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平山县

旧称蒲吾县、房山县、建屏县
地名出处西平、房山
概览
国家 中国
隶属行政区河北省石家庄市
区划类别
区划代码130131
建置时间756年
毗邻阜平县灵寿县鹿泉区井陉县盂县五台县
政府驻地平山镇
现任县委书记张前锋
现任县长靳军
乡级行政区33
- 12
- 11
方言晋语大包片
地理
人口及经济
总人口(2020年)42万人
GDP(2020)248亿元人民币
其它
时区UTC+8北京时间
电话区号+86 (0)311
网站:平山县人民政府网站

平山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西部偏南,太行山中段东麓,是石家庄市所辖的一个

名称

平山县名由来一般有三种说法[1]

  • 兼取西平、房山二名尾字改为平山县;
  • 历经五台山太行山两山,万山嵯峨,至此地势始平,故名平山。咸丰三年《平山县志》与民国20年《平山县志料集》均执此说法;
  • 至德年间,安史之乱猖獗,诏令乱区凡有安、禄、山三字之地均需改名,故房山改为平山,取“平定安禄山之乱”之意。鹿城县改为束鹿县[注 1]、鹿泉县改为获鹿县[注 2]也因“鹿”与“禄”同音,取束缚、抓获安禄山之意。

历史

古代

新石器时代,平山县境内滹沱河沿岸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平山县境内属鲜虞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为晋国所灭,属晋国蒲邑。战国时期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中山国迁都灵寿(今平山县上三汲乡),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为赵国所灭,属赵国番吾郡。秦朝时属恒山郡

西汉初年,取蒲邑、番吾各一字置蒲吾县,属恒山郡。此后恒山郡多次更名、改制,蒲吾县均属之[注 3][2][3]。三国、魏晋、北魏均袭汉制。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于蒲吾县置蒲吾郡,辖蒲吾县。开皇三年(583年),撤销蒲吾郡,蒲吾县属恒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吾县西部地区置房山县,隶属于恒山郡,以县西北有房山[注 4]而得名。大业元年(605年),蒲吾县被并入井陉县[4]义宁元年(617年),李渊于房山县设房山郡,辖房山县与重新设立的蒲吾县。武德元年(618年)改房山郡为岳州,四年(621年)撤销岳州,房山县与蒲吾县划入井州[注 5]贞观元年(627年)蒲吾县并入井陉县[注 6]。贞观十七年(643年),撤销井州,房山县划入恒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邑宰李立允在县治东建学宫。天宝元年(742年),恒州改为常山郡。

至德元载(756年)[注 7]取西平[注 8]、房山二名,改房山县为平山县[注 9],同时改常山郡为平山郡[6]。至德二载(757年),平山郡改回恒州。元和十五年(820年),为避唐穆宗李恒讳,恒州改为镇州[7][5][8]

北宋初,平山县仍属镇州庆历八年(1048年)镇州改为真定府。熙宁六年(1073年),井陉县并入平山、获鹿二县[注 10][9]崇宁二年(1103年),知县韩实将学宫徙建于县治西南,即现在的平山文庙元朝时,平山县属中书省真定路[10]明朝时,平山县属北直隶真定府[11]清朝时,平山县属直隶省真定府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雍正帝胤禛讳,真定府改为正定府[12]

新唐书评价平山县为中[注 11][5]宋史评价为次畿[9]元史评价为下[10]清史稿评价为[12]

近现代

1901年,法德联军侵占平山县城,并由平山进攻娘子关击退清军。

民国2年(1913年)裁府撤道,平山县隶属于直隶省范阳道[注 12]。民国16年至17年(1927年至1928年),晋军奉军屡次争夺平山。民国17年(1928年),撤销保定道,平山县直属河北省。民国20年(1931年)8月,中共平山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冬天建立了中共平山县中心支部,次年8月成立了中共平山县委员会。民国26年(1937年),平山县属河北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0月,中国共产党于平山成立了冀西特委,八路军120师359旅于平山组建了平山团(718团),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移驻平山县洪子店镇;12月18日,日军占领平山县城;12月27日,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于洪子店成立,平山县属晋察冀边区冀西区[注 13]。民国28年(1939年),华北联合大学由延安移驻平山文都河。民国29年(1940年)8月7日,为纪念周建屏[注 14],以平山冶河以东与井陉县、获鹿县各一部分区域置建屏县(俗称“东建屏”)。百团大战期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挥部曾在平山县北冶、古月等地驻扎。民国34年(1945年)8月22日,四分区36团攻占平山县城,平山解放;10月,撤销原建屏县,以青杨树、郭苏和柏里之间的自然山岭为界,将平山县划分为两个县,西部为建屏县(俗称“西建屏”),东部区域仍为平山县[1]

