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清朝篁墩南溪南吴氏族谱(左)、程里程叙伦堂世谱(中)和江夏黄氏宗谱(右),黄山市屯溪博物馆藏。

家谱,或称祖谱族谱系谱宗谱世谱支谱房谱谱牒世牒shèng等,是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重要事迹的。在家谱上所登记的姓名谓之谱名

中国的家谱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周边的汉字文化圈国家如朝鲜半岛日本琉球越南的一些家族受到中国的影响,也有编纂家谱的习惯。

历史

殷商时,已有刻在金属武器上的家族世系,谱牒则形成于西周

魏晋南北朝盛行官修合谱,时门第势力兴起,有九品官人法的产生,政府举才往往先察访其家谱,任用显赫人士为官,是谓世族。

隋唐时“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唐朝官修谱牒有《氏族志》、《姓氏录》、《姓族系录》和《元和姓纂》等,私谱修撰同样也是方兴未艾,颜真卿撰有《颜氏世系谱序》,于邵撰有《河南于氏家谱后序》,甚至连宦官也勤于修谱[1]柳芳说:“凡四海望族则为右姓,不通历代之说,不可与言谱也。”[2]赵彦卫说唐人“推姓显于一郡者谓之望姓,如清河张、天水赵之类。世人惑于流俗,不究本宗源流,执唐所推望姓,认为己之所自出,谒刺之属显然书之”[3]。北宋时吕夏卿撰写出唐朝世系诸表,为《新唐书》作出重大贡献。王安石撰《许氏世谱》,录自许据许元等人[4]。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地区,因家族受到重视,家谱特别发达,许多大家族的家谱撰写流传达数十年甚至上千年不绝,并有专门的学科谱牒学作研究。家谱的内容一般除了各世代人物姓名、事迹外,有时也会包括家族的大事、居地产业的变送以及祖传的家训等,家谱对于一个家族的自我认同和凝聚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

唐朝中期私家修谱渐渐兴盛。明清两代的宗族观念达到鼎盛,宗族观念十分强烈,族谱详细记载着全族男子的谱名、名讳、字号、生辰八字、卒年,“至于讳某字,娶某氏,生几子,葬某处,寿若干、咸备载于后,庶几可示后昆。”[5],族人做了坏事,不准写进家谱, “违者许房长鸣祠处治”[6]。许多家族规定家谱“三十年一修”[7],“族谱重修刻板后,每十年汇稿,三十年续倍,补刻刷印,附装谱后,以免久远难稽。 ”[8]

唐末五代时期,由于战乱,士族的谱牒几乎全部消亡[9][10][11]

在19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中,家谱被当作四旧遭到清理,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12],很多中国人不得不毁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13],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80年代、90年代以来,也有很多家族不重视自己的家谱,随意在古玩市场出卖[14],甚至直接丢弃,常州谱牒研究者朱炳国就常在废品收购站寻找家谱[15]

网络时代来临后,中外都有出现将家谱上传网络的网站,但也造成隐私泄露的担忧 [16]

家谱的价值

  • 了解家族来源

1984年,余姚埋马的罗氏族人在家族老房里找到自家家谱。通过多方寻找,他们发现家族与江西豫章罗氏、浙江慈溪罗氏的族谱是能够串联得上的,发现了自己家族的迁徙历史[14]

  • 对历史的记录

河南省图书馆征集到的一本鲁山家谱,详细记载了康熙七年一支军队出征的情况,包括将官的名录官职、出征前的会议记录、准备工作,甚至具体到每日行军路线、路程、士兵艰苦的生存环境等等,非常有历史研究价值[17]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出自清朝道光元年(1815年),每一页均加盖了清朝雍正皇帝钦赐的“省身念祖”大印[18]

  • 教育后人意义

有的族谱会记录家族的家训,教育后人要遵守家法国法、和睦宗族乡里等等[17]

负面现象

伪造家世

中国的家谱造假严重,自南北朝时期就络绎不绝,黄宗羲顾炎武钱大昕等人都对此进行了许多批判[19][20][21][22]谭其骧则认为谱牒是天下最不可信的文献,谱牒中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官阶和爵位,把皇帝和名人拉来做祖宗[23]

有人为了给自己家世增光,将自己并谱入更显贵的同姓家族,实际未亲缘关系。如寒族出身的唐朝宰相李义府,自称自己出自赵郡李氏,赵郡李氏也有人主动以同族与李义府相称,李崇德甚至将李义府并入自家家谱[24]。《红楼梦》里,也有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祖上曾与王熙凤家族连宗的情节[25]

古代被贬偏远地带的官员,有时会被当地同姓家族附会为先祖。如如海南岛一些李姓家族,自称是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后代,但这缺乏史书记载[26]

常州谱牒研究者朱炳国表示,他曾见过有修谱者把别人家家谱的一部分完全照搬到自家谱里[15]

