逐坛进行感官尝评和理化分析,根据不同产品在质量和风格上的要求进行勾兑组合,才为成品五粮液。2008年6月,“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

相关

参考

  1. 刘佑清,张小军,秦立军著. 与世界对话 新常态下茅台品牌的遂梦之旅与创新之道.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7: 22. ISBN 7-221-14373-0. 
  2.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编. 中国酿酒工业年鉴 2001.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2: 328. ISBN 7-5011-5823-1. 
  3. 本书编委会. 中国品牌 四川卷.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7: 166. ISBN 978-7-5026-4305-8. 
  4. 路甬祥总主编.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酿造.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07: 322. ISBN 7-5347-4045-2. 
  5. 康明官编著. 中外名优酒产品大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143. ISBN 7-5025-2276-X. 
  6. 于光主编. 中国陈年白酒收藏大典.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36-37. ISBN 978-7-5576-4753-7. 
  7. 李沙;李若谷编. 老字号文化丛书 中华老字号博物馆.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 193. ISBN 7-5184-1601-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