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Joachim von Ribbentrop
纳粹德国 德国外交部长
任期
1938年2月4日-1945年4月30日
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前任康斯坦丁·冯·纽赖特
继任阿图尔·赛斯-英夸特
德国驻英国大使
任期
1936年-1938年
指定阿道夫·希特勒
前任利奥波德·冯·赫施
继任赫伯特·冯·德克森
个人资料
出生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Ribbentrop

(1893-04-30)1893年4月30日
 德意志帝国韦塞尔
逝世1946年10月16日(1946岁-10-16)(53岁)
 盟军占领下的德国纽伦堡
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配偶安娜·伊丽莎白·亨克尔(1920年成婚)
儿女5名子女
专业商人、外交官
信仰新教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 德意志帝国
服役德国陆军
部队第12骠骑兵团
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乌尔里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德语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年4月30日—1946年10月16日)。德国外交部长。德国二战投降后被英军拘捕。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15天后受刑而死

生平

早年

里宾特洛甫出生于德意志帝国莱茵州韦塞尔,父亲理夏德·乌尔里希·弗里德里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Richard Ulrich Friedrich Joachim Ribbentrop)是一名军官,而母亲则是约翰娜·索菲·赫特维希(Johanne Sophie Hertwig)[1]。里宾特洛甫小时候一直接受非正规的教育,直到他十多岁后才到德国瑞士私立学校念书[2]。里宾特洛甫的父亲于1908年从军中撤职,原因是他曾发表德皇威廉二世同性恋的诋毁言论,里宾特洛甫家中也因此缺乏了经济来源。里宾特洛甫借由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先后在法国格勒诺布尔英国伦敦住过一段时间,接着在1910年前往加拿大[3],他先在蒙特利尔史丹利街(Stanley Street)的莫尔森银行(Molson)工作,接着换到重建魁北克桥的一家工程公司,之后又换到曾修路连接蒙克顿温尼伯的加拿大国家跨洲铁路公司(National Transcontinental Railway),还曾在纽约波士顿当过记者。之后里宾特洛甫虽然曾因结核而返德休养,但后又回到加拿大,于渥太华经营一个小公司,进口德国香槟来销售[4]。1914年2月,里宾特洛甫参加举办于波士顿的埃利斯纪念杯比赛,与渥太华著名的明托(Minto)溜冰队竞争[4][5]。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里宾特洛甫离开加拿大返回德国参战[6],留下了他罹患肺结核的弟弟欧塔·里宾特洛甫于加拿大,之后遭英国拘捕(1918年去世)。1914年8月15日经由霍博肯开往鹿特丹的荷兰-美国船波茨坦号[6]回到欧洲,到了1914年秋天,他终于回到祖国,并加入第125轻骑兵团[7]。里宾特洛甫后晋升为中尉,并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起初他服役于东线,后到西线作战。1918年,里宾特洛甫以参谋身份派驻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8]。里宾特洛甫于一战外驻土耳其期间,与另一位军官弗朗茨·冯·帕彭成为好友[9]与认识了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德国战败后,作为塞克特将军的副官参加巴黎和会,对于当时德国签下凡尔赛条约的屈辱场景,印象非常深刻。

家庭

1919年,里宾特洛甫与安娜·伊丽莎白·亨克尔(Anna Elisabeth Henkell)相识,朋友都称她为安内利斯(Annelies)[10]。安娜是德国香槟制造厂老板奥托·亨克尔(Otto Henkell)的千金,里宾特洛甫于1920年7月5日与她在威斯巴登结婚,并开始在欧洲销售他们酒厂的产品[11]。1921年至1940年期间,安娜共生下了5个孩子:

  • 鲁道夫(Rudolf von Ribbentrop,生于1921年5月11日的威斯巴登),1960年与伊尔莎(Ilse-Marie Freiin von Münchhausen,1914-2010)结婚。
  • 贝蒂娜(Bettina von Ribbentrop,生于1922年7月20日的柏林
  • 乌苏拉(Ursula von Ribbentrop,生于1932年12月29日的柏林)
  • 阿道夫(Adolf von Ribbentrop,生于1935年9月2日的柏林),育有:
    • 约阿希姆(Joachim von Ribbentrop,生于1963年7月5日)
    • 多米尼克(Dominik von Ribbentrop,生于1965年9月25日)
    • 鲁道夫(Rudolf von Ribbentrop,生于1989年6月5日的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弗里德里希(Friedrich von Ribbentrop ,生于1990年6月28日的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巴托尔德·亨克尔(Barthold Henkell von Ribbentrop,生于1940年12月19日的柏林),育有:
    • 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von Ribbentrop,生于1971年2月3日)

安娜·伊丽莎白·亨克尔被认为是一个傲慢、控制欲强的一个女性,并常挨批为马克白夫人一般主宰自己丈夫的女人[11]。里宾特洛甫之后说服丈夫受封为贵族的姨妈,在他姓中加上了贵族姓“冯”,然而里宾特洛甫从未受到贵族接纳,也没有受到过承认。在魏玛共和国的大部分时间里,里宾特洛甫对政治不怎么关心,也没有反犹情结[12]。里宾特洛甫作为他岳父香槟公司的助手处理了许多业务,并和犹太银行家经常有往来,他成立一个进口公司的资金就是向犹太人贷款[13]

