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姬罗莉亚 (1963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台风姬罗莉亚(1963年)
Typhoon Gloria(英文)
二分钟平均风速
超强台风 (CMA250 km/h
(70 m/s
一分钟平均风速
超级台风 (JTWC250 km/h
(135 kt
超级强烈台风CWB245 km/h
(68 m/s
概况
形成日期1963年9月5日
消散日期1963年9月14日
最低气压901 hPa
影响
财产损失中国台湾6亿余元新台币
196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超强台风姬罗莉亚(英语:Typhoon Gloria,国际编号:6314,中国大陆编号:631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4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niang)是1963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姬罗莉亚形成后向西北方向前进,对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姬罗莉亚台风是标准的“西北台[1],西北台不论在强风或豪雨都是威力惊人。姬罗莉亚台风除了造成全台相当惨重的灾情外,也让台湾人民对于往后的“西北台”可谓闻之色变[1][2]

发展过程

1963年9月初,正当费依台风通过巴士海峡时,在关岛西方近海有一扰动正在酝酿[3]。随着费依台风进入南海,关岛附近的扰动也增强成为轻度台风,9/6早上8时命名为“姬罗莉亚”[3]。1963年9月6日,姬罗莉亚在关岛西北方的海面上生成,初向西行,并迅速发展。7日转为西偏北行进。9日台湾各地风雨渐增。10日凌晨,暴风半径已到达台湾东海岸[4]。11日从台湾基隆北海岸擦肩而过后续以西北方向前进,强度减弱,12日在中国福建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登陆。

影响

中国台湾

当地发布之最高台风警特报

当地发出最高台风警告: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9月10日傍晚,“台湾省气象所”发布台风警报单指出,姬罗莉亚将偏北移动。

经过

9月9日凌晨两点,台湾北部东北部东部地区受姬罗莉亚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逐渐出现阵雨[3]

9月10日早上到下午间,台风的行进方向偏西北到北偏西,让当时的“台湾省气象所”(“中央气象局”前身)认为姬罗莉亚将被北方槽线所牵引。

9月10日下午两点,姬罗莉亚台风此时中心距离花莲东方仅剩350千米左右。

9月10日傍晚,“台湾省气象所”发布台风警报单指出,姬罗莉亚将偏北移动,不料北方槽线并不够深,无法导引姬罗莉亚北上。

9月10日晚上八点,姬罗莉亚已经来到宜兰东方不到300千米海面上,并转向西偏北移动[3]

9月11日,姬罗莉亚吹袭台湾北部,豪雨如注。

9月12日,台风中心行至彭佳屿附近,造成台湾中北部严重的水患,溪流泛滥[4][5]

灾情

台湾受姬罗莉亚风向影响,台风掠过宜兰、台北等地区,造成北部地区相当大的豪雨。由于雨量太大及正值涨潮期,并由于排水系统过于老旧,再加上原来可以含水的地区正在盖起大楼,导致大雨无处宣泄,积水非常严重,虽增加抽水站仍缓不济急,加上石门水库泄洪[2],造成台北盆地大洪涝,整个大台北地区包括三重芦洲等地顿成泽国,整个大台北地区在水里泡了三天三夜,尤以台北市大同区最为惨重,台北市日新国小附近的洪涝达一楼深[2]

台北县则以板桥浮洲里妇联一、二村洪涝最为严重[4]

全台共有224人死亡、450人受伤及88人失踪[2],房屋全倒者计13,950户,半倒者计10,783户,林渔牧、交通产业与民众财产等损失,总计高达新台币14亿元以上[2]

统计

甫落成的石门水库紧急采取泄洪措施,泄洪速率高达每秒一万立方米左右[1]

这次是石门水库正式竣工的首度泄洪,根据水库管理统计,泄洪量为五亿七千四百余万立方米[4]

后期研究

根据后来的研究和统计,姬罗莉亚台风之所以会为台湾带来如此严重的灾情,主要是破纪录的降水量。

气象资料显示,当姬罗莉亚从9月9日到12日过境台湾期间,雨量最大集中地有两个区域,一为淡水河头前溪后龙溪上游,四天的总雨量在1,700到1,800毫米之间,影响范围更及于大安溪大甲溪上游[4];另一个区域则为阿里山区,总雨量约1,500毫米[4]

至于台北与桃园之间,总雨量虽然只有400毫米左右,但因大屯山区有一处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中心,加上淡水河上游大汉溪降下暴雨,水流汇合才会导致泛滥成灾[4],加上当时市区排水能力不足。

中国大陆

中国浙江上海等部分地区则因暴雨造成188人丧生。

后续检讨

中国台湾

姬罗莉亚风灾后,政府及民众也从姬罗莉亚风灾及水患后开始重新检讨各项防风防洪的建设工作[4]。例如,在姬罗莉亚台风来袭时造成极大损失的社子岛,虽然自古以来便饱受水患之害,但直到被姬罗莉亚重创之后,才引发几项重大的变迁措施,例如基隆河截弯取直工程[4]。1964年开始,将基隆河旧河道(即现在士林区公所所在的基河路)填平,另辟目前较直的新河道。两地之间则新筑了现在的百龄桥。

姬罗莉亚风灾后,政府有关单位认为水患系因关渡门过窄宣泄不及所致,遂于1964年进行拓宽淡水河道工程,将淡水河流出台北盆地出口处西侧的象鼻、狮子头等隘口炸毁[4]

中国大陆

无资料。

参见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西北颱的代名词--葛乐禮颱风回顾(一)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2. 2.0 2.1 2.2 2.3 2.4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1963年葛乐禮颱风災害与台湾省政府救災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 3.0 3.1 3.2 3.3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西北颱的代名词--葛乐禮颱风回顾(二)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郑懿瀛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5.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1963 年葛乐禮(GLORIA)颱风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