粗制滥造

湖南一家谱研究专学表示,很多新修家谱品质较差。如某苏姓退休干部所编家谱,大篇幅记录自己家三代人的情况,一族之谱成了一家之谱。某胡姓退休教师,在家谱里大量引用列宁、高尔基等人名言,还有育儿资料[26]

典型家谱

研究书目

  • 濑川昌久著,钱杭译:《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 安如华著:《母系型家谱创编指南》(新加坡南洋出版社,2018)

参考文献

  1. 《全唐文》卷790郑薰《仇士良神道碑》
  2. 《新唐书》卷199《柳冲传》
  3. 《云麓漫钞》卷3
  4. 《王临川集》卷7《许氏世潜》
  5. 宋濂:《符氏世谱记》
  6. 《道光无为查林徐氏家谱》卷首
  7. 《民国浦城高路季氏宗谱》卷一《谱训》:“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
  8. 《道光香山黄氏家乘》卷一《族规》
  9. 《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九·与王深甫论世谱帖》:前世常多丧乱,而士大夫之世谱未尝绝也。自五代迄今,家家亡之。由士不自重,礼俗苟简之使然。
  10. 《嘉祐集·卷十三·谱例》:盖自唐衰,谱牒废绝,士大夫不讲而士人不载,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
  11. 《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惟刘氏自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环隽以下,仕者相继,而世牒具存焉。
  12. 唐宋八大家“后人”聚北京 (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倡议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2005年8月。
  13. 例如,李素珍,“烧家谱 ”,2006年8月24日,原载于《东江湖》杂志。
  14. 14.0 14.1 陈, 醉; 邹, 洪珊. 慈溪民间力量抢救2万余册散落家谱 尺素藏家谱 客从故乡来. 浙江日报. 2016年11月25日. 
  15. 15.0 15.1 王, 搏. 热修家谱得防造假变味(图). 天津网. 2011年1月12日. 
  16.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数字化第三批资源上线. 腾讯大申网. 2017年3月1日. 
  17. 17.0 17.1 王, 伟宾. 河南省图书馆征集家谱方志 揭开家谱里的那些事儿. 大河网. 2017年4月12日. 
  18. 韩, 璐. 两千年曾氏家谱“再现”重庆(图). 中新网重庆. 2016年3月13日. 
  19. 《南雷文定三集·卷一》: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氏族之谱,大抵子孙粗读书者为之,掇拾讹传,不知考究。
  20. 《日知录·卷二十三》:氏族相传之讹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唐书》表李氏则云:“纣之时有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寿《北史》序传。不知三代时无此名字,无此官爵也。表王氏则云:“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传、己亦无此事,王氏定着三房,一日琅邪,二日太原,皆出灵王太子晋,三日京兆,出魏信陵君。是凡王皆姬姓矣,乃王莽自为舜后,莽败,其族尚全,未必无后裔。
  21. 《日知录·卷二十三》:汉时碑文所述氏族之始,多不可据。如魏蒋济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王沈《魏书》云:“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日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封曹侠于邾。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而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锋之后。”陈思王作《武帝讳》曰:”于穆武王,胄稷允周。”则又姬姓之后,以国为氏者矣。及至景初中,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诏曰:“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把圈丘,以始祖帝舜配。”后少帝《禅晋文》,亦称“我皇祖有虞氏”,则又不知其何所据。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况于士大夫乎!
  22.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二·家谱不可信》:颜师古云:“私谱之文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无所取信,宁足据乎?”汉书晆孟传注。其注萧望之传云:“近代谱谍妄相托附,乃云望之萧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学者共祖述焉。但酂侯汉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孙胤绪具详表、传。长倩钜儒达学,名节并隆,博览古今,能言其祖。市朝未变,年载非遥,长老所传,耳目相接,若其实承何后,史传宁得弗详?汉书既不叙论,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断可识矣。”盖南齐书本纪叙述先世,以望之为何六世孙,讥其附会不可信耳。师古精于史学,于私谱杂志不敢轻信,识见非后人所及。唐书宰相世系表虽详赡可喜,然记近事则有证,溯远胄则多舛,由于信谱牒而无实事求是之识也。
  23. 谭其骧. 长水集 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 312–376. ISBN 7-01-009450-2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繁体中文). 
  24.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既贵之后,又自言本出赵郡,始与诸李叙昭穆,而无赖之徒苟合,藉其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给事中李崇德初亦与同谱叙昭穆,及义府出为普州刺史,遂即除削。
  25.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
  26. 26.0 26.1 欧阳, 春艳. 家谱,靠不靠谱?(组图). 长江日报. 2013年7月30日. 
  27. 《孔子世家谱》正式与游客见面 快来一睹真容(图). 济宁新闻网. 2017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