民国37年(1948年)3月,晋察冀边区与晋冀鲁豫边区合并,原晋冀鲁豫边区机关迁至平山。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到达西柏坡村。5月20日,中共中央华北局与华北军区分别在平山王子村与烟堡村成立。5月23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机关离开阜平县来到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等的中央工委会合。6月15日,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于平山县里庄村成立。8月19日,华北人民政府于平山县烟堡村成立。民国38年(1949年)2月,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机关迁往北平。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25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山县、建屏县属河北省石家庄专区。1958年9月,撤销建屏县,并入平山县。1960年5月3日,撤销石家庄专区,平山县划归石家庄市,1961年5月23日复置石家庄专区,平山县重新划归石家庄专区。1967年11月22日,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1993年6月19日,石家庄地市合并,平山县划归石家庄市管辖(国函〔1993〕89号[13]

地理

平山县位于石家庄市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东面与石家庄市鹿泉区灵寿县接壤,北邻阜平县,南面为井陉县,西南为山西省盂县,西北为山西省五台县

地形地貌

平山县处在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起带北东方位阜平隆起和井陉凹陷的过渡地带,地势自东向西北逐渐增高,整体呈三面环山、朝东展开的簸箕状,最低点为东水碾村(120米),最高点为驼梁(2281米)。全县整体属山地地貌,其中海拔2000米以上的亚高山面积0.5万亩,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区25.1万亩,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区面积140.2万亩,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区面积104.8万亩、平原面积99.6万亩[1][14]

水系

平山县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县内河流总长度为1315.6公里,其中二级河流1条、三级河流19条、四级河流49条、五级河流10条。最大河流为滹沱河,自山西省盂县流入平山县境内,流经岗南水库与黄壁庄水库后进入鹿泉区。全县河流年径流量约18亿立方米,结冰期70天左右。滹沱河支流冶河流经县城[15]

平山县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63座。平山县历史上屡遭水患,自明初至1949年共发生大水灾26次,为防洪专门在滹沱河干流兴建了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有效阻止了洪灾,现均属国家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1]

气候

平山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夏暑冬寒,温差较大。春季少雨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地冻天寒。降水量少,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5~70%,蒸发量大,是年降水量的3.4倍[1][14]

平山县(1961-1991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F 60.6 74.3 81.0 93.0 103.3 107.2 104.7 100.6 100.9 91.4 76.5 72.3 107.2
平均高温 °F 37.0 41.5 54.5 69.4 80.8 89.6 88.0 85.5 79.0 67.6 52.7 40.3 65.5
日均气温 °F 26.4 30.7 43.5 58.1 69.1 77.7 79.3 77.2 68.4 56.8 42.3 30.0 55.0
平均低温 °F 17.6 22.3 33.8 46.9 57.6 66.6 71.4 69.6 59.5 48.0 34.2 22.5 45.8
历史最低温 °F 0.5 0.7 5.5 21.7 40.1 52.3 61.0 52.3 43.0 29.1 7.5 −0.2 −0.2
历史最高温 °C 15.9 23.5 27.2 33.9 39.6 41.8 40.4 38.1 38.3 33.0 24.7 22.4 41.8
平均高温 °C 2.8 5.3 12.5 20.8 27.1 32.0 31.1 29.7 26.1 19.8 11.5 4.6 18.6
日均气温 °C −3.1 −0.7 6.4 14.5 20.6 25.4 26.3 25.1 20.2 13.8 5.7 −1.1 12.8
平均低温 °C −8.0 −5.4 1.0 8.3 14.2 19.2 21.9 20.9 15.3 8.9 1.2 −5.3 7.7
历史最低温 °C −17.5 −17.4 −14.7 −5.7 4.5 11.3 16.1 11.3 6.1 −1.6 −13.6 −17.9 −17.9
数据来源:平山县志(1996年版)[1]

资源

平山县自然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矿藏51种,总储量约60亿立方米,主要有铁矿、石材(花岗石、大理石)、水泥原料(石灰岩、粘土质原料、石英砂岩、凝灰石)等,其中有河北唯一一处中型硅线石矿——罗圈硅线石,被誉为“中国石材之乡”[14]