早期政治生涯

1928年,里宾特洛甫经人介绍给希特勒,希特勒记述他为“能令别人以买法国香槟的价格买下德国香槟的男人”,以及为一个能与外国联系的商人[13],之后里宾特洛甫在妻子的催促下于1932年5月1日加入了纳粹党[14]。1933年1月,弗朗茨·冯·帕彭奥斯卡·冯·兴登堡(Oskar von Hindenburg,兴登堡总统之子)一些朋友与希特勒协商,取代掉总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15]

这场会谈的结果是使得希特勒于1933年1月30日透过任命成为总理,而提供自家作为秘密会谈场所、纳粹党党员和身为帕彭好友的里宾特洛甫就因此受到希特勒的爱戴。因为里宾特洛甫是纳粹党的一名新党员,并不受到党内老成员的欢迎,戈培尔还在日记中将他写为:“冯·里宾特洛甫的名字是买来的,钱是借由婚姻娶来的、仕途则是骗来的[16]”为了弥补在党中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里宾特洛甫开始将纳粹主义也逐渐融入他的生活中,高调的提倡反犹主义[17],成为一名狂热的纳粹份子。他之后部分凭借著对于德国外国家的知识而成为希特勒的外交顾问,但大部分是因为对希特勒的谄媚与奉承之词才有此地位[18]。专职的外交部人员会将国外实际情况告诉希特勒,而里宾特洛甫则总是告诉希特勒所想听到的[19]。特别是里宾特洛甫会纪录下希特勒对一些事物的想法与观点,再提出与其相似的发言,借此使希特勒认为自己是一名忠于国家社会主义的外交官[20]。里宾特洛甫也发现希特勒常以极端、偏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也因此常将自己的意见转为此方向。

里宾特洛甫是希特勒的崇拜者之一,他的情绪很大一部分取于希特勒的好恶[21]。1933年,里宾特洛甫获得党卫队上校的头衔,一时间里他还与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友好,但最后彼此还是成为了敌人,主要是因为对于党卫队坚持自己的外交独立性,而非倚靠里宾特洛甫[22]

外交官生涯

1933年11月,里宾特洛甫开始进行他的外交生涯,他以一个非官方的外交官身份拜访了伦敦,与拉姆齐·麦克唐纳首相和约翰·西蒙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会面[23],但这场会谈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内容[24]。里宾特洛甫在取得外交办公室的职位之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攻击现任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25],积极争取该职位。起初纽赖特对里宾特洛甫这位对手保持轻视的态度,认为他这种连写德文都会用字粗俗且文法出错的人,更不用说英文法文了,对里宾特洛甫的竞争与攻击不怎么担心[26]

当中国抗日战争正式打响,与大日本帝国友好的纳粹德国起初还在观望,但在里宾特洛甫主导的外交部随即下令驻华的德国侨民和武官撤出,进而导致日军变本加厉的侵华。德国随后更将预定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弹药订单直接取消,让蒋介石李宗仁等人万分惊愕,德制师和中央军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弹药对抗日本,之后抗日的武器只能向苏联和法国订制。

随着德国击败法国并建立维琦法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瓜分波兰,其间里宾特洛甫多数时间和意大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大日本帝国等轴心国盟友交涉。里宾特洛甫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非常友好,直到德国投降前夕他们仍一起会面。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最后只剩下美国援助,苦撑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和加拿大才提供部分的武器援助国民革命军。因此,中国政府要员等人痛恨里宾特洛甫,如蒋介石在其日记上对此愤恨之甚。

里宾特洛甫受处绞刑后的尸体

参考文献

  1. Bloch, Ribbentrop,第1页至第2页
  2. Bloch, Ribbentrop,第3页至第4页
  3. Bloch, Ribbentrop,第6页
  4. 4.0 4.1 Bloch, Ribbentrop,第7页
  5. Lawson, Robert, "Ribbentrop in Canada 1910 to 1914: A Not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第29期,发行于:2007年12月4日,第821页至第832页
  6. 6.0 6.1 Bloch, Ribbentrop,第8页
  7. Current Biography 1941,第707页至第709页
  8. Bloch, Ribbentrop,第8页至第9页
  9. Bloch, Ribbentrop,第9页
  10. Bloch, Ribbentrop,第12页
  11. 11.0 11.1 Bloch, Ribbentrop,第12页至第13页
  12. Bloch, Ribbentrop,第16页和第20至第21页
  13. 13.0 13.1 Current Biography 1941,第708页
  14. Bloch, Ribbentrop,第26页
  15. 1月22日,奥托·迈斯纳和兴登堡于里宾特洛甫家中会见希特勒、戈林和威廉·弗利克。经过短暂的闲聊后,希特勒请小兴登堡在一间私室里交谈,并在那里讲了超过1小时。
    经过这次会谈后,小兴登堡改变了原有的想法,转而说服兴登堡总统任用希特勒为总理。
  16. Synder, Louis Encyclopedia of the Third Reich, New York: McGraw-Hill,1976年出版,第295页
  17. Bloch, Ribbentrop,第47页
  18. Craig 1953,第420页至第421页
  19. Craig 1953,第420页至第425页
  20. Craig 1953,第420页
  21. Bloch 1992,第51页至第52页
  22. Bloch 1992,第83页、第208页至第209页、第215页、第230页、第254页和第365页至第367页
  23. Bloch, Ribbentrop,第40页至第44页
  24. Bloch, Ribbentrop,第44页
  25. Michalka 1993,第167页
  26. Craig 1953,第423页至第424页

外部链接

前任: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
纳粹德国外交部长 继任:
阿图尔·赛斯-英夸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