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乐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北派Bot留言 | 贡献2022年10月7日 (五) 17:40的版本 (没事看看, replaced: 東 → 东, 內 → 内, 國 → 国 (3), 長 → 长, 經濟 → 经济 (2), 農業 → 农业, 漢 → 汉 (2), 縣 → 县 (2), 權 → 权 (2), 雲 → 云 (2), 來 → 来, 喬 → 乔, 動 → 动, 爾 → 尔 (2), 發 → 发 (2), 樂 → 乐 (8), 傳 → 传, 帶 → 带, 稱 → 称, 為 → 为 (6), 於 → 于 (4), 屬 → 属, 鮮 → 鲜 (3), 並 → 并, 後 → 后, 書 → 书, 統 → 统, 過 → 过, 進 → 进, 紐 → 纽, 遷 → 迁 (2), 駐 → 驻, 盧 → 卢, 時 → 时 (7), 賀 → 贺, 則 → 则, 從 → 从, 緣 → 缘, 棄 → 弃)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分类古遗址
时代
编号5-19
登录2001年

盛乐或称盛乐古城,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具体地址由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定,经考古证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的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盛乐城遗址。

典故

西汉时期时,盛乐位于定襄郡东汉时则于云中郡曹魏时期,定襄郡、云中郡被乔迁,盛乐被弃之荒外。

后来,拓跋鲜卑始祖拓跋力微进驻盛乐,并由拓跋猗卢建立政权,以盛乐为北都。直至拓跋珪建国称帝,改代为魏政权,迁城至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平城,盛乐于是失去了都城的功用。

拓跋珪为推动盛乐的经济发展,解散了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把牧民由各部酋长的私属,统一成为北魏国的国民,使拓跋鲜卑族从部落制过渡为封建制。同时拓跋珪大力发展农业,使盛乐经济繁荣,呈一时之盛。

参考文献

  1. 《魏书·外戚·贺讷传》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