行政区划

明洪武年间,平山县下辖15里社,清咸丰年间为21里社。民国17年(1928年),全县划为5区320村。1937年成立的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全县划为7个区。1950年春,平山县下辖7个区,建屏县下辖6个区,共辖319个村。1953年7月,平山县设76个乡、3个镇,建屏县设96个县。此后乡镇一级进行了多次合并调整,1958年将所属乡改为人民公社,9月平山、建屏合并时共辖15个人民公社。1983年机构改革,全县共辖9个区、1个镇、54个乡。1988年撤区并乡后,全县设10镇、14乡,共712个行政村[1]

截止2020年,平山县下辖12个、11个[16]

镇:平山镇东回舍镇温塘镇南甸镇岗南镇中古月镇下槐镇孟家庄镇小觉镇蛟潭庄镇西柏坡镇下口镇

乡:西大吾乡上三汲乡两河乡东王坡乡苏家庄乡宅北乡北冶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

现任领导

平山县主要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平山县委员会
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平山县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平山县人民政府

县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平山县委员会
主席
姓名 张前锋[17] 武自军[18] 靳军[19] 杨允石[20]
民族 汉族
籍贯 河北省无极县
出生日期 1972年8月(51岁)
就任日期 2021年5月 2021年3月 2021年7月 2021年7月

经济

2020年,平山县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181元、11229元[21]。2018年全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为7.0:51.3:4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7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额5.8亿美元,旅游收入129.7亿元,用电量达345547万千瓦时。[22]

平山县内设有西柏坡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3.88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钢铁、火力发电、装备制造业[23]

2017年,平山县综合测算贫困发生率为0.84%,于201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24]。至2020年,现行标准下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1]。2021年2月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平山县委书记董晓航、平山县副县长(挂职)赵文骥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石家庄市工商业联合会驻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工作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5]

人口

平山县有关人口最早的记载为明洪武年间,当时有3625户、26690人。咸丰五年(1855年),平山县共有23213户、115978人。民国20年(1931年),平山县共有47900户、238800人[1]

1949年,平山县共有72165户、249840人。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山县共有73247户、271400人。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山县共有78808户、325570人。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山县共有104400户、426871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山县共有113175户、426871人[1]

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平山县常住人口为423333人,占石家庄市比重为3.77%[26]。其中,性别构成上,男性占总人口比重51.07%,女性占总人口比重48.93%,性别比为104.36[27];年龄构成上,0-14岁占总人口比重21.14%,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56.50%,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22.36%,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15.32%[28];受教育情况上,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为9879人,高中为15979人,初中为43014人,小学为20492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98年提高至9.69年[29]

社会

截止2018年末,教育方面,平山县共有高中5所、初中17所(其中民办5所)、小学68所、职业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在校生64258人,教职工5998人。医疗卫生方面,平山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49个,其中县级机构6个(民营3个)、卫生院34个、村级卫生室488个,共有床位1381张[22]

交通

铁路方面,朔黄铁路自西向东穿过县域,设有猴刎站、小觉站、古月站、温塘站、西柏坡站、三汲站。此外,县内还有地方铁路大宋铁路,东至石家庄大郭村石家庄西站2场,西至宋家峪站,自宜安站分出线路经西柏坡电厂、平山南站至西柏坡站。

公路方面,G5 京昆高速自县域东南穿过,S071 西柏坡高速自南向北贯穿县域东部。此外还有 207国道 338国道与4条省道、6条县道过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836公里[30]

文化旅游

方言

平山县境内的汉语方言多属于晋语大包片

县志

平山县历史上有多部县志[1]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平山县志》,知县李从今编修,第一部县志,今佚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平山县续录志》,知县仇天民纂修,今残存
  • 万历二十九年(1618年)《平山县志》,知县苗峨然重订,今佚
  • 康熙十一年(1672年)《平山县志》,知县汤聘重修,共五卷
  • 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平山县志》,共八卷
  • 光绪二年(1876年)续修《平山县志》,共六卷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续修《平山县志》,共八卷
  • 民国20年(1931年)《平山县志料集》,共十六卷
  • 1996年《平山县志》

县城

古蒲吾县治所位于今平山县城东南8公里处的蒲吾原村址,已被黄壁庄水库淹没。

平山县城为大定二年(1162年)县令贾彦所建,为土城,弘治年间知县董玺增减砖楼,后在万历、康熙、咸丰年间先后补修,城墙周长四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一尺,宽两丈,有四门,现已毁[1]

文物与旅游景点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

平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十三五”时期共接待游客6833万人次[21]

