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添链接)
第79行: 第79行: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230年,[[三国]]时期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留下了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述。[[隋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到时称“流求”的台湾。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1885年改设台湾为行省,是当时中国第20个行省<ref name=whitepaper>{{cite web|title=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url=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0/content_5704839.htm|author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author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ref>。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230年,[[三国]]时期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留下了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述。[[隋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到时称“流求”的台湾。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1885年改设台湾为行省,是当时中国第20个行省<ref name=whitepaper>{{cite web|title=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url=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0/content_5704839.htm|author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author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ref>。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次年4月迫使战败的清朝政府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收复台湾的主张。1937年5月15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时表示:“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于山海关,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ref name=whitepaper/>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次年4月迫使战败的清朝政府[[台湾日占时期|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收复台湾的主张。1937年5月15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时表示:“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于山海关,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ref name=whitepaper/>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对日宣战布告,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并宣布将收回台湾、澎湖列岛。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9月,日本签署《日本投降条款》,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由此,通过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ref name=whitepaper/>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对日宣战布告,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并宣布将收回台湾、澎湖列岛。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9月,日本签署《日本投降条款》,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由此,通过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ref name=whitepaper/>