注释

  1. 辛集市
  2. 石家庄市鹿泉区
  3. 恒山郡在汉朝的名称调整为:
    高后元年(前187年),封恒山郡为恒山国;高后八年(前180年),国除为郡;文帝元年(前179年),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封常山郡为常山国;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复改为常山郡;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于今平山县东南封桑中山国,西汉末除;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侯国,蒲吾县属之;建武二十年(44年),复置常山郡,蒲吾县属之;永平五年(62年),封常山郡为常山国;建初四年(79年),复改为常山郡;永元二年(90年),又封常山郡为常山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复改为常山郡。
  4. 今名王母观山。
  5. 治所在井陉县
  6. 新唐书》作蒲吾县并入房山县[5]
  7. 新唐书》作天宝十五载,同为756年[5]
  8. 岳州又名西平州。
  9. 平山县名由来一般有三种说法,见名称
  10. 熙宁八年(1075年),又析置井陉县。
  11. 唐朝行政区划将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
  12. 次年改为保定道
  13. 平山县在1937年至1949年的行政隶属调整为:
    1937年,平山县属晋察冀边区冀西区;1938年9月,平山县属晋察冀边区冀西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5月,平山县属晋察冀边区第五专署,8月设立的建屏县也属于第五专署;1942年2月,平山县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五专区;1944年6月,平山县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四专区;1944年7月,北岳区分为冀晋区与冀察区,平山县属冀晋区;1945年10月,重新设立的平山县、建屏县属冀晋区第四专区;1946年4月,平山县划归冀晋区第三专区;1947年6月,平山县、建屏县属冀晋区第四专区;1947年12月,冀晋区与察哈尔省合并为北岳行政公署,平山县、建屏县属北岳区第四专区;1949年1月,北岳区与冀热察区合并为察哈尔省,第四专区改为建屏专区;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平山县、建屏县属河北省石门专区(9月改称石家庄专区)。
  14. 民国27年(1938年)6月,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于平山县小觉镇病逝。
  15. 以“1947-1949年中共中央所在地纪念馆”名义。获选时位于建屏县内。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均于1982年7月23日第二批公布时废止。

参考文献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平山县志.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6-12. ISBN 7506805960. 
  2. 汉书·志第二十八上·地理志》:“常山郡,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县十八:……蒲吾……”
  3. 后汉书·志第二十·郡国二》:“常山国,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国,以其县属。十三城…… 蒲吾,史记番吾君。杜预曰晋之蒲邑也。古今注曰:“永平十年,作常山呼沱河蒲吾渠,通漕船也。””
  4. 隋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中》:“恒山郡,后周置恒州。统县八,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一……井陉,后齐废石邑,以置井陉。开皇六年复石邑县,分置井陉。十六年于井陉置井州,及置苇泽县。大业初废州,并废苇泽县及蒲吾县入焉。房山,开皇十六年置。灵寿,后周置蒲吾郡,开皇初郡废。”
  5. 5.0 5.1 5.2 5.3 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镇州常山郡,大都督府。本恒州恒山郡……天宝元年更郡名,十五载曰平山,寻复为恒山……井陉,中。义宁元年置井陉郡,又析置苇泽县。武德元年曰井州,后又领鹿泉及房山、蒲吾、灵寿。贞观元年省蒲吾入房山,鹿泉、苇泽入井陉。十七年州废,县皆来属。有铁。有离隔山。平山,中。本房山。义宁元年置房山郡,又置蒲吾县。武德元年曰岳州,四年州废,县皆隶井州。天宝十五载更名。有铁。有白马关。有房山。”
  6. 王涤心(纂修); 郭程先(编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⑩ 咸丰平山县志. 上海: 上海书店. 2006. ISBN 9787806784426. 
  7. 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镇州秦东垣县。汉高改名真定,置恒山郡,又为真定国。历代为常山郡。……天宝元年,改为常山郡。乾元元年,复为恒州。兴元元年,升为都督府。元和十五年,改为镇州。……
    “井陉,汉县,属常山郡。……武德元年,改为井州。四年,又以废岳州之房山、蒲吾二县,恒州之鹿泉来属。五年,又以恒州之灵寿来属。贞观元年,废蒲吾、苇泽二县入井陉。十七年,废井州,以井陉等三县属恒州。……
    “平山,汉蒲吾县,属常山郡。隋改为房山县。义甯元年,置房山郡。武德元年,置岳州,领房山一县。四年,废岳州,房山属恒州。至德元年,改为平山县,仍以恒州为平山郡。”
  8. 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十 镇州》:“平山县西北八十里旧七鄊本汉蒲吾县北属常山郡后汉于此立房山县魏以来废开皇十六年又置房山县以县西北山为名其城内实外险一名嘉阳城义宁元年置房山郡唐武德元年置岳州房山县一四年州废县属恒州至德元年改为平山仍以恒州为平山郡房山隋图经云岭山有王母祠甚灵俗号为王母山
    “后汉章帝元和三年幸赵祠房山即谓此也在县西北五十里濊水出焉亦谓石臼水又谓之鹿水出行唐东入博陵谓水刁沟一谓之架□水又从此过石潼山南流入滹沱河前慕容隽时房山王母祠前大树自㧞根下得玉圭璧八十三颗光色精竒隽以为神岳之命遣尚书叚勤以太牢祭之每祀有一虎往来祠侧性颇驯狎不害于物在县东二十里”
  9. 9.0 9.1 宋史·志第三十九·地理二》:“真定府,次府,常山郡,唐成德军节度……县九:……井陉,次畿。熙宁六年,省入获鹿、平山。八年复置……平山,次畿。有甘泉、岚州、沂州、檀明、夫妇、柏岭、黄冈、洪山、赤箭、抱儿、石虎、中子、雕郐共、东临山、西临山十五砦。”
  10. 10.0 10.1 元史·志第十·地理一》:“真定路,唐恒山郡,又改镇州。宋为真定府……领司一、县九、府一、州五。府领三县,州领十八县。……平山,下。”
  11.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真定府……平山府西少北。北有滹沱河,东北有冶河入焉。西北有房山。西有十八盘、下口村巡检司。”
  12. 12.0 12.1 清史稿·志第二十九·地理一》:“正定府,冲,繁。隶清河道。总兵驻。明曰真定。领州五,县二十七……领州一,县十三。……平山,简。府西少北八十里。西北有房山,濊河出焉,古石臼水,今湮。滹沱自山西五台首入县西北,始出山。又纳冶河,始湍悍。边墙北首合河口,南讫清风口。有洪子店巡司。”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13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3-08-09 [2021-08-20]. 
  14. 14.0 14.1 14.2 平山简介. 平山县人民政府网. 2020-10-21 [2021-08-20]. 
  15. 河流湖泊. 平山县人民政府网. 2020-10-16 [2021-08-20]. 
  16.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平山县. 国家统计局. 2020-11-06 [2021-08-20]. 
  17. 最新!河北101县(市、区)委书记履新!. 搜狐网. 2020-05-24 [2021-08-20]. 
  18. 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胜利闭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网. 2019-03-09 [2021-08-20]. 
  19. 平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平山县人民政府网. 2021-07-26 [2021-08-20]. 
  20. 政协平山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平山县人民政府网. 2021-07-26 [2021-08-20]. 
  21. 21.0 21.1 21.2 最新!平山县政府工作报告要点速读. 平山县人民政府网. 2021-03-12 [2021-08-20]. 
  22. 22.0 22.1 平山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平山县人民政府网. 2019-03-26 [2021-08-20]. 
  23. 河北平山西柏坡经济开发区. 石家庄市投资促进局网. 2018-09-21 [2021-08-20]. 
  24. 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脱贫“摘帽”.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 2018-10-14 [2021-08-20]. 
  2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 2021-02-25 [2021-08-20]. 
  26. 石家庄市统计局;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各县(市、区)人口情况.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网. 2021-05-31 [2021-08-20]. 
  27. 石家庄市统计局;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网. 2021-05-31 [2021-08-20]. 
  28. 石家庄市统计局;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网. 2021-05-31 [2021-08-20]. 
  29. 石家庄市统计局;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受教育情况.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网. 2021-05-31 [2021-08-20]. 
  30. 交通运输. 平山县人民政府网. 2020-09-27 [2021-08-20]. 
  31.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9家. 凤凰网. 2011-09-06 [2021-08-20]. 
  3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1982-02-23 [2021-08-20]. 
  33. 33.0 33.1 33.2 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名单的通知((56)文张字第4号),河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9月7日.
  34. 34.0 34.1 34.2 34.3 34.4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重新公布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冀政〔1982〕157号),河北省人民政府,1982年7月23日.
  35. 中国官方公布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华夏经纬网. 2008-05-19 [2021-08-20]. 
  3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1988-01-13 [2021-08-20]. 
  3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06〕19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05-25 [2021-08-20]. 
  38.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05-03 [2021-08-20]. 
  39. 39.0 39.1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冀政函〔2008〕108号),河北省人民政府,2008年10月23日.
  40. 40.0 40.1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河北博物院. 2018-02-14 [2021-08-20]. 
  41.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 2002-05-27 [2021-